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美丽的纹样说课稿(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美丽的纹样说课稿(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美丽的纹样说课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美丽的纹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对纹样的欣赏、分析与创作实践,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本课教材编排了丰富多样的纹样图片,包括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等,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类型纹样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但对于纹样的系统知识和设计技巧还比较欠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创作。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纹样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基本设计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和美感的纹样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设计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与现代纹样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型纹样的特点和设计方法,如单独纹样的对称式与均衡式、适合纹样的构图形式、连续纹样的骨式变化等。 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设计并制作出美观新颖的纹样作品。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纹样设计中发挥创意,巧妙运用各种元素和形式法则,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连续纹样骨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制作过程中如何保证纹样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欣赏法:通过展示大量丰富精美的纹样图片和实物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纹样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 讲授法:讲解纹样的相关知识和设计要点,使学生对纹样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纹样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纹样设计与制作的步骤和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5.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纹样设计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1. 展示一组带有精美纹样的生活用品图片,如陶瓷花瓶、纺织品、装饰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些物品上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元素?这些图案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美丽的纹样》,并简要介绍纹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 (二)新授(12 分钟) 1. 纹样的概念 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和图案,向学生提问:“哪些是纹样?纹样与普通图案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总结纹样的概念:纹样是一种装饰性的图案,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设计和生活用品中,起到美化和装饰的作用。 2. 纹样的分类 展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详细讲解: 单独纹样:是指没有外轮廓及骨格限制,可单独处理、自由运用的一种装饰纹样,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对称式纹样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如中国传统的剪纸图案;均衡式纹样则更加活泼、灵动,富有变化,如一些现代标志设计。 适合纹样:是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定的外形轮廓中的一种装饰纹样。外形轮廓可以是几何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也可以是自然形,如花朵、动物等形状。适合纹样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等,其特点是纹样与外形轮廓相互协调,融为一体。 连续纹样:是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排列形成的纹样,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常见于花边装饰,其骨式有散点式、直立式、倾斜式、波浪式等;四方连续纹样则常用于纺织品的图案设计,如床单、窗帘等,它可以使图案在平面上向四周无限延伸,形成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三)欣赏与分析(10 分钟) 1. 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纹样作品,包括古代传统纹样(如彩陶纹样、青铜器纹样、敦煌壁画纹样等)和现代设计中的纹样(如时装、建筑装饰、广告设计等),引导学生从纹样的题材、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提问:“这些纹样作品运用了哪些元素?是如何构图的?色彩搭配有什么特点?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纹样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例如,在欣赏古代彩陶纹样时,介绍其简洁质朴的造型、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以及与当时生活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在欣赏现代时装纹样时,引导学生关注其时尚新颖的设计理念、大胆夸张的色彩运用以及与流行趋势的结合。 (四)示范与实践(15 分钟) 1. 教师示范 以设计一个圆形适合纹样为例,向学生演示设计制作的步骤: 首先,确定圆形的外形轮廓,可以用圆规或借助圆形物体绘制。 然后,选择合适的题材,如花卉,在圆形内部进行简单的构图,确定主要元素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接着,运用绘画工具(如彩笔、水彩等)细致地描绘花卉的形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色彩的搭配。可以采用对称式构图,使纹样更加稳定美观;也可以运用一些夸张变形的手法,增强纹样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对纹样进行适当的装饰和调整,如添加一些背景元素或细节处理,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完整。 在示范过程中,强调设计过程中的创意和审美要点,如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构图的合理性、色彩的协调性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 2. 学生实践 布置作业任务: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纹样类型(单独纹样、适合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以绘画或手工制作(如剪纸、贴纸等)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个纹样作品。要求主题明确,构图合理,色彩鲜艳,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学生开始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与评价(5 分钟) 1. 展示学生的作品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 2. 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评价问题,如:“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这幅作品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如果让你改进这幅作品,你会怎么做?”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对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六)课堂总结(2 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纹样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设计制作方法等,强调纹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和欣赏各种纹样作品,积累设计灵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更多美观实用的纹样作品,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七、教学反思 在《美丽的纹样》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纹样的知识和设计方法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和美感的纹样作品,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纹样的欣赏和分析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在纹样设计的创意和制作技巧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同时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艺术领域中探索和成长,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