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安顺市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卷(一)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六普)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数据,下表示意省际人口迁入和迁出规模排名前五的省(区、市)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3题。
迁入规模前五位的省(区、市) 六普 粤、浙、沪、苏、京
七普 粤、浙、苏、沪、京
迁出规模前五位的省(区、市) 六普 皖、豫、川、湘、鄂
七普 豫、皖、川、粤、湘
1.“六普”“七普”省际人口迁出规模的变化说明湖北最可能(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B.经济发展较快
C.人口净流出率上升 D.城镇化率下降
2.推测“六普”“七普”期间,吸引安徽人口迁入量最大的省(市)最可能是( )
A.广东 B.北京 C.江苏 D.四川
3.为缓解河南人口迁出较多状况,该省应该( )
A.减少省会人口数量 B.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C.政府大力鼓励生育 D.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2015年北京市运营的出租车24小时GPS数据,统计出该市出租车不同运行里程(<3千米为短距离,3~9千米为中距离,>9千米为长距离)的出行方向分布,如下图所示,方位角以正北为0°,顺时针方向计算,旋转一周对应各个方向共360°。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示信息可知( )
A.东西方向上中距离出行频率最低 B.出租车长距离出行方向波动最大
C.南北方向上短距离出行频率最高 D.北京主干道多为东北—西南走向
5.出租车短距离出行集中区域( )
A.地价较高 B.位于城市边缘 C.风景优美 D.工业较为集中
新华社北京2024年7月31日电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29日发布报告说,受亚马孙雨林严重干旱和加拿大创纪录野火等因素影响,全球森林及其他陆地生态系统2023年碳汇能力骤降。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均碳排放量较低的国家,但近几十年来该国陆地生态系统表现出明显的碳源功能。据此完成6~8题。
6.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均碳排放量较低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
①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②电力需求小
③经济总量小 ④水能资源利用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近几十年来巴西陆地生态系统表现出明显的碳源功能的最直接原因是( )
A.毁林活动多 B.经济增速快 C.人口增速慢 D.科技水平低
8.为防止全球森林及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骤降成为常态,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放慢发展速度 B.加强森林的保育
C.加强矿产勘探 D.增加人工降雨量
某科研人员将位于江西省西北地区的两条南北向巷道作为观测对象,记录巷道内某日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一条巷道——深巷道,周边建筑高度约6.3米,宽度为1.8米,另外一条巷道——浅巷道,周边建筑高度约6米,宽度为8.5米,两条巷道均为砖瓦路面。右图示意该日深巷道、浅巷道和环境的温度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可知,甲、乙、丙三条温度曲线( )
A.昼夜温差均较小 B.甲表示浅巷道温度
C.乙表示深巷道温度 D.丙表示环境温度
10.该日最可能是( )
A.4月24日 B.7月24日
C.9月24日 D.11月24日
11.推测该日10时30分前后下列墙面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巷道东墙面 B.深巷道西墙面
C.浅巷道东墙面 D.浅巷道西墙面
海冰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照率较高,尤其是新雪覆盖的海冰,其反照率超过0.85。相关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海冰面积呈增加趋势。右图示意南极地区4个海域的空间分布,灰白色区域为冰架(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据此完成12~13题。
1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海冰面积呈增加趋势,与其关联性最大的因素是( )
A.下垫面性质 B.太阳辐射
C.地转偏向力 D.太阳高度
13.南极地区4个海域中,海冰反照率较高的是( )
①东威德尔海 ②西威德尔海
③罗斯海 ④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西北部,由地壳沉降形成,在中新世时期盆地沉降速率加快,其地壳下部有地幔物质侵入形成的高密度体。研究发现,莺歌海盆地沉降加快与海盆地幔对流(指软流层中的物质热量增加,密度减小,体积膨胀,产生上升热流,热流到达地壳底部后又沉降到地幔中的过程)消失有关。下图示意莺歌海盆地重力反演(一种地质勘探方法)结果。据此完成14~16题。
14.莺歌海盆地( )
A.构造沉降强度与沉积速率呈负相关 B.可能由板块挤压导致的地壳沉降形成
C.高密度体物质组成最可能为玄武岩 D.地壳最薄处的平均厚度约为18千米
15.莺歌海盆地沉降速率加快期间( )
A.高密度体停止形成 B.火山活动频繁
C.外力作用可能减弱 D.上升热流增强
16.下列地形区与莺歌海盆地地质构造形成最为类似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黄土高原 C.夏威夷群岛 D.青藏高原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冰岛渔业发达,鱼产品加工业是其主要工业部门,其中鳕鱼(冷水鱼)是重要的鱼产品。在购买新鲜鳕鱼后,冰岛加工厂将鳕鱼进行切割、分块,经过一系列操作制成重量相等的鱼条,低温速冻后进行包装。包装好的鳕鱼条在三天内销往英国,是该国传统美食“炸鱼薯条”的重要原料。下图示意冰岛地理位置。
(1)简述冰岛渔业发达的有利条件。(6分)
(2)说明冰岛加工厂将鳕鱼加工成重量相等的鱼条的好处。(6分)
(3)分析英国成为冰岛鳕鱼条重要消费国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用途广泛,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等地区。金刚石矿床作为金刚石富集地,分为原生金刚石矿床和次生金刚石矿床,次生金刚石矿床是在原生金刚石矿床出露后经一系列外力作用形成,其往往因不同外力作用在不同地区富集。非洲南部金刚石大多成矿于35亿~25亿年前。下图示意非洲南部局部地区。
(1)说出影响原生金刚石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4分)
(2)指出非洲南部金刚石成矿时期的地球环境特征。(8分)
(3)图示非洲南部地区次生金刚石矿床西部多于东部,从西部的角度解释缘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浙江省舟山市鱼山岛,地处岱山县西北部,占地面积8.44平方千米,距洋山深水港26千米。鱼山岛曾经是一座很少有人光顾的小岛,常住人口仅500余人,每天只有一班出岛轮渡。2017年,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落户鱼山岛,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单体全球第二的大型石化基地。下图示意鱼山岛地理位置。
(1)简述鱼山岛吸引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落户的区位优势。(6分)
(2)该大型石化基地将油气储藏设在岙山岛,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指出大型石化基地建设运营对鱼山岛的重要意义。(6分)
模拟卷·地理(一)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
6.C
7.A
8.B
9.D
10.B
11.D
12.A
13.B
14.B
15.A
16.D
17.(1)海岛国家,所属海域宽广;位于北大西洋海域,附近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捕鱼及鱼产品加工技术先进;国际市场广阔,刺激国内渔业发展;渔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形状规则,利于摆放包装,节省包装成本;规格统一,方便集装箱运输;重量相等,便于售卖;鱼条便于烹饪,符合消费需求,经济效益高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3)英国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距离冰岛较近,能进口新鲜的鳕鱼条;冰岛鳕鱼条品质好,深受英国当地民众喜爱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8.(1)高温高压等特定的地质条件;岩石类型;地理位置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地球原始大气层形成;海洋和陆地形成;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火山活动频繁;气候变化显著等。(每条2分,答对4条得8分,共8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3)西部河流搬运、堆积作用明显,大量次生金刚石矿石在河岸沉积;西部地区地质活动复杂,金刚石原生矿多;西部沙漠分布广,金刚石易出露;西部气候干旱,原生金刚石矿床易被风化后富集于地表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9.(1)鱼山岛是我国南北海运的中点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背靠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腹地,消费市场广阔;扼南北海上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T”形要冲,有丰富的航道、深水岸线、岛屿资源;离洋山深水港近,海运便利;岛上居民少,移民搬迁费用低;远离人口聚集的大陆,在岛内闭环生产,安全系数高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油气属易燃品,与生产基地分离,可以降低安全隐患;鱼山岛面积小,建设用地不足;岙山岛距离陆地较近,便于油气转运等。(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3)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