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佛有人情,精魅通世故——《西游记》人物群像主题交流课教学目标1.能对西游记的各类人物有整体认识。2.能结合相关内容了解人物概况,能通过事件与具体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制作人物介绍卡。3.能通过分析探究三类形象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共性。教学重点1.能对西游记的各类人物有整体认识。2.能结合相关内容了解人物概况,能通过事件与具体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制作人物介绍卡。教学难点能通过分析探究三类形象的性格特点,认识其共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入奇幻世界,再走西游路——阅读实践”活动中,你同唐僧师徒遇见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神佛妖魔,也认识了不少凡人。这天,唐僧回忆起这些人物,比如救苦救难观世音、打虎英雄刘伯钦……不禁问道:“徒儿们,这一路上哪些神佛妖魔令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大师兄悟空抢答:“六耳猕猴那斯竟敢冒充俺老孙,真是胆大包天!”二师兄悟能回道:“盘丝洞那群蜘蛛精虽貌美,心肠却歹毒得很。”三师兄悟净则说:“红孩儿小小年纪却险些要了师兄的性命。”一时间,许多人物都在你脑海中涌现,但又不能忆得真切。唐僧似乎看出了你的心事,便说:“徒儿啊,你作为队中掌书记,还需细细回忆,将其制作成人物介绍卡吧!”请完成唐僧交给你的任务,分类梳理西游人物,总结人物概况,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并制作成“人物介绍卡”。二、课堂活动任务一:神佛妖魔,西游人物一览回忆这一路遇见的神佛妖魔,你心中想法颇多,却又乱做一团。你决定先和组内同学一起分类梳理西游中的经典人物。提示:可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到的西游人物,按照取经团队、神佛、妖魔、凡人的分类进行梳理,看哪个小组想到的人物最多。示例:分类 人物取经团队 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白龙马神佛 菩提祖师、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太乙救苦天尊、太阴星君、黎山老母、南极仙翁、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二郎神、托塔天王、哪吒、巨灵神、昴日星官、四海龙王、十代阎君、镇元大仙…… 如来佛祖、弥勒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毗蓝婆菩萨、阿傩、伽叶……妖魔 熊山君、特处士、寅将军、黑熊怪、凌虚子、白衣秀士、黄风怪、白骨精、黄袍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九尾狐、狮猁怪、红孩儿、鼍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灵感大王、独角兕大王、如意真仙、蝎子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玉面公主、九头虫、黄眉大王、红蟒精、赛太岁、蜘蛛精、多目怪、青狮魔王、白象魔王、大鹏金翅雕、白面狐狸、白鹿精、地涌夫人、金钱豹子精、黄狮精、九灵元圣、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玉兔精……凡人 唐太宗、刘伯钦、金池长老、高翠兰、百花羞公主、乌鸡国国王、女儿国国王、朱紫国国王、金圣宫娘娘、凤仙郡郡侯、寇员外……任务二:取经团队,形象特点分析活动1:梳理分析,制作人物介绍卡片作为掌书记的你,这一路上对师父师兄们的大小事都关心至极,唐僧的潜心向善、悟空的神通广大、八戒的憨厚可爱、沙僧的任劳任怨、白龙马的尽职尽责,你都看在眼里。当然了,十全十美是很难的,有优点也就有缺点,请你结合具体事件,分析这一取经团队每个成员的形象特点,为其制作人物介绍卡片吧!提示:1.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时,可重点关注典型事件、具体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也可以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体会不同人物的突出特点,例如面对同一件事时的不同表现。比如:行者无奈,将左手接了,右手盖住,看着他们。却说那八戒,一则饥,二则渴,原来是食肠大大的,见那锺子里有三个红枣儿,拿起来啯的都咽在肚里。师父也吃了,沙僧也吃了。一霎时,只见八戒脸上变色,沙僧满眼流泪,唐僧口中吐沫。他们都坐不住,晕倒在地。分析:蜘蛛精逃到师兄多目怪的黄花观后,让师兄为她们报仇,多目怪便做了四锺茶。三人面对茶的行为各不相同:悟空是“无奈”“接了”“盖住,看着他们”,因为他怕茶有问题,没有吃,突出他的机警谨慎。猪八戒“拿起来啯的都咽在肚里”,突出他贪吃、大大咧咧的形象特点。唐僧、沙僧“也吃了”,看出他们基本不设防,不警觉。通过典型的动作描写和对比,四人的性格就跃然纸上了。再看三人喝了茶中毒后的不同反应:八戒只是“脸上变色”,说明功力较强;沙僧是“满眼流泪”,说明功力弱一些,唐僧则已“口吐白沫”,说明他功力最弱。这是从侧面写出来三人的功力差别。通过精当的描写,各人的形象特点都表现得十分鲜明。2.制作人物介绍卡片时,可以参考这张表格。人物名称 法宝/技能/神通称号变化人物生平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或事件概述 形象特点点拨:人物名称 唐僧 法宝/技能/神通 锦襕袈裟、九环锡杖称号变化 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乳名)→玄奘(十八岁受戒时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与其结拜,称“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赐法号)→旃檀功德佛(佛祖册封)人物生平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是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他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或事件概述 形象特点一路历经磨难,无论是妖魔的威胁恐吓,还是俗世的美色与权势,都不曾动摇唐僧的取经之心。 目标明确,执着坚定四圣试禅心中,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化身母女四人,欲招师徒四人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 路经女儿国时,女王欲招唐僧为夫,唐僧拒绝了。 不近女色,秉持佛法在乌鸡国宝林寺遇国王的鬼魂后,让悟空、八戒前去搭救。 到比丘国后,见家家户户藏小儿与鹅笼,拉住驿丞定要问个明白。问清原委后,便失声痛哭,一心想救。 慈悲心肠,乐善好施在比丘国得知国王欲取自己的心脏时“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 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三打白骨精中,相信猪八戒的谗言而不相信悟空的正确判断,赶走悟空。 大战红孩儿中,面对红孩子变成的小孩子,明知事有蹊跷,还盲目慈悲。 优柔寡断,是非不分人物名称 孙悟空 法宝/技能/神通 如意金箍棒、七十二变、筋斗云、火眼金睛……称号变化 石猴(出生时)→美猴王(悟空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群猴称之为“美猴王”)→孙悟空(学艺时菩提祖师所取)→弼马温(天界所封官职)→齐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认)→孙行者(唐僧所取)→斗战胜佛(佛祖册封)人物生平 仙石内育仙胞,崩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拜师于菩提祖师,取姓为孙,法号悟空。学成归来后,先被天庭招安封为弼马温,后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被压五指山,经观音菩萨点化,作为唐僧大弟子一同西天取经,唐僧为其取名为行者。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或事件概述 形象特点大闹天宫时,曾闹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一双火眼金睛。 神通广大大闹天宫中,不满弼马温官职低微,立刻下界自封齐天大圣。 勇于反抗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争斗时,善用计谋夺取宝贝。 聪明机智到乌鸡国时,唐僧做一怪梦,悟空曾说“师父,梦从想中来。你未曾上山,先怕妖怪,又愁雷音路远,不能得到,思念长安,不知何日回程,所以心多梦多。似老孙一点真心,专要西方见佛,更无一个梦儿到我。”可见其意志坚定。 意志坚定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拜了四拜以表感激,心甘情愿护送师父西天取经。 知恩图报五庄观偷吃人参果,难忍童子毁骂,怒而推倒人参果树。 性情急躁大闹天宫时,和二郎神斗法斗变化。 车迟国戏弄三位国师。 顽皮贪玩人物名称 猪八戒 法宝/技能/神通 九齿钉钯、三十六变称号变化 天蓬元帅(在天宫掌管天河兵马时的官职)→猪刚鬣(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猪悟能(观世音菩萨为他摩顶受戒后所起法名)→猪八戒(唐僧所取)→净坛使者(佛祖册封)人物生平 原为天河里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凡尘,却错投猪胎,名猪刚鬣。经观音菩萨点化,指身为姓,取法命悟能。后在高老庄被孙悟空收服,作为唐僧二弟子一同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后被封为净坛使者。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 形象特点听过菩萨一番劝告,便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取经人到来。 知错就改黄袍怪将唐僧变作猛虎,八戒到花果山寻悟空救师父。悟空不答应,八戒急中生智,用激将法激悟空去降妖。 聪明机智大战红孩儿时曾说“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热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 风趣幽默大战红孩儿时,三昧真火一出,顾不得师兄,立刻就跑了。 贪生怕死五庄观中,怂恿悟空去偷人参果。 平顶山上,以巡山为借口,想乘机睡觉,不料被悟空识破、跟踪。 大战黄袍怪时,他扔下沙僧,谎称出恭,钻进草丛睡觉。 好吃懒做,偷奸耍滑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打死的是凡人,悟空解释后唐僧将信将疑,八戒进谗言挑唆,唐僧赶走悟空。 搬弄是非在高老庄,强占高太公之女高翠兰。 四圣试禅心中,唐僧、悟空、沙僧不为所动,唯独八戒心意动摇,最后被四圣捆在树上。 贪恋女色人物名称 沙僧 法宝/技能/神通 降妖宝杖称号变化 卷帘大将(在天庭时的官职)→沙悟净(观音点化后所赐法号)→沙僧、沙和尚(唐僧所取)→金身罗汉(佛祖册封)人物生平 原为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贬下界为妖。经观音菩萨点化,指沙为姓,取法名悟净,作为唐僧三弟子一同西天取经,唐僧为其取名为沙僧。修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 形象特点每次八戒添油加醋地打小报告时,沙僧都会为悟空辩解;每当唐僧遇险心惊肉跳之时,沙僧都会好言安慰。 忠厚诚恳西行路上一直都在默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不说辛苦。 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从不言放弃。 意志坚定唐僧和师兄们的话,他都服从。 缺乏主见人物名称 白龙马 法宝/技能/神通 /称号变化 敖烈(西海龙王三太子)→白龙马(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被观音菩萨点化,变作白龙马)→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又称八部天龙马)(佛祖册封)人物生平 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其父上告天庭,处以死刑。得观音菩萨解救,锯角退鳞,变成白龙马,驮唐僧西行。最后取得真经,被如来封为八部天龙马。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 形象特点一路上驮着唐僧西行,从无怨言。 尽职尽责,不辞劳苦意马忆心猿一回中,黄袍怪将唐僧变作猛虎,此时悟空被逐,八戒、沙僧又不在,他变作龙身与妖怪战斗,后又劝八戒寻悟空来救师父。 勇敢果断,赤胆忠心活动2:畅所欲言,挑选喜欢的人物取经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多个性格特点,正是因为这样的多面性,才让每个人都丰富立体、栩栩如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你能说说在这个取经团队中你最喜欢谁吗?为什么?提示:说明理由时,可结合形象特点和取经路上做出的贡献。示例1:我最喜欢大师兄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他不屈服、不胆怯,凭着一身本领反抗天庭的不公待遇。西天取经时,他英勇无畏、聪明机智,一路上出生入死、降妖除魔,为保唐僧费尽心力;他顽皮可爱、风趣幽默,时不时逗逗八戒、戏弄妖怪,为艰险的取经之路增添诙谐色彩;他意志坚定、一心向佛,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险境地,从不放弃、从不退缩……取经路上,他就像一颗定心丸,有了悟空,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降不伏的妖、到不了的西天、取不成的经。示例2:我最喜欢二师兄猪八戒。他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也有风趣幽默、憨厚淳朴的优点。取经路上,他金句频出,总能惹人发笑;他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从不内耗;他会用激将法激悟空去降妖,也曾几次救悟空于危难,聪明机智……一路上,他适时安慰师父、夸赞悟空,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任务三:神佛妖魔人,分辨异中同超脱的神佛、邪恶的妖魔、孱弱的凡人,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这三类形象都是如此。但走过这一遭,你在这西游路上见识了许多神佛妖魔人,你的认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请你思考:这几类形象有着怎样的特点?他们有何共性和特性?活动1:梳理分析,制作人物介绍卡片请你从神佛、妖魔、凡人这几类形象中,挑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分析其形象特点,为他制作一张人物介绍卡片。提示:制作人物介绍卡片时,可以参考这张表格。人物名称 法宝/技能/神通别称 府邸/洞府/巢穴主要回目人物生平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或事件概述 形象特点点拨:人物名称 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 法宝/技能/神通 法力无边、权力无限人物别称 如来佛祖 府邸/洞府/巢穴 灵山雷音寺主要回目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三十九回 一粒丹砂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人物生平 群佛之首,统领众多佛门弟子。如来佛祖以广大高等的无量佛法传教万佛,曾降伏过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曾帮助唐僧师徒四人收伏妖法高强的六耳猕猴和大鹏金翅雕等妖魔鬼怪。最终将取经成功的师徒四人全体正式封为座下的佛家弟子。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或事件概述 形象特点收服孙悟空,将其压在五行山下。 一眼便能认出六耳猕猴真身。 法力无边与孙悟空打赌时,只说输了让悟空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再来争吵,却将其压在五行山下。 出尔反尔收服为祸一方的大鹏金翅雕后,未曾惩戒,只让他在光焰上做个护法。 纵容阿傩、伽叶索要人事。 徇私情人物名称 红孩儿 法宝/技能/神通 三昧真火、火尖枪等别称 本名牛圣婴,外号圣婴大王 府邸/洞府/巢穴 号山枯松涧火云洞主要回目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人物生平 牛魔王与铁扇公主之子,在火焰山修炼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变成孩童博取唐僧怜悯,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去落伽山请来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用李天王的天罡刀,以计谋收服了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或事件概述 形象特点面对孙悟空变得牛魔王,虽有疑虑,但按兵不动,几番试探便让悟空露了马脚。 敢于和观音菩萨叫板。 有智谋、有胆量变成七岁小童博取唐僧同情,进而掳走唐僧。 被菩萨困在天罡刀刀丛中,先求饶,脱身后又要打菩萨。 阴险狡诈、顽劣凶残见菩萨丢下莲台,他也学菩萨,盘手盘脚地坐在莲台当中。 孩童心性人物名称 金池长老 法宝/技能/神通 /别称 / 府邸/洞府/巢穴 观音禅院主要回目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人物生平 观音禅院的老主持,是个得道高僧,已有二百七十岁高龄,黑熊精好友。因一时贪念想烧死唐僧,侵吞锦襕袈裟,后自作自受,反将寺院烧毁,羞愧之下撞墙而死。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或事件概述 形象特点建筑环境华美,生活器具奢靡,珍奇袈裟满堂。 下跪垂泪观袈裟,放火图谋。 贪婪活动2:畅所欲言,探索共性分析完这几类形象后,你发现他们之中的共性了吗?这三类形象之间有何关系?请你结合以下问题展开思考:1.如来为何不惩罚大鹏金翅雕?为何纵容座下弟子索要人事?2.红孩儿为何要请牛魔王一同来吃唐僧肉?聪明的他怎么轻易就上了菩萨的当?3.金池长老为何能和黑熊精成为好友?4.书中有些妖魔本就是天上神仙的座下童子或坐骑,最终回归了天庭。但有一部分妖魔没有这样的背景,仍被收服,最终修成正果,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点拨:1.如来为何不惩罚大鹏金翅雕?为何纵容座下弟子索要人事?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分析:如来破孔雀脊背而出,自此孔雀被奉为佛母,大鹏与孔雀是一母所出,和如来有些亲处,所以即使为祸一方,也未曾处罚,只让他在光焰上做个护法。而对乌鸡国国王,却下旨将其推入井中,浸泡三年,以报文殊菩萨三日水灾之恨。可见即使是神佛,也讲亲疏远近,也会区别对待。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分析:如来认为“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可见神佛也不能免俗,需要金钱等财物。2.红孩儿为何要请牛魔王一同来吃唐僧肉?聪明的他怎么轻易就上了菩萨的当?妖王躬身道:“孩儿不才,昨日获得一人,乃东土大唐和尚。常听得人讲,他是一个十世修行之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寿似蓬瀛不老仙。愚男不敢自食,特请父王同享唐僧之肉,寿延千纪。”——《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分析:红孩儿虽然是妖,但也讲求孝道。只见那妖呵呵冷笑道:“泼猴头,错认了我也!他不知把我圣婴当作个甚人。几番家战我不过,又去请个甚么脓包菩萨来,却被我一枪,搠得无形无影去了,又把个宝莲台儿丢了,且等我上去坐坐。”好妖精,他也学菩萨,盘手盘脚的,坐在当中。——《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分析:红孩儿虽然聪明机智,有着三百年的道行,但终究是个小孩子,有着孩童的顽皮本性。3.金池长老为何能和黑熊精成为好友?那院主慌忙跪下道:“老爷,我师父是人。只因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来寺里与我师父讲经,他传了我师父些养神服气之术,故以朋友相称。”——《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分析:金池长老虽然是人,但欲望深重,为求长生与妖为友,为得袈裟不惜害人性命。黑熊精虽然是妖,但为了讲经求道与人为伴。一个是人,却心肠歹毒。一个是妖,却一心求道。可见写妖也是写人,写人也是写妖。4.书中有些妖魔本就是天上神仙的座下童子或坐骑,最终回归了天庭。但有一部分妖魔没有这样的背景,仍被收服,最终修成正果,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以红孩儿为例: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行者依言,还未坐下,又见那善财童子上前施礼道:“孙大圣,前蒙盛意,幸菩萨不弃收留,早晚不离左右,专侍莲台之下,甚得善慈。”行者知是红孩儿,笑道:“你那时节魔业迷心,今朝得成正果,才知老孙是好人也。”——《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分析:大战红孩儿中,猪八戒见红孩儿捶了自己鼻子两拳,笑着说“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意思是说红孩儿故意打伤自己,淌出血擦红脸,好去告他们。这原是市井流氓惯用手段,打伤自己来讹人。红孩儿为妖时,心术不正,八戒便以市井流氓的手段来揣测红孩儿。而后红孩儿修成正果,做了善财童子,一心向善。可见虽然是妖,只要一心向善,也可以跨越阶层,修成正果。小结:神佛、妖魔虽身份特殊,但都有人性。所以无论神佛、妖魔,还是凡人,揭露的都是人性。三、课堂小结1.西游人物一览——分类梳理各类形象2.分析形象特点——(描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取经团队、神佛、妖魔、凡人……3.制作人物介绍卡片——人物名称、法宝/技能/神通、人物生平、典型情节、形象特点……4.分析三类形象共性——无论神佛、妖魔,还是凡人,揭露的都是人性四、布置作业1.完善人物介绍卡。2.完成本专题检测题。3.纵观整个西游旅途,孙悟空的成长显而易见,请你阅读相关关键内容,思考其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