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0分)1-5:ABDCA 6-10:DCBDC 10-15:ACDBB 16-20:ABDCB二、材料解析题(32分)21.(16分)(1)政策:闭关锁国。(2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2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甲午中日战争;(2分)《马关条约》。(2分)(3)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强化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一点2分,共6分)22.(16分)(1)原因:坚持‘中体西用”;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或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对外的依附性。(一点2分,共4分)(2)思想观念:博爱、平等、自由、人权。(3分)影响:传播了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观念;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意思相近,答出一点即可,3分)(3)史实:创办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国运动(任选两点即可,4分)精神:孙中山具有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敢于斗争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社会责任感强烈,坚定民主共和立场等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三、论述题(8分)【示例一】观点:近代列强侵略引发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论述: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主要有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太平天国对洋枪队造成重创,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以及全舰将士英勇抗日,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梦想。总之,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为维护主权不断斗争。【示例二】观点:中国人民富于反抗精神论述:面对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英勇抗击洋枪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英勇抗日,壮烈殉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义和团战士在廊坊猛烈袭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综上所述,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试形式: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上。)1.2024 年 6 月 26 日是第 37 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的宣传主题聚焦“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注,为“无毒”青春共同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国际禁毒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由此可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 )A.维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促进文化交流 D.加强友好往来3.海口秀英炮台(下图),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至今已经有 133 个年头了。它与广东虎门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天津大沽口炮台,同为清代晚期闻名遐迩的四大海岸炮台,它们都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对于海口秀英炮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海南的经济地位大大提高B.推动清政府的民主改革C.是清政府达到“求富”口号的见证D.是海南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4.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 B.反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5.“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史实为(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6.1875 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 400 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7.“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8.“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 年投资总额达 15 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 5至 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1{#{QQABBYSEgggIAAJAAQgCUwXwCgAQkhGCCQgOxAAAoAIASQFABAA=}#}1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与此直接相关的“觉醒”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11.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创办强学会 D.创建兴中会12.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曾指出:“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他发出这一言论的历史背景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甲午中日战争爆发C.义和团英勇抗击侵略者 D.武昌起义的成功13.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1842 年 1860 年 1895 年 1901 年《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4.1904 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 )A.变法自强 B.推翻清政府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15.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革命的核心思想是( )A.实业救国 B.三民主义 C.君主立宪 D.马克思主义16.中国以清帝退位的形式和平解决了南北战事,结束帝制,“南北战事”指的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北伐战争17.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C.鲁迅的小说《阿 Q 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18.1935 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A.民国二十一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二十三年 D.民国二十四年19.“护国桥”位于云南昆明五华区东风路和护国路的交叉处,是为纪念上世纪初蔡锷和唐继尧组建的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称帝复辟的一场运动而建立的。这场运动是( )A.二次革命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广西起义20.造成右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军阀纷争C.列强侵略D.农民战争2{#{QQABBYSEgggIAAJAAQgCUwXwCgAQkhGCCQgOxAAAoAIASQFABA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21题16分,22题16分,共32分)21.(16分)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材料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化程度更加严重。(2)指出材料二中“这场战争”的名称。(2 分)“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是因为哪一条约的签订?(2分)材料三: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镇压人民的反抗。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12 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 沧海桑田》(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的理由。(6分)2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因坚持“中体西用”(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加之其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的依附性,所以其变革始终无法突破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层面,难以步入更深层的政治层面。……因近代工业的兴起,生产力的提高,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政治、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生出了变革的种子。(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始终无法突破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层面,难以步入更深层的政治层面”的原因。(4 分)材料二:这是先进知识分子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力图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他们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宣传的思想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6 分)3{#{QQABBYSEgggIAAJAAQgCUwXwCgAQkhGCCQgOxAAAoAIASQFABAA=}#}材料三: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作了哪些努力?请你至少列举两例史实。(4分)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2 分)三、论述题(8分)图一 虎门销烟浮雕 图二 金田起义浮雕图三 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 图四 义和团廊坊大捷23.请根据上述图片材料,提取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表述完整。)4{#{QQABBYSEgggIAAJAAQgCUwXwCgAQkhGCCQgOxAAAoAIASQ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docx 海南省儋州某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