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总论分论运用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知识结构辩证否定、抽象具体单元逻辑核心问题: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概念判断推理含义内涵与外延方法:定义、划分含义和基本特征语言表达方式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准确把握第五课第六、七课第四课正确运用有效进行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1.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一)属性一、概念的含义“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2大于1”,这里“大于”表示的是“2”与“1”的关系。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属性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例如“人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既为某事物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例如“人都有眼睛耳朵四肢”,“人能够直立行走”属于非本质属性。)4.1 概念的概述1.含义: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二)概念2.特点:抽象性和概括性例:“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人是张三 ( )3.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例如:示例评析 P23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如:“Mother”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如何理解“人”这一概念?本质属性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中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范 围概念的外延“有哪些”概念的基本特征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探究与分享P23【提示】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①“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是”。从概念的内涵来看, “白马非马”就是错误命题。② “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等于”。从概念的外延看,“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种概念和属概念是不同的。“白马非马”就是正确命题。(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二、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1.内涵例:“商品”概念的内涵就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水果”概念的内涵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与可食用的植物果实。2.外延例: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水果、蔬菜、面粉、服装、家电等。“水果”概念的外延包括不同种类的水果,例如香蕉、苹果,草莓、桃子等。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例:“商品”这个概念,揭示了“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史记的作者”和“司马迁”“动物”和“马”“马”和“动物”“中学生”和“球迷”判断以下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探究与分享P24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类别阐释图示 (欧拉图)举例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两个概念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即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可能性-排中)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A+B=CA+B<C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特例)反对关系(特例)A.西红柿B.番茄A.水果B.香蕉A.老虎B.动物A.中学生B.团员A.团员 B.非团员C.所有人A.东 B.西C.方向(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探究与分享P26一只松鼠趴在树枝上,两个猎人围绕它转了一圈。他们走动时,松鼠也跟着他们转。这时,一个猎人说:“我们已经围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我们已经围绕松鼠画了一条封闭曲线。”另一个猎人却说:“我们没有围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我们始终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没有看到它的背面。”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思考: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1)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是“围绕松鼠转一圈”,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内涵的理解不同。(2)要解开两个猎人思想上的困惑,化解分歧,必须统一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理解。这就要明确“围绕松鼠转一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4.2 明确概念的方法一、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1.含义:2.构成结构:(一)定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被定义项 + 定义联项 + 定义项需要明确的概念用来表现概念的内涵把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连接起来的部分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学就是4.2 明确概念的方法☆☆种差 + 属概念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艺术的文学就是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种差+属概念①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③“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①“文学”的属概念是“艺术”。在“艺术”这个概念下,有很多所指范围比它小的概念,即“艺术”的种概念,如“电影”、“音乐”“绘画”等。②“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别,即种差。3.下定义(一)定义一、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1.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二)正确下定义的要求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④定义不能用比喻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商品 是 用于交换 的 劳动产品。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假设以下语句都是定义:(1)商品是劳动产品。(2)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过宽定义过窄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在定义概念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循环定义”:在定义概念中,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假设以下语句是定义:(1)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2)逻辑学是研究逻辑的科学。(3)原因就是引起结果出现的现象,而结果就是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4)偶数就是奇数加一所得的数,奇数就是偶数加一所得的数。同语反复循环定义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注意: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如:“惰性气体元素是与其他元素不发生任何化合作用的化学元素”;“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如:(1)哲学不是文学。(2)高中生不是社会青年。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假设以下语句是定义:(1)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2)护士是人间的白衣天使。(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练一练:判断下列定义的逻辑错误1、宪法是国家的法律。2、商品是商店出售的物品。3、罪犯就是犯罪的人。4、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5、犯罪未遂不是犯罪既遂。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同语反复循环定义否定定义比喻定义(一)划分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1.含义:2.方法: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例2:以年龄为划分标准, “人”划分为“老年人”、“中年人” 、“青年人” 、“少年” 、“幼年” 。以性别为划分标准,“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大类小类小类属种种1.含义:2.方法:3.构成结构: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还包括划分标准)。战争是否具有正义属性,是划分的标准。例如: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母项子项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一)划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二)做出正确划分的要求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A.划分不全:是指划分之后得到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B.多出子项:是指划分后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例如: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例如: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例如: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母项子项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战争不属于实词不属于文学作品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例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罪动机方面划分犯罪主体方面划分例:以性别为划分标准,“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 √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同一级关系同一级关系属于这种划分是错误的,各子项必须是同一个层级的概念,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小结: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应遵循的规则 违反这一规则的错误 举例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1.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2.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1.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2.我校大部分教师是青年教师,只有少数老教师和女教师。3.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5.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6.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7.学生分为小学生和中学生。划分不全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越级划分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划分不全注意侧重点:多出子项:多出的项目往往是和现有子项是一个级别的,且没有交叉关系。越级划分:多出来的子项是不同层级的,往往是和现有子项的母项同级的。划分标准不一:在对母项的划分中,出现同一层级的不同子项有交叉关系。辨一辨,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三、概念是变化发展的1.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2.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3.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