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儋州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 3分,共 60 分)
1.飞机正常航行时所处的大气层( )
A.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会发生极光现象
C.存在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
D.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 100千
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 2-3 小题。
2.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减→递减→递增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3.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
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 4-5 小题。
4.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植被覆盖率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冷空气势力增强
5.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2月
答案第 1页,共 6页
{#{QQABJYyAogCIAAIAAAhCQw0ACAAQkhECCQgOxAAIoAIACBFABAA=}#}
2022 年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 400 千米左右的太空轨道返回。返回舱
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变成闪光的火球,周围产生的等离子气体层会
屏蔽电磁波,形成“黑障”,直到距离地球约 40km 处时“黑障”消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
层及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 6-7 小题。
6.核心舱在轨运行时,不会出现火球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高空大气稀薄 B.太阳活动少
C.大气密度大,水汽含量多 D.太阳辐射强
7.返回舱经历的“黑障区”位于( )
A.Ⅰ B.Ⅰ、Ⅱ C.Ⅱ、Ⅲ D.Ⅰ、Ⅱ、Ⅲ
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4 日 9 时 39 分在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 5.3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完成 8-10 小题。
8.地震发生后,正在台湾岛附近航行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9.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圈层最有可能是( )
A.地壳 B.下地幔 C.内核 D.外核
10.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
所说的“黄金 12秒”,在这 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 12秒”确定的依
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个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足迹化石可反映造迹生物的习性及其生活的古环境。下图示意某地区部分代表性足迹
化石形态。其中,甲足迹化石反映了造迹生物利用前肢或后肢触底推动身体在水下撑行的行
进方式,说明与其他化石的造迹生物生活环境迥异。据此完成 11-12 小题。
11.把足迹化石按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依照( )
A.足迹化石的分布高度 B.造迹生物的活动范围
C.足迹化石的埋藏深度 D.造迹生物的演化阶段
12.若地壳稳定,根据足迹化石特征可推知该地( )
A.三叠纪至侏罗纪气候变湿 B.侏罗纪至白垩纪气候变湿
C.三叠纪至侏罗纪气候变干 D.侏罗纪至白垩纪气候变干
答案第 2页,共 6页
{#{QQABJYyAogCIAAIAAAhCQw0ACAAQkhECCQgOxAAIoAIACBFABAA=}#}
当氧气分子受到紫外线强烈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
强,与氧分子反应形成臭氧。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大气的演化过程示意
图。据此完成 13-14 小题。
13.关于大气垂直分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层二氧化碳吸热增温 B.②层被称为高空对流层
C.③层臭氧吸收长波辐射 D.④层大气厚度全球相同
14.据图推测( )
A.臭氧层形成于元古代时期 B.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在中生代时期
C.大气中 CO 含量持续下降 D.真核生物出现对高等生物影响小
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内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达到或超过 120 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
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如图示意 1982—2020 年吉林省年平均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季节
分配。据此完成 15-16 问题。
15.吉林省西北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比东南部地区多出 600小时以上,这个差额主要来
自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状况④植被覆盖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近几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增加趋势,冬季尤为显著,最可能的
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强度减轻 C.森林覆盖率提高 D.大气污染减轻
2023 年 1 月 17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韦伯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行星,
将其命名为 LHS475b,直径与地球相当,距地球约 41 光年,其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
太阳温度低很多),但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据此完成 17-19 小题。
17.行星 LHS475b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第 3页,共 6页
{#{QQABJYyAogCIAAIAAAhCQw0ACAAQkhECCQgOxAAIoAIACBFABAA=}#}
18.该行星比地球表面温度高最可能是因为( )
A.质量、体积大 B.大气层厚度大 C.地热资源丰富 D.行星密度大
19.该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A.演化时间较短 B.恒星光辐射强 C.下垫面陆地少 D.无液态水存在
20.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据图可推断
(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煤矿资源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较浅
二、综合题(40 分)
21.(改编)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每空 2分)
(1)A层大气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该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
是 。
答案第 4页,共 6页
{#{QQABJYyAogCIAAIAAAhCQw0ACAAQkhECCQgOxAAIoAIACBFABAA=}#}
(2)B层气温变化的成因是在 22-27km 的高度范围内存在 层(填名称),它被
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因为 。该层下部有利于航空飞行的原
因是 。
(3)C层 80~120km 的高空会产生 (现象),80~500km高空的 层
(填名称)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4)若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则分别可能是 A层中的 和
B层中的 。(填大气的组成成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同学在学习了地球演化之后,将不同地质时代的时间与主要事件总结成了不同地质年
代简表(下表)。我们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
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它们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生命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质年 形成
距今时间 地壳运动 生物的演化
代 矿藏
6600 联合古陆完全解体,形成现万年以 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迅速发
新生代 代海陆格局。剧烈地壳运动,
来 展
形成地势起伏
2.52亿 恐龙占优势,后来出现了始祖
中生代 —6600 联合古陆开始分裂 煤万年 鸟,裸子植物繁盛
5.41亿 三叶虫空前繁盛,蕨类植物发
古生代 —2.52 巨大地壳运动形成联合古陆 煤亿年 展
25 出现了藻类,后期出现了褐藻亿—5.41 地壳运动强烈,地势起伏增
元古宙 和红藻等高级藻类;出现真核
亿年 加
细胞生物
40亿—25亿
太古宙 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铁 原始生命出现

(1) 指出地质年代中两个重要成煤期,并说明两个时期成煤的条件。(4分)
(2) 从地球外部条件角度,说明地球生物能够不断演化的原因。(2分)
(3)不少科学家认为,恐龙所处时期的物种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从地球圈层的角
度,简要分析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生物灭绝的原因。(6分)
23.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地球表层岩石圈和地下内部结构很复杂,正如电影《地心抢险记》中,为了拯
救人类和地球,专家组成一支救援小组,共同前往地球中心实行艰巨而充满危险的拯救任务。
答案第 5页,共 6页
{#{QQABJYyAogCIAAIAAAhCQw0ACAAQkhECCQgOxAAIoAIACBFABAA=}#}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物质密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电影里的景象虽然震撼,却还是我们对地心的幻想。目前,我们还只能通过钻探形式在
有限的深度进行探测。2019年 2月 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 8588
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该钻井( )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3)地球演化会伴随着多种地理事件的发生,发生于恐龙时期的地质事件有( )
①我国的大陆轮廓基本形成②裸子植物发展③煤和石油生成期④哺乳动物大发展⑤火山活
动频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4)从生命演化(代表性植物和动物)方面,简述新生代的主要特征。(4分)
答案第 6页,共 6页
{#{QQABJYyAogCIAAIAAAhCQw0ACAAQkhECCQgOxAAIoAIACBFABAA=}#}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答案(简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A C A B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A D C B D D
21.(每空2分,共18分)(1) A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B对流运动显著(且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2)A臭氧 B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C 空气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多晴朗天气(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3)A流星(现象)B电离(层)
(4)A杂质(尘埃)二氧化碳(CO2)/ B臭氧(O3/臭氧层)
22.(共12分)(1)古生代、中生代。气候暖湿,植物生长繁盛(为煤炭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地壳运动频繁(为煤炭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4分)
(2)稳定的太阳光照(或安全的宇宙环境)(2分)
(3)小行星撞击地球时,产生强烈爆炸,部分岩石圈破裂,产生强烈的火山喷发,直接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喷发时,形成大量烟尘弥漫,导致大量动物呼吸困难;到达地表的太阳光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大量死亡;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变低,不利于生物呼吸作用;食物链断裂,很多生物因食物短缺而死亡;极端天气现象频发,灾害天气增多,不利于生物生存(6分)
23.(共10分)(1) D (2) A (3) C
(4) 新生代是哺乳类动物大发展的时代,在新生代的晚期开始出现人类。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