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三中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期中考试 政治(学考) 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
说明( )
A. 哲学和具体科学可以相互取代 B.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
3.家长对话:“请菩萨保佑我的孩子物理考试能得满分!”从哲学上看,上述对话中家长
的观念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灌溉衣田,
供人使用。这说明人们可以( )
A.利用规律 B.改造规律 C.消灭规律 D.创造规律
5.当前,地球气候正在经历巨变,暴雨事件在全球大气科学研究领域是热点也是难点问
题。现阶段,气象专家借助各类现代化预报技术能够形成对重大暴雨天气的正确预报,
为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起到重要作用。这说明( )
A.人永远不能认识天气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表明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具体性 D.条件性
7.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团队通过“中国天眼”FAST 观满到学零极端爆炸起源的证据。这
说明世界是( )
A.变幻莫测的 B.运动变化的
C.可被认识的 D.循环往复的
高二政治 第 1页 共 6 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名言警句中包含联系观的是( )
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9.某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采取“精准滴灌”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小学生重在启
蒙情感,初中生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生重在提升素养。这表明矛盾具有( )
A.同一性 B.斗争性 C.特殊性 D.普遍性
10.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这句话体现
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是( )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D.矛盾具有特殊性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号召共青团干部:“不
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这启
示当代青年应( )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B.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下列示例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蜜蜂筑巢 B.老马识途 C.大雁南飞 D.改革开放
13.“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4.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
之和小于 180°;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由此可得出( )
A.真理是唯一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的绝对的 D.真理是有条件的
15.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表明认识具
有( )
A.反复性 B.循环性 C.上升性 D.无限性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
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
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 )
A.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变革的领导者
C.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方针政策的制定者
高二政治 第 2页 共 6 页
17.“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们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精辟论
断,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充分展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完成这
一使命必须( )
A.努力消除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B.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把价值观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 D.把公民个人利益作为价值标准
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这
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发展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9.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克思的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0.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这个人(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是否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创造精神财富 D.是否树立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21.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风险、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
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这体现了( )
A.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B.牺牲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直接现实性
22.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D.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2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根
本途径是( )
A.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B.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D.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4.下列属于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的有( )
A.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1151 亿美元
B.某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C.中秋国庆双节档十余部电影新片上映
D.俄乌冲突引发人道主义灾难和难民潮
高二政治 第 3页 共 6 页
25.下列关于文化与文明表述错误的是( )
A.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B.文化与文明都是时间的产物,主体都是人
C.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D.文明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26.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但是只继承不创新,它将永远是旧物市场上的
古玩。这说明( )
A.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要不断继承
D.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2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自强不息 B.团结统一
C.爱国主义 D.爱好和平
28.“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主要体现了( )
A.文化的传承性 B.文化的地域性
C.文化的独特性 D.文化的多样性
2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文化自信
C.科学文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30.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
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
“中国风”吹至柬埔寨……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B.走在世界前列,引领发展
C.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D.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3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
流愈发频繁。以下最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是( )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消除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民族文化
32.中国古语经典中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这些古语体现了( )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团结精神 D.伟大梦想精神
高二政治 第 4页 共 6 页
3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
未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不忘本来”要求我们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B.“吸收外来”要求尊重外来文化,借鉴外来文化一切成果
C.文化建设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D.“面向未来”就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开辟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3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 )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C.立足理论研究,坚定理想信念
D.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3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 )
A.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高二政治 第 5页 共 6 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3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
3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 1956 年。一代代长征运载火箭点火起飞,让我们的卫星环绕地
球,嫦填奔赴月球,天问探访火星,航天员进驻天宫。日前,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在
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 2 次发射任务,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打
基础。逐梦浩瀚太空,难忘探索之艰。回顾历史,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片空白中艰难起
步,经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才取
得了今天的成绩。如今,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
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
要里程碑。新时代航天人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根据材料,简述航天事业的成功启示我们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6 分)
(2)根据材料,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6 分)
37.(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血战湘江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处
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
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治和洗礼;与
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草命文
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传承好红色基因。(9 分)
(2)除了“红船精神”外,请再举出两个中华民族精神。(9 分)
高二政治 第 6页 共 6 页
哈三中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期中考试政治(学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70 分)
1——5 CABAD 6——10 BCDCB 11——15 ADCDA
16——20 CBDAA 21——25 CBACD 26——30 BCDAD
31——35 ABDBC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2小题,共 30 分)
36、(12 分)
(1)(6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分)
②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遵循了航天科研规律的同时,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突
破多项关键技术,不断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3分)
(2)(6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
航天事业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奉献和积累。(3分)
②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新时代航天人站新的起点上,又不断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3分)
37、(18 分)
(1)(9分)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6分)
②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这种红色基因今天依然属
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分)
(2)(9分)
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或其他合理答案。(每个 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