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社会中成长 课件(26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在社会中成长 课件(26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社会生活具有什么特点?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4、社会中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温故知新
新课导入
问题:从狼孩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狼孩儿的故事】
1.2 在社会中成长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1. 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2.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有哪些?
3.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4. 如何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请阅读教材的正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自主学习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议题一
懵懂无知的婴孩
01
合格的社会成员
02

社会化
生物人
社会人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社会化
父母
的抚育
老师
的培养
同伴
的帮助
社会环境
的熏陶
价值观日渐养成
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升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生物的我
社会的我
自然的生物个体
合格的社会成员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宅男宅女他们是否真正的脱离了社会生活呢 为什么?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娱乐
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结:
1、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记)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记)
养成亲社会行为
议题二
爱心捐款
无偿献血
社会实践
关注时政
帮助他人
主动让座
志愿服务
研学旅行
明星们为涿州捐款一种什么行为?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1.含义: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2.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发展等。
2.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
例如:志愿服务、爱心义卖、爱心捐书、文明礼让,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让座;谦虚、平易近人、乐于分享;要有爱心、帮助他人;宣传环保、交通知识,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扶助老弱病残,到社区打扫卫生等
思考:中学生可以参加的亲社会行为有哪些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具体途径)
X
X
亲社会行为(具体案例)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作用)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宣传环保、交通知识
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做义工,参加公益活动
十字路口让他人先行,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让座
讨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亲社会行为是什么?从中你收获了什么?
“享” 亲社会行为经历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1)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2)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3)有利于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怎么看:(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名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判断以下行为哪些属于亲社会行为,哪些不属于?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4、我们如何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1)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本课小结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随堂练习
1.小新所在学校组织了学农实践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学农实践活动中,小新了解了我们所吃的粮食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吃的菜是如何种植的。认识到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下列看法中与小新的认识相符合的是(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从社会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学农实践活动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④组织学农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随堂练习
B
2.(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光明影院”在31个省区市进行公益放映和推广,将无障碍影视产品送到2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许多视障人士领略到光影世界的魅力。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 )
A.守信重诺,推己及人 B.身体力行,热心友善
C.为人着想,合作谦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随堂练习
A
3.(2023 菏泽)某学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了农作物种植、面点制作等劳动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劳动体验,劳动课的开设是否会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家长表示担忧。对于劳动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劳动课能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劳动课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
③学校要将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必要劳动技能作为主要任务
④开设劳动课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随堂练习
4. 【2022年河南中考21题】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青少年要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你校准备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活动。结合实际,本次活动以线上参观党史博物馆的“云研学”方式开展。作为校团委学生干部,你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在准备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要以‘云研学’的方式开展本次活动 ”请你作出解答。(4分)
【参考答案】 (1)“云研学”方式符合疫情防控要求; 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 有利于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便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减少活动成本;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等等。(4分)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