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树之歌教学目标1.借助生字转盘,发现“杨、桐、松”等形声字的形旁特点,强化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进行同类字梳理的识字意识,感受汉字文化的精深。2.通过对比观察法规范书写“杨、枫、松”等汉字,梳理书写要点,归纳“木字旁”汉字字形规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感受汉字形体美。3.联系生活、借助图片从树木的枝、花、果、叶等角度观察树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借助给树做铭牌的活动积累和“树”有关的名言警句,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观察法规范书写“杨、枫、松”等汉字,梳理书写要点,归纳“木字旁”汉字字形规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感受汉字形体美。教学过程活动一 探访森林世界一、欣赏树木之“形”1.情境创设。播放微视频,视频呈现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树木,让学生直观感受森林中树木的不同特征。2.引出交流话题——我眼中的树木。从树形、树种、季节变化、生长环境等角度展开交流,感受树木世界的奇妙。3.导入新课《树之歌》。“树之歌”即围绕“树木”编写的儿歌。二、认识树木之“名”1.初读课文,找找儿歌中介绍了哪些树木。2.交流反馈。(1)三级梳理,初识树木之名。①标一标:用横线标出儿歌中树木的名称,借助拼音读准树名。提示“枫、松、桐”是后鼻音,“银、杉”是前鼻音,“松”是平舌音,“杉”是翘舌音。②摆一摆:把树木名称词贴摆放在相应的树木图片上。借助图片读准树木名称。提示:“松柏”是松树和柏树。③分一分:把树木名称分为两类记一记。提示可观察树名中是否含有“树”字。(2)多维探究,积累树名。①关注字形,说说发现。引导发现这些表示树名的加点字都含有“木”,启发思考:是不是含有“木字旁”的字大多和树木有关呢?②拓展字族,梳理延伸。说说自己积累的表示用木头做的物品或树木的组成部分的字。观察字形,看看是不是大多含有“木字旁”。引导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③比较字音,说说发现。引导比较形声字读音与声旁读音,发现大部分表示树木的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同或相近。④迁移运用,猜读树名。出示树名,根据上面的发现,猜读名称。三、感受树木之“妙”1.再读课文,感受树木的奇妙。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说一说。2.模仿表达,赞美树叶美妙。照样子写一写,说一说。梧桐树叶像手掌。银杏树叶 。松树叶子 。3.跨越学科,了解树木奥妙。4.多样诵读,体验儿歌巧妙。活动二 制作树木铭牌一、写好树木名称1.在田字格中出示表示树木名称的字。2.写前指导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发现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特点。3.确定星级书写标准。间架结构 具体位置 关键笔画 书面洁净4.学生书写练习。对照书写标准,在“树专属铭牌”上填写树名。5.对照书写标准修正书写。二、展现树木特点1.根据儿歌内容,照样子在树木铭牌上写出树木特点(示例)。2.启发从不同角度表现树木特征。(枝干形态、树叶形状、花朵特征、季节变化、生活习性等)3.同桌交流自己设计的树木铭牌。三、修饰树木铭牌1.探究“树”文化。(1)情境创设。只介绍树木名称和特点还是不够的,如果加上有关树的名言来传递精神、传播文化,那么树木专属铭牌就成了有品质的铭牌了。关于“树”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多少呢?(2)交流有关树木的名言警句。①出示有关树木的名言警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②诵读有关树木的名言警句,交流自己的理解。(3)记诵有关“树”的名言警句。2.文化“入”铭牌。选一句与树木有关的名言警句,工整地写进树木专属铭牌中。3.运用修饰方法。(1)情境创设。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爱上自己制作的树木专属铭牌?修饰、美化也是不错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修饰树木专属铭牌。(2)交流修饰方法。①绘画法。比如画出枫叶的颜色,梧桐叶的形状,杨树的高大。②剪贴法。如果不会绘画,可以把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剪下来,贴在铭牌上。③框边法。可以将铭牌的边沿用不同颜色框起来。活动三展示学习成果1.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树木专属铭牌。从书写是否规范整洁、树木特征是否正确、树木文化是否传播、铭牌整体是否美观四个角度评选“星级树木铭牌”。2.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收获。(1)认识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不同习性的树木。(2)发现含有“木字旁”的字大多和树木有关。(3)懂得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4)学会了通过写好树名、介绍特点、加上名言、美化修饰的方法给树木制作铭牌。3.在校园内选一棵树,为树木做专属铭牌,作为送给大树的礼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