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2024-2025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思想政治学科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辅助生殖技术……越越多的前沿领域闯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为此,人们重新思考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认为科技活动应该遵循科技伦理原则,真正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材料表明( )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具体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指明方向,提供具体指导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近年来,福建茶产业主动求变,在生产方式、产品创新等方面与新式茶饮在双向奔赴中实现深度互动,催生出一批新式茶饮原料供应基地与供应链企业,为处于产能过剩困局中的传统茶产业带来了全新增长点。这启示我们要( )
①积极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培育新式茶饮
②坚持辩证否定,推动茶产品的更新换代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具体联系推动产品创新
④立足创新意识,创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从2004年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立项20周年。2019年1月,嫦娥四号突破月背着陆这一世界难题;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北半球成功采回迄今“最年轻”的月壤。2024年6月,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挖土”,随后进入预定环月轨道。探月工程历时17年的“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量的积累
②新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每一次质变都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④新事物是在否定其他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地解决矛盾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近年来,我国按照“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并行的思路,通过加快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和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推广,构建并推广了适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模式,将盐碱地变为“吨粮田”,并为世界盐碱地改造贡献“中国方案”。这表明( )
①人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的联系
②观念创新实现了盐碱地的改造与价值增值
③通过改变事物的条件推动事物价值的转换
④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事物是绝对不存在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该批案例以鲜明的司法态度回应学生霸凌、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违法向未成年学生售酒,婚内监护权、隔代探望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供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这有利于( )
①将个体案件寓于同类案例的普遍性之中,破解司法难题
②为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提供普遍指导,统一裁判尺度
③把握由普遍到特殊再到普遍的认识秩序,提升审判质效
④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促进司法进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②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③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④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正确概括和提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全球性危机,各国应携起手来,把“我”融入“我们”,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全球协作,将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材料反映了(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如实反映
②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③源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与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毛泽东同志的上述论断强调()
①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曾说:“我这一生就是为了一颗跳动的中国‘芯’”。她生于战火之中,年幼就立志报效国家,年至八十高龄仍奋战科研一线,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以黄令仪为代表的芯片人,从二极管、三极管、微型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等一路披荆斩棘,打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点亮了中国芯片的未来。这表明(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要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③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东汉击鼓说唱俑是国家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嬉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国家博物馆推出以击鼓说唱俑为原型的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以多元表现形式让沉睡千年的击鼓说唱俑在当代舞台上苏醒。由此可知( )
①说唱俑生动诠释了东汉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②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可以丰富文物活化传播的形式
③古代文物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
④击鼓说唱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强调: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希望乡亲们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保护长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弘扬长城文化是因为(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长城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长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④长城文化凝聚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3. 得益于我国实行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量国外游客尤其旅游博主前来中国,他们用手机镜头展现中国人民的友善、生活的多彩、美食的丰富,“ChinaTravel”火爆全球社交媒体,引发新的流量密码,催生“City不City”(洋不洋气)热梗。这表明( )
①我国积极推进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②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能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④用多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能更好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在中华民族对外交流史上,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郑和下西洋的帆影…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进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话。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正谱写着各国文化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中外交往的历史和现实说明( )
①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地吸纳人类文化成果
②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应在文化交融基础上增进文化的相互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当代援外现实题材电视剧《幸福草》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积极贡献。该剧凭借创新性的题材选择、贴近人民生活的叙事风格以及丰富的现实主义内涵,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要( )
①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提升文化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②彰显传统文化的价值,善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
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实再现社会历史生活面貌
④尊重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地位,贴近人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感动中国》的获奖者尽管年龄不同、从事的行业领域不同,但他们始终爱岗敬业、砥砺前行,用责任扛起了时代重任,用行动诠释和定义着平凡中的不平凡。有网友说,《感动中国》是每年春天的一次播种,相信很多人会将感动变为行动,去温暖更多人。由此可见,《感动中国》节目( )
①激励人们向上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弘扬时代新风,有力地展现了中国风格和中国力量
④塑造了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健康有益文化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低空经济产业在我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如图)
然而,随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逐渐浮现。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设备等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低空旅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公众对低空旅游的认知度较低,缺乏了解和兴趣,低空旅游项目在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公众对低空经济产业的认识仍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蓄力赋能。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对低空经济产业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并施行《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
如今的中国,天更蓝,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水更清,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更净,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越来越多的绿色正在点染祖国山川大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好创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河南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新的科技手段、更好的展陈形式,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首创考古盲盒掀起“考古热”,到跨界推出电视节目《唐宫夜宴》让文物活起来。河南博物院不断挖掘文物内涵,追求创新表达,让尘封在博物馆的文物以鲜活姿态走入百姓生活。千年古都洛阳,光影动态演绎下,1600多年前的《洛神赋图》活了起来,借助全息成像、全彩2D屏等数字技术,洛阳牡丹博物馆“圈粉”无数。河南陈家沟村聚焦太极文化,打造“动静太极文化广场”“明暗水塔茶室”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赋予乡村文创以传统哲学的深厚底蕴,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以“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为契机,高校、设计单位和文旅企业等各领域人才走进村镇、脚踩大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从专业视角寻找非遗与当代生活的联结点,用当代审美解码非遗深处的文化基因。厚重的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正成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的宝藏。
(1)有人认为,有好的文化创意灵感就有文创项目的成功。结合材料并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河南实施这一系列文化举措的积极意义。
2024-2025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思想政治学科
一、选择题:在下列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A
4.
【答案】C
5.
【答案】D
6.
【答案】C
7.
【答案】A
8.
【答案】C
9.
【答案】B
10.
【答案】D
11.
【答案】A
12.
【答案】C
13.
【答案】D
14.
【答案】C
15.
【答案】B
16.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17.
【答案】(1)①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要以中游为核心,充分发挥上游的基础性作用和下游的导向作 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要把上中下游联系起来考察,链上协同,环环相扣,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循环,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展翅高飞蓄力赋能。
(2)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受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不完善和人们知识构成、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低空经济的认识要经历由浅入深、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低空经济产业的认识,积极支持新事物成长。
(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18.
【答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可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9.
【答案】(1)该观点是片面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创意灵感是意识,好的创意能够促进文创项目的发展,是文创项目成功的重要条件。但意识能动作用发挥需要实践条件,文化创意灵感需要强大的文化产业技术支撑和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文化创作需要好的创意灵感,更要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创新节目形式,让观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PAGE
第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