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英语备考专题复习指导:科技说明文类阅读理解特征及备考建议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英语备考专题复习指导:科技说明文类阅读理解特征及备考建议 (讲义)

资源简介

高考英语备考专题复习指导:科技说明文类阅读理解特征及备考建议
在高考英语众多题型中,阅读理解题型是重中之重,而阅读D篇作为压轴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近些年高考英语一直立足语篇,注重启发考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培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技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在新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这类文章时代感强,题材涉及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科技与生活、科学研究、知识普及等,主要介绍前沿科技、科学动态、发明创造、科研方法、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等,使读者获得与说明对象有关的知识、信息及启示。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规范、结构清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其内容往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它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阅读理解、信息提取与加工、批判性思维等多种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颇受高考命题人的青睐。然而,科技说明文语篇难度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宽泛的背景知识和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难度和挑战性相对较高。
科技说明文语篇阅读理解特征
以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D篇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科技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和公民科学家收集了数十亿份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记录,这些记录以照片、视频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形式出现。斯坦福大学的新研究发现,这些数字记录并不准确,存在一些缺陷,可能会导致数据偏差。
(一)语篇选材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D篇选材于斯坦福大学新闻网2023年5月1日推送的文章,原文共958词,在网站中归类为Science&Engineering类型文本。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文地道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经过删减和改动,最终以(文本)337+(试题)124词在高考题中呈现出来。文章主题是数字化生物多样性记录的挑战与潜力。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是关于“研究发现”的特定议题“生物多样性记录的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语篇立意深远。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准确记录至关重要。解决生物多样性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不仅是科学研究准确性的要求,更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需要优化样本采集策略,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减少误差,为共同守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坚实支撑,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语篇结构
科技类说明文的语篇结构通常遵循一种清晰、逻辑性强的模式,以便于读者理解和吸收文中的科技信息和知识。文章首先给出研究结果、目的,然后阐述研究过程,接着讲述研究的意义和应用,辅以专家的评论和产生的效果,有时往往还会和先前结论作对比。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D篇文章结构严谨,信息密集,通过具体研究和数据支持观点,语言专业且具有说服力。文章分为五个部分,从研究现状引入,介绍研究背景与现象;到研究问题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和方向;到实证研究,阐述研究方法与过程;再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发现,最后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应用。具体语篇结构图见图1。
(三)语篇难度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D篇文章中关于科技主题的新词汇与术语较多,生词量较大,语篇词汇难度为高考英语四级水平,句法难度为大学英语六级水平,文本难度为高考英语四级水平,语篇信息的阅读与理解较难。其中根据文章用词情况统计,文章超课标注释性词汇3个;包含派生词和合成词在内,高中课标必修单词31个,高中课标选择性必修单词17个;其余都属于课标3000词汇中的1500个义务教育阶段需掌握的基础性词汇。具体用词情况统计见表1。
此外,语篇篇幅较短,共13句,却包含了5处长难句。文本长难句较多,甚至出现多种从句叠加的现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句子结构、正确理解长难句的能力。学生解读长难句的能力直接影响了阅读理解的准确性,例如,第一段段尾长难句的正确理解是解答第32题的关键,第二段段尾长难句的正确理解是解答第33题的关键,第五段段中第三句长难句的正确理解是解答第34题的关键。面对这样的文章,学生感到较大的挑战与困难。
(四)语言特色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D篇以客观事实和实例为依据进行明确解释,语言强调准确性、客观性、简洁性和专业性,文本运用了修辞策略,如重复、隐喻、设问、情态等,有效传达复杂生态信息,吸引读者兴趣。例如,利用首语重复“these data”来强调讨论的主题,强化数据存在局限性的观点。隐喻“Intheracetodocumentthespecies”将生物多样性记录的紧迫性比作一场竞赛,突出了这项任务的时效性。采用被动语态,如“thesedataarebiased”淡化主语的重要性,聚焦于数据问题本身,强调数字化记录数据存在偏差。通过修辞问题如“Aretheyusable ”“Whatcanwedowiththeimperfectdatasetsofbiodiversity ”将研究结果的可能应用直接面向读者,使读者成为讨论中的积极参与者,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确保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情态动词“can”细致入微地表达可能性和潜力,暗示尽管数据存在缺陷,但仍具有宝贵的用途,指出应用程序可以引导公民科学家避开过度采样区域,探索偏远地带,以提升数据全面性和准确性。这更提供了对解决方案的清晰理解。
(五)命题方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等关键能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理解的主要命题形式有细节理解题、词义推断题、推理判断题以及主旨概括题,其中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居多。这类题型在其他体裁的阅读理解中也常常遇到。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D篇选取的语篇是探究生物样本数据的可用性,指出实证研究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写作目的是探讨数字化生物多样性记录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因此,试题循着“了解现状—聚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逻辑进行设计,第32题至第35题遵循题文同序的原则,考查学生对每个环节关键内容的准确理解,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促进科技素养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具体命题信息见表2。
科技说明文语篇阅读理解解题策略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强调对重点信息的纵深性理解,鼓励学生以系统和辩证的视角进行篇章解读,挖掘篇章的深层含义,读懂言外之意,领会文章的主旨要义。阅读后,需要学生 1.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文体和主题;2. 结构分析:分段分析主题句、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3. 问题分析:明确所提问题与文章中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体会语篇背后的深意。
(一)浏览全文,提取阅读文本主题思想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活动。阅读时,必须积极开动脑筋,边读边思考,找到文章的主题思想,弄清所读材料介绍或说明的对象是何物或何事。主题思想是由具体观点所支撑的概括性观点。对主题大意的概括与归纳需要快速浏览、寻找概括性观点、串联文章信息要点。当然,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总话题,通常通过关键词来表达。密切关注主题有助于找到文章的主题思想。此外,寻找并利用列举词、补充过渡词等提示词或词组也可以 确 定 主 题 思 想。 如 2024 年 新 课 标 Ⅰ 卷 阅 读D 篇 中“photos, videos, other digital records” 告诉读者列举一系列的内容。当这类提示词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时,仔细看看该句是不是段落的主题句。补充过渡连词常用在某个支持性细节前,如“though”“moreover”“since”来建立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顺利过渡到不同的要点,可以推测本段的主题思想为含有该支持性细节的概述句。
(二)分析文本结构,掌握阅读文本支持性细节
在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后,再读全文,确认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或说明事物或对象的,弄清全文的结构和脉络,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例如,在阅读 2024 年新课标Ⅰ卷阅读 D 篇中,利用问题链驱动文本结构分析 : (1)What is the question (2)What are the important facts (3)Do you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4)Do you have too much information (5)What operation will you use (6)Label your answer. Is your answer reasonable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学生可以确定其文本结构形式是“研究现状——研究问题——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解决建议”,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文章,更准确地确定试题的关键词语,更快速地定位语篇信息点,解决试题中出现的细节理解题。
在掌握文章基本结构后,可以采用列提纲、画图表等发现支持性细节的策略,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示各主要细节,表现主题思想及其支持性细节之间的关系,理解并看清主题思想与其主要和次要细节之间的关系,同时,排除干扰记忆的信息内容。例如:采用分段阅读 2024 年新课标Ⅰ卷 D 篇,将其文章分成几个部分,逐一进行阅读和理解。精读完首段后,列出提纲或画出图表,罗列出主要支撑性细节“researchers and citizen scientists have collected billions of records”和 次 要 支 撑 性 细 节“most records of biodiversity are often in the form of photos, videos, and other digital records”,并思考其段落主题思想“a new Stanford study has found that this type of record is not perfect”以及与整篇文章的关系,促进理解。
(三)认真读题,理解阅读文本中长难句
在阅读过程中,聚焦长难句,注重基本句型结构的分析,通过对长句子和难句子的多次阅读,逐渐加深对句子结构和含义的理解,有助于对段落及整篇文章的大意的理解。以 2024 年高考新课标 Ⅰ 卷 阅 读 D 篇 第 二 段 中 的 长 难 句“These observations now outnumber the primary data that comes from physical specimens( 标 本 ), and since we are increasingl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to investigate how species are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nge, I wanted to know: Are they usable ” 为例, 将 句 子 按 文 段 拆 分 开, 拆 成 由 并 列 连 词“and”连接的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中包含了“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that comes from physical specimens”, 第 二 个 分 句 中 包 含 由“since”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其中嵌套了“how”引导的宾 语 从 句“how species are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nge”。接着,用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引导思维理解:(1)What does“observations”refer to in this context (2)What is meant by“primary data that comes from physical specimens” (3)Why are we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observational data for investigating species’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 (4)What concerns led the author to ask if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re usable (5)What criteria would you consider when assessing the usability of observational data 解读出长难句背后传递出来的文本深意,找出这篇文章的研究问题,为后续深度阅读做铺垫。
(四)精读全文,推理判断,深度阅读文本内容
读字里行间的意思,捕捉文章中未直接表达出来的隐含的想法,这对于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很重要。在已知的基础上对未知所做出的陈述,对未直接陈述的隐含意义进行推断,读出言外之意,也被称为推理或推断。对于科技说明文中常出现的推理判断题,就是要在把握了相关的信息之后,进行相应的推理判断,推测语篇内容,并得出合理的结论。推理判断的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永远不要忽视已给信息。运用作者提供的所有语境线索和证据,从直接给出的信息中尽可能多地基于事实进行推断,也可以利用词义猜测、分解、结合上下文、借助话语中的语气和语调等方式,联想到作者并未直接说明的想法。二是,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将语篇的内容与社会发展以及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运用背景知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进行推理。当对某个主题了解得越多,推断就越可能准确。相反,在某个领域的背景知识薄弱,推断可能会站不住脚。三是,考虑其他的可能性。不要仅仅接受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推断,还要考虑所有可能的解释,要全面辩证地思考,批判性地审视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
科技说明文语篇阅读理解备考建议
历年高考命题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在高三的复习中回顾和研究高考真题是非常必要的,对备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2024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33题 : What does Daru’s study focus on 与 2023 年新课标Ⅰ卷第 34 题 : What did the follow-up study focus on 都是考查了语篇研究的重点,2024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 35 题 : What is Daru’s suggestion for biodiversity apps 与 2023 年新课标Ⅰ卷第 31 题 : 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readers do with the practices o ered in part two 都是考查了作者的建议。
(一)夯实词汇基础,重视长难句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需掌握约 4 500 个词汇及习惯用语、固定搭配。词汇是阅读基础,需重视新课标词汇,尤其是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词汇。历年高考阅读常出现高难度词汇,因此,扩大词汇量、注重词汇深度与广度至关重要。应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中积累专业词汇,关注词汇基本义与衍生义的联系,解开熟词生义的难题,并通过构词法的学习应对高考中日益增多的派生词和合成词。同时,句子也是阅读的基础,若无法准确把握各种句子的意义,便难以完成深度阅读,无法全面理解语篇。常用句式结构,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等是语篇的黏合剂。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基本句型结构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长难句子的能力。
(二)培养语篇定位能力,发展高阶思维
获取和处理信息,理解文本逻辑关系是一项基本的阅读技能。科技说明文包含大量信息,要求学生快速定位、筛选和整合信息,以便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细节。在巩固学生语言基础后,可将文本改编为七选五阅读练习,引导学生依据主题大意、文章结构思维导图定位关键信息点,培养细节理解和归纳整理能力。此外,科技说明文常含新发现与传统对比,要求学生具备明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分析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形成独立见解。英语教学应注重英语思维培养,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关注科技问题,去质疑、探究,并提出观点和建议。通过外刊阅读、思维练习、提问与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语言能力,拓宽和深化思维,提高思辨能力,发展高阶思维。
(三)关注跨学科融合,教学联系实际
科技说明文阅读的难点在于其话题涉及专业概念,所以增加科学知识储备对阅读大有裨益。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中,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将英语教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科技说明文中科技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建立扎实的科技知识基础,让学生在不同学科背景下学习和使用英语。同时,科技说明文与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英文原版科技说明文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前沿动态;设计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模拟活动,提升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如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科学素养和科技思维,提高语言的实用价值。
(四)重视培养中国情怀和多元视野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科技说明文常涉及国家科技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高考英语命题通过精选科技说明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新兴技术、社会趋势等,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凸显教学情感价值,发挥英语课程思政功能,通过多角度选择阅读素材,运用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维度方式,引导学生探讨科技语篇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民族智慧,感受中国科技发展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培养中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英语语篇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体现点。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是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试金石,是高考路上的拦路虎,但更是高考拿分的关键点。英语语篇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通过教师深度的教和学生深度的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显得尤为迫切。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贯彻深度教学的思想原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利用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阅读习惯,达到解题思维能力质的飞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