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 第三次月考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A D B B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A D C A
17.(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18.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美铁路人”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把维护群众的利益做为自己的价值追求。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弘扬劳动精神,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最美铁路人”带领团队攻克中国铁路牵引传动系统关键技术,在劳动中实现了人生价值。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美铁路人”不断奋斗,在雪域高原书写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奋斗篇章,实现了人生价值。(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19.(1)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民居建筑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④村落文化孕育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价值体系,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有利于保护优秀村落文化,铸牢文化自信,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所写方案的主题符合设问要求,活动内容切实可行。
答案第1页,共2页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 第三次月考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考生须知:本试卷共2大题,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1.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Ⅰ卷(总48分)
一、单选题(总分48分,每题3分)
1.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党高度重视哲学是因为(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真正的哲学是一种能够把握世界的智慧 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医疗诊断到教育创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应该如何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这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这表明( )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指导人们正确改造客观世界 ④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浙江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是一组承载深厚底蕴和充满时代活力的机器人,组合名为“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它融合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 )
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④艺术作品的成功取决于艺术家的巧妙创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恩格斯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这一叙述表明( )
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B.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6.增殖放流,即以人工方式向自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以期促进水生生物种群资源恢复,改善水生态环境。近日,超过112 万尾鱼儿被放归长江,其中有71万多尾长江阁,这是我国最大规模的长江阅放流活动。可见( )
①利用自然规律需要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③人们创造一定的条件才能改变客观规律 ④认识规律和尊重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间合作进一步增强,其中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起到重大推动作用。金砖合作机制建立18年来,金砖不断发展壮大,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金字招牌和最重要平台。中国将同金砖各国一道,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金砖贡献”。由此可见( )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②部分居于主导地位,部分统率着整体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④要重视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近年来直播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直播带货突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深刻改变了零售业态,让消费潜力得到更好地释放。但同时,售假、质量差、退货难等问题时有发生。理性看待直播带货,应当( )
①看到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推动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认识到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决定,分清主流支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国有句谚语“鳄鱼的眼泪——假慈悲”,因为鳄鱼在吞食猎物时一般会流眼泪,人们认为这是鳄鱼在假装悲伤,掩饰其残暴的本性。但科学家研究表明,鳄鱼流泪是一种生理现象,主要用于眼部保护清洁、体温调节、排泄多余盐分和社交等,与人类的情感和情绪无关。这表明( )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的特点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一决定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够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材料表明( )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改革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类不断解决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从哲学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劳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回答了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怎么教育等重大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强烈爱国热情,有利于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表明( )
①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发挥上层建筑的作用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该法制定意义深远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立法实践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忠”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封建社会便是忠君;在当代中国则表现为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
A.社会历史性 B.阶级性
C.主体差异性 D.不确定性
14.过去是计划生育“只生一胎好”,现在是鼓励生“二胎”“三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引导树立文明婚礼观念,弘扬家庭美德的新型婚育文化,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这告诉我们( )
①价值观会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②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③人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树立正确生育观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对如何传承、发展、用好传统文化,习近平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告诉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 )
①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②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③利用其精华同时也要克服其糟粕 ④运用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理念与中华文化的仁爱、和谐、中庸、“世界大同”和“天人合一”等核心价值相融相通。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需要全面继承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第Ⅱ卷(总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情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新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追捧。不可否认,同一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会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寻求共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人们的环保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受到追捧,这说明了社会历史观的什么道理?(10分)
大家环保意识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其中的唯物史观原因是什么?(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万多公里铁道线上,“最美铁路人”笃行不怠,让列车更安全、更快捷地奔驰在大地上。他们中有的心系“国之大者”,带领团队攻克中国铁路牵引传动系统关键技术;有的满怀赤诚,手握闸把,在雪域高原书写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奋斗篇章;有的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完美诠释新时代铁路公安民警神圣使命……“最美铁路人”在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绘就不凡故事,为人们生动展现了“最美”力量。
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谈谈“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对当代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人们世代生活生产的物理空间、心灵家园,传统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缘起和发展密不可分,是华夏文明渊源有自的实证。
人们对一个村落的印象,往往始于传统建筑和自然风貌,这些有形的物质载体是最直观的村落历史文化:宗祠、戏台等古建筑包含着开放的精神空间;民居建筑具有居住、商贸等多重功能,形制特色鲜明丰富。村落文化中孕育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价值体系,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契合,潜移默化间筑牢了文化自信的基石。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意义尤其突出。
从根本上说,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突出文化诉求,更加重视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保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实施“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要将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物种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多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的原因。(12分)
(2)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场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活动,请你写一个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与内容)。(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