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测试卷(二)(含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测试卷(二)(含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二上学期地理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的。
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但不同类型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差异。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完成1-2题。
年份 分类 总人口/万 占全国比重/% 老龄人口/万 老龄化率/%
2000 资源型 38358.49 30.85 2561.87 6.68
非资源型 85986.29 69.15 6370.45 7.29
2010 资源型 39462.19 29.59 3497.44 8.86
非资源型 93912.13 7041 8402.10 8.95
2020 资源型 38499.39 27.31 5406.46 14.04
非资源型 102472.37 72.69 13657.74 13.33
1. 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近20年来资源型城市( )
A. 总人口数量较多 B. 老龄化速度较快
C. 老龄化率一直较高 D. 老龄人口数量较多
2. 2010~2020年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差异发生变化,其直接原因是资源型城市( )
A.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B. 大量年轻人口迁出
C.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 生态环境优美宜人
黄河流域多浮桥,古代浮桥用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而现代浮桥则用钢铁浮箱,可以随时进行拆装。武惠浮桥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河段(如下图),连接焦作市武陟县和郑州市惠济区,单趟行程比原先绕行黄河公路大桥节省20多千米。据此完成3-5题。
3. 与长江相比,黄河流域多浮桥的主要原因是黄河( )
A. 沿岸土质松软 B. 流量较小,河道较窄
C. 沿岸人口较少 D. 泥沙量大,为地上河
4. 浮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被淘汰,主要是因为浮桥( )
①成本低 ②灵活性好 ③荷载大 ④稳定性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武惠浮桥的建成开通( )
A. 缓解了郑州市内交通拥堵 B. 加大了两岸地区经济差距
C. 加速了黄河流域航运发展 D. 缩短了两岸地区出行时间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武汉市的大部分行政区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行政区间相对独立。下图示意武汉市部分行政区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 与硚口、江汉和江岸等地名相关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
A. 水文 B. 地貌 C. 植被 D. 气候
7. “山南水北为阳”,根据图中汉阳与汉江位置关系,说明汉阳地名出现至今( )
A. 汉江向南变迁 B. 汉江向北变迁 C. 全球气候变暖 D. 地壳运动剧烈
8. 下图示意四种常见河流沿岸城市的空间形态。武汉目前的城市形态属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量(实线,单位:mm)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同
B. 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 甲地一年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D. 乙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年际变化小
10. 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A. 气温低,洋流因素 B. 气温低,地形因素
C. 气温高,海陆因素 D. 气温高,天气因素
11. 关于图示南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震可能引发海啸造成伤亡 B. 常年干旱威胁当地民众生存
C. 夏秋季节多台风且带来洪涝 D. 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的生长边界
在 2024 年 7 月 15 日至 8 月 23 日为期 40 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 19 时 20 分左右,在武汉(31°N,115°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 12~13题。
12.导致“桑拿天”出现的可能原因是( )
①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 ②风力微弱,利于蒸发
③副高控制,晴朗天数多 ④晴朗夜晚,利于保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当日小明所在地的昼长及街道走向为( )
A.14 小时 40 分 东北——西南 B.14 小时 东南——西北
C.14 小时 40 分 东南——西北 D.14 小时 西南——东北
古人对各地土壤的差异深有认识,如明代的《广志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14~15题。
14. 与“北土”比,“南土”( )
A.透水性好、持水性好 B.透水性差.持水性差
C.透水性差、持水性好 D.透水性好、持水性差
15.“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施放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B.施放草木灰可以促进酸碱平衡
C.种植绿肥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 D.种植绿肥可提高成土母质风化速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江苏、安徽历史上曾同属一省。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成员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和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图,南京市被民间戏称为“徽京”。近年来,为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南京市不断推进跨产业升级。跨产业升级是指企业将用于一种产业的专门知识(技术)应用于另一种产业的产业升级形式。下图1示意南京都市圈,下图2示意南京某代工企业实施跨产业升级的路径框架。
(1)从城市辐射功能的角度,分析南京市被民间戏称为“徽京”的原因。(6分)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代工企业实施跨产业升级的意义。(6分)
(3)为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谈谈你的看法。(8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地处22.5°N附近,北部多山,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受台风影响较大。该喀斯特地区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壳薄,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丛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
(1)说明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所处区域有利于发育雨林的热量条件。(6分)
(2)从土壤角度,分析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的原因。(6分)
(3)分析该地区洼地地形对出现“最高树”的有利影响。(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北至北京、天津,是支撑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显著的纬度差和南北冻融特殊气象条件,使得中线干渠不同河段出现流冰输水、冰盖输水、岸冰输水等复杂工况。工程运行之初,安阳河以北渠池冬季输水流量仅为设计值的30%—47%,总体运行安全,但冬季输水能力大幅受限。
(1)推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南向北“流冰输水、冰盖输水、岸冰输水”出现的顺序。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3)有人建议冬季应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流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高二上学期地理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A D A B B D B
11 12 13 14 15
A A B C A
【1题详解】
读表格可知,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近20年来资源型城市总人口数量较少,A错误;2000年和2010年老龄化率比非资源型城市低,C错误;2000~2020年,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提高了7.36个百分点,非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提高6.04个百分点,故资源型城市老龄化速度较快,B正确;资源型城市老龄人口数量少于非资源型城市,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当资源价格走低或者资源面临枯竭时就会导致经济总体增长乏力,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降低,青年人口不断流出,导致老年人口占比上升,B正确,A错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会吸引老年人迁入,但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升高并不是老年人口迁入导致的,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位于北方,降水少,长江位于南方,降水量大,黄河流量相对较小,河道较窄,搭浮桥容易,B正确;沿岸土质松软和泥沙量大与搭建浮桥没有必然联系,AD错误;沿岸人口较少,主要应体现为桥梁较少,而不是多浮桥,C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现代浮桥则用钢铁浮箱,可以随时进行拆装,浮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被淘汰,主要是因为浮桥成本低 ,可随时拆卸,灵活性好,①②正确;荷载小、稳定性差,③④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武惠浮桥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河段,连接焦作市武陟县和郑州市惠济区,单趟行程比原先绕行黄河公路大桥节省20多千米,武惠浮桥的建成开通缩短了两岸地区出行时间,D正确;不能缓解郑州市内交通拥堵,A错误;缩小两岸地区经济差距,B错误;黄河本身航运价值不高,故浮桥对黄河流域航运发展影响小,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硚口、江汉和江岸等地名都跟水文要素有关,A正确;与地貌、植被、气候等要素的相关性较小,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山南水北为阳”可是,汉阳应位于汉江的北岸,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汉阳位于汉江的南岸,说明汉江向北变迁,B正确,A错误;无法反应全球气候变暖和地壳运动的相关信息,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地理和图示信息可知,武汉以长江作为分界线,各个行政区间相对独立,为独立组合型,对应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从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和7月气温取值范围相同,温差小,但不能表示气温年较差相同,A错。根据降水量等值线,甲地1月降水量在250-750mm之间,7月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降水量季节变化幅度在750-1250mm之间,季节变化大。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B错。据图甲地1月和7月气温均高于25℃,不能判断甲地一年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C错。乙地1月降水量大于1000mm,7月降水量在1000-1500mm之间,降水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乙地接近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小,D对。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地1月份东侧降水比西侧多,推断丙地为山地,原因是1月份盛行东北风,东侧为迎风坡,西侧为背风坡。结合等温线在丙地呈现闭合曲线,判断丙地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低于周围地区,B对。A、C、D错。故选B。
【11题详解】
图示及附近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可能引发海啸造成伤亡,A对。图示区域降水多,洪涝威胁当地民众生存,B错。图示区域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不受台风灾害影响,C错。根据所学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的消亡边界,D错。故选A。
【12题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提取“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可推导出“三伏天”天气现象是:湿度大、温度高且无降水。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①正确;风力微弱,不利于蒸发,②错误;在副高控制下,下沉气流多,为晴天高温的天气状况,③正确;晴天较多,保温作用并不强,④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此期间为北半球夏季,昼长大于 12 小时,所以日落方向为西北,街道走向即为东南—西北。19时 20 分为北京时间(120°E),此地与武汉(115°E)经度相差 5°,时间相差 20 分钟,故日落时武汉的地方时为 19 时左右,昼长=(19 时-12)*2=14 小时。故选B。
【14题详解】
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土壤相对干燥;而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湿热,发育的土壤质地黏重,和北方地区的土壤相比,南方地区的土壤透水性差,故选C。
【15题详解】
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残渣,有机物已烧掉,A错;草木灰为碱性,在土壤酸性较强的南方草木灰可以促进酸碱平衡,B正确;种植绿肥可以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绿肥收割后,通过翻压、播散等方式,可以提高地表的营养物质含量,促进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C正确;同时绿肥根系的生长发育,可以对成土母质产生明显的生物风化作用,可以提高成土母质风化速度,D正确。故选A。
二、主观题答案
16(20分)
(1)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部(西南部),临近安徽省;江苏、安徽曾同属一省,历史渊源深厚;安徽省内各城市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安徽省辐射带动能力强。 (6分)
(2)有利于技术创新、树立品牌;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制造能力;有利于提升品牌渠道和营销能力,扩大市场;有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答3点得6分)
(3)做好都市圈整体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城市联系;加强区域合作,发挥主要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对话、协商机制。(答4点得8分)
17(20分)
(1)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北部多高大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温高)热量条件较好。(6分)
(2)喀斯特地区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壳薄,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峰丛顶部坡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不利于高大乔木生长。 (6分)
(3)洼地四周高,中间低,利于水分和养分的汇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相对高差大,周围峰丛能够阻挡台风;地形相对封闭,病虫害少;人类活动干扰少。(答4点得8分)
18(15分)
(1)由南向北依次出现:岸冰输水、流冰输水、冰盖输水。(3分)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减少;水流速度减小;导致污染物的扩散和分解能力降低,水质变差。 (6分)
(3)赞同。理由:冬季输水流量增大,水体流速提高,渠道水体热容量越大,对抗水温下降的能力更强;全球变暖背景下,渠道产生冰塞概率降低;可提高冬季输水能力,保证北方用水安全。(6分)
不赞同。理由:丹江口水库调水量有限;冬季北方需水量小;极端突发寒潮引起的冰塞风险提高;冬季增加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答3点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