资源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3.感悟王戎的“动”与“不动”,通过探究“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感悟王戎的“动”与“不动”,通过探究“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教学过程板块一 解题目,读通课文1.读篇章页,引出人物。读单元篇章页,认识俊杰王戎。板书课题,识记“戎”字。出示“戎”字的演变。“戎”是会意字,“戈”部表示兵器“,戎”的本意是武器。2.理解题意,尝试朗读停顿。读课题,在有节奏的朗读中理解题意。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问题: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3.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出文中的人物。(1)自主学习,读通读顺。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语速,注意停顿。(2)交流反馈,找出人物。找出人物,预设:王戎、诸小儿、诸儿、人。(板书:王戎 诸儿)(3)理解“诸”字。预设:联系生活,拓展词语“诸生、诸师、诸侯”,体会古人语言的简洁。4.再读古文,读出韵味。板块二 释文意,复述故事1.小组共学,理解文意。2.交流评议,解决难点。(1)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评价、补充交流。(2)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指导。① 尝:相机提醒,借助注释理解。② 折:联系生活并结合插图,思考“折”是压弯还是压断。③ 竞走:出示“竞”字的甲骨文,是表示两个头顶东西的人在追逐比赛,一争高下。联系《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理解“走”的字义。④ 之:聚焦本文三个“之”字,明确指代对象。交流:“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和“取之,信然”中的“之”各指的是什么?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王戎的回答,理解“人问之”的“之”指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3.运用多种形式复述故事。(1)学生自由练讲。(2)个别展示,师生互评,相机指导。板块三 议苦李,展开思维1.对比“动”与“不动”。(出示长满李子的李子树图片)思考:如果你们站在这棵李子树前,会怎么做?预设1:“竞走取之”,争着跑过去摘李子,摘下来尝尝。(板书:竞走取之)预设2:不动。(板书:不动)对课文中孩子们的两种行为分别进行采访,重点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动?追问:面对满树的李子,王戎真的是没动吗?预设: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板书:察 思)2.探究“苦”与“不苦”。(1)借助思维流程图,同桌共学,探究王戎的思维过程。(2)运用“因为……所以……”“如果……就……”理清思考过程。(3)小结:诸儿取之,王戎不取,动作对比中发现王戎的冷静与智慧。3.明晰“取”与“不取”。(1)补充思维过程:(2)说说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说清理由。预设: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聪慧、有主见、细心。(3)齐读全文,读出理解。板块四 说人物,拓展阅读1.补充资料,多维思辨。(1)引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示几则有关王戎的文言文)从这几则文言文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王戎?(2)师生共读,读准读通。(3)师生合作,读懂文义。(4)交流发现王戎的其他性格特点。2.拓展阅读,激发兴趣。(1)出示《世说新语》,介绍故事的出处和作者。(2)结束语:课后请运用所学方法读懂《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希望你们也能学会观察、思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