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一)阅卷人 一、选择题得分1.(2024九上·北京市月考)“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罗马法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符合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C.重实际应用而不只专注理论 D.吸收与批判东方法制建设2.(2025九上·佛山月考)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其成果的是( )A.佛教 B.雅典民主政治C.《荷马史诗》 D.罗马大竞技场3.(2024九上·五华期中)太阳历是该文明的突出成就之一,金字塔是该文明的象征。“该文明”发源于( )A.印度河流域 B.古代两河流域C.黄河、长江流域 D.尼罗河流域4.(2024九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指出:“如果卖酒的妇女不接受谷物作为西克拉(一种计量单位)的费用,而是使用过重的砝码来收取银两,导致与西克拉相对应的谷物量低于规定的比率,那么这位卖酒的妇女应当被揭发。”该条款的目的是( )A.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B.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5.(2023九上·安源月考)罗马国王最初拥有帝权,咨询委员会和民众大会对国王的约束力有限。后来贵族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国王的帝权就转到了两名执政官手中,而平民们有权选择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据此可知罗马( )A.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B.君主专制进一步的强化C.元老院掌握最终实权 D.政治制度有一定的民主6.(2024九上·五华期中)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最可信的史料是( )A.电影《诸神之战》 B.帕特农神庙遗址C.《荷马史诗》 D.《苏格拉底之死》油画7.(2024九上·增城期中)《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几百个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A.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C.文学作品能够还原历史原貌 D.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8.(2024九上·佳木斯期中)13世纪,西欧的城市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就标志着该城市A.完全摆脱了领主和国王的控制 B.取得建国权C.获得免税权 D.取得自由和自治权9.(2024九上·佳木斯期中)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在( )A.君士坦丁堡 B.华盛顿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10.(2024九上·张家港期中)随着西欧封建制的形成,生产也有所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手工业者离开庄园集中到新旧城市里进行生产,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表明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出现11.(2024九上·北京市月考)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B.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征服波斯帝国C.中世纪的大学开设神学、法学、医学等课程D.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2.(2025九上·佛山月考)8世纪时,阿拉伯人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当时一位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材料表明阿拉伯帝国扩张的主要动力是( )A.解决粮食问题 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 D.传统商路受阻13.(2024九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在研究世界古代历史的旅程中,掌握历史地图的关键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古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边界,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古代多元文明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九年级(1)班学生们所绘制的古代帝国在其辉煌时期的疆域图。请根据历史时间线,对以下地图进行排序( )① ② ③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14.(2024九上·东湖期中)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其主要表现是( )A.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 D.工业化和城市化15.(2024九上·海安期中)下图为《中世纪晚期玻璃加工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玻璃的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个场所,以便对劳动进一步实行分工。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佐证(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海外贸易的兴盛C.富裕农民的产生 D.手工工场的发展16.(2024九上·白云期中)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C.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17.(2024九上·南宁期中)合理的分析论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图文资料可用于论证推动新航路开辟的( )A.技术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思想因素18.(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对比下列两幅美国不同时期的国旗,与第一幅相比,第二幅美国国旗( )A.凸显了美国南北双方的团结B.体现了彻底摆脱殖民的独立精神C.宣扬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理念D.鼓吹了分权与制衡的治国原则19.(2024九上·深圳期中)许多革命领导者认为旧制度晚期的朝纲之所以败坏,有相当大的原因在于路易十五的情妇杜白丽夫人、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等贵族女性干涉国事、把国库挥霍一空,……女性应该安守家庭、担负起培养共和国下一代的职责,而不是穿上男装,拿起武器,进入议事大厅与男性平起平坐参与各类政治活动。这说明( )A.法国大革命以坚决和彻底而著称B.革命者为路易十六推卸责任C.大革命的平等原则是有局限的D.法国革命者更重视家庭职责20.(2024九上·南山期中)【新素材·西欧建筑】19世纪中期以后,西欧许多著名建筑问世。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即万国工业博览会),以铁质构件和玻璃材料建成“水晶宫”;19世纪70年代,法国修建了世界第一座16米长钢筋混凝土大桥。这表明当时( )A.西欧各国沉迷研究建筑艺术 B.工业革命推动建筑业发展C.著名建筑利于提升国家地位 D.建筑业发展推动工业进步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得分21.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了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大国崛起》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朱寰《世界中古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社会改革?请列举一项这场改革的经济措施。(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二,日本和拜占庭帝国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2.(2024九上·深圳期中)人类的法制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材料二历史文献 主要思想渊源1776年《独立宣言》称:“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 ▲A(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完成▲A填空。(3)综上所述,以“法治”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兴亡2.【答案】A【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结合所学可知,古印度属于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之一,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又叫“释迦牟尼”,A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和《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就,排除BC;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古希腊和古罗马都位于欧洲,不是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佛教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3.【答案】D【知识点】古埃及文明【解析】【分析】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文明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如金字塔)、独特的象形文字以及太阳历等科学成就而闻名于世。太阳历反映了古埃及人对天文学的深刻理解,而金字塔则是其建筑技艺和宗教信仰的象征。因此,这个选项完全符合题干中的描述,D正确;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古印度文明以其独特的印度教、种姓制度以及后来的佛教等文化特征著称。然而,太阳历和金字塔并不是古印度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干描述,排除A;古代两河流域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里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古巴比伦文明以其《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成就闻名。同样,太阳历和金字塔不属于这一文明的特征,排除B;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文明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统(如儒家思想、道教等)以及众多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等)而著称。但太阳历和金字塔与中国古代文明无直接关联,因此这个选项同样被排除,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4.【答案】B【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解析】【分析】据题干“如果卖酒的妇女不接受谷物作为西克拉(一种计量单位)的费用,而是使用过重的砝码来收取银两,导致与西克拉相对应的谷物量低于规定的比率,那么这位卖酒的妇女应当被揭发”可知,这一规定旨在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用法律惩罚违法行为,故选项B符合题意;A. 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题干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不是强调保护私人物权,不符合题意;C. 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指企业与各方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中,遵守承诺、信守诚信、互利共赢的精神态度,材料没有涉及契约精神,不符合题意;D. 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不能说明法律的普适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回答。5.【答案】D【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6.【答案】B【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解析】【分析】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时期的真实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雅典卫城上。作为实物遗存,它直接反映了古希腊的建筑技术、艺术风格和社会文化,是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最直接、最可信的史料,B正确;电影《诸神之战》是一部基于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虽然它确实反映了希腊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但电影是艺术加工和现代创作的产物,不能作为最可信的历史史料,排除A;虽然《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作品,且包含了大量关于古希腊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信息,但它本质上是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想象和创作,因此在历史研究上可能不如实物遗存可信,排除C;《苏格拉底之死》油画是一幅描绘苏格拉底之死的油画作品,虽然它反映了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但同样作为艺术作品,它包含了艺术家的主观创作和解读,不能作为最可信的历史史料,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7.【答案】A【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解析】【分析】文学作品如《一千零一夜》,虽然包含了许多想象和创作元素,但它们也反映了作者所在时代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正确;文学作品不一定都是一手史料,排除B;文学作品中的信息往往经过了艺术加工,不能完全当作历史事实来对待,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排除C;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8.【答案】D【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9.【答案】A【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0.【答案】C【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11.【答案】D【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12.【答案】B【知识点】阿拉伯帝国【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驱使,B符合题意;解决粮食问题和商业活动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表现,排除AD;传播伊斯兰教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3.【答案】D【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内湖”,故①为罗马帝国。②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大流士三世亲率10万大军,在伊苏斯平原迎战。亚历山大出奇制胜,率军直攻大流士所在的中军。大流士战败。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他以五六万精兵取胜。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③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因此,题干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D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题干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ABC项排序错误,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地图,抓住其疆域和首都,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王朝,再结合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回答。14.【答案】B【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故选项B符合题意;A. 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 ,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特征,与材料中世纪晚期的社会转型无关,不符合题意;C. 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 ,种植园经济是美洲殖民地建立的经济模式,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不符合题意;D.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理解识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含义。15.【答案】D【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6.【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由材料“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知,“革命因素”促使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崩溃,而推翻并取代封建社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故选项C符合题意;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由题干材料“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属于革命因素,不符合题意;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不符合题意;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由题干材料“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属于革命因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此题的难度较大,要注意细心分析理解。17.【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多桅帆船有利于远洋航行,指南针有利于海上定位,因此,图片物品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A项正确;图中的多桅帆船、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而不是图片中的物品,排除C项;思想因素是欧洲国家希望去东方寻求香料和黄金等,加上科学观念上地圆学说的流行等,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8.【答案】B【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与第一幅相比,第二幅美国国旗”和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发表时的美国国旗左上角为米字,还带有英国国旗的特征,到了1777年正式使用时,美国国旗左上角换成了代表十三个殖民地的13颗星组成的圆圈,这说明美国国旗的设计完全去掉了英国国旗的元素,突显了美国彻底摆脱殖民的独立精神,B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南北双方团结起来共抗强敌,但材料无法反映出这一内容,排除A;《独立宣言》宣扬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理念,美国建国后颁布的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但美国国旗的设计无法体现这些理念和原则,排除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9.【答案】C【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解析】【分析】材料“许多革命领导者认为旧制度晚期的朝纲之所以败坏,有相当大的原因在于路易十五的情妇杜白丽夫人、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等贵族女性干涉国事、把国库挥霍一空,……女性应该安守家庭、担负起培养共和国下一代的职责,而不是穿上男装,拿起武器,进入议事大厅与男性平起平坐参与各类政治活动”描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种社会观念,即尽管革命宣扬平等和自由的理念,但在实际的社会和政治实践中,对于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限制和不平等。革命领导者认为女性应该局限于家庭角色,而不是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这表明大革命的平等原则在性别问题上是有局限的,C正确;A选项虽然描述了法国大革命的一个特点,但与题目中关于性别角色的讨论无关,排除A;B选项提到为路易十六推卸责任,这在题目中也没有明确体现,排除B;D选项虽然提到了家庭职责,但题目中的重点是性别平等的局限性,而不仅仅是家庭职责的重要性,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20.【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世纪中期以后”“万国工业博览会”“钢筋混凝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新的建筑材料产生,推动建筑业发展。A项题干材料主要阐述工业革命对建筑业的影响,不能体现出西欧各国沉迷研究建筑艺术,不符合题意;B项工业革命推动建筑业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题干材料主要阐述工业革命对建筑业的影响,没有涉及建筑提升国家地位,不符合题意;D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推动建筑业的发展,不是建筑业的发展推动工业进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题干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建筑业发展。21.【答案】(1)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2)大化改新;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3)本善于学习其它文明,拜占庭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故步自封;启示: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旧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2)根据题干材料“7 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话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可知是大化改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3)根据题干材料“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己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知日本善于学习其它文明,拜占庭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故步自封;启示:国家要发展,高不开对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日本大化改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等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答。22.【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完善和发展;内容丰富等。影响: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2)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3)论点参考: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人类社会不断从人治走向法治。范例:观点: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一)阅卷人 一、选择题得分1.(2024九上·北京市月考)“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罗马法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符合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C.重实际应用而不只专注理论 D.吸收与批判东方法制建设【答案】C【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兴亡2.(2025九上·佛山月考)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其成果的是( )A.佛教 B.雅典民主政治C.《荷马史诗》 D.罗马大竞技场【答案】A【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结合所学可知,古印度属于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之一,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又叫“释迦牟尼”,A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和《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就,排除BC;罗马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古希腊和古罗马都位于欧洲,不是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佛教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3.(2024九上·五华期中)太阳历是该文明的突出成就之一,金字塔是该文明的象征。“该文明”发源于( )A.印度河流域 B.古代两河流域C.黄河、长江流域 D.尼罗河流域【答案】D【知识点】古埃及文明【解析】【分析】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文明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如金字塔)、独特的象形文字以及太阳历等科学成就而闻名于世。太阳历反映了古埃及人对天文学的深刻理解,而金字塔则是其建筑技艺和宗教信仰的象征。因此,这个选项完全符合题干中的描述,D正确;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古印度文明以其独特的印度教、种姓制度以及后来的佛教等文化特征著称。然而,太阳历和金字塔并不是古印度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干描述,排除A;古代两河流域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里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古巴比伦文明以其《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成就闻名。同样,太阳历和金字塔不属于这一文明的特征,排除B;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文明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统(如儒家思想、道教等)以及众多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等)而著称。但太阳历和金字塔与中国古代文明无直接关联,因此这个选项同样被排除,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4.(2024九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指出:“如果卖酒的妇女不接受谷物作为西克拉(一种计量单位)的费用,而是使用过重的砝码来收取银两,导致与西克拉相对应的谷物量低于规定的比率,那么这位卖酒的妇女应当被揭发。”该条款的目的是( )A.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B.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答案】B【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解析】【分析】据题干“如果卖酒的妇女不接受谷物作为西克拉(一种计量单位)的费用,而是使用过重的砝码来收取银两,导致与西克拉相对应的谷物量低于规定的比率,那么这位卖酒的妇女应当被揭发”可知,这一规定旨在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用法律惩罚违法行为,故选项B符合题意;A. 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题干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不是强调保护私人物权,不符合题意;C. 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指企业与各方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中,遵守承诺、信守诚信、互利共赢的精神态度,材料没有涉及契约精神,不符合题意;D. 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不能说明法律的普适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回答。5.(2023九上·安源月考)罗马国王最初拥有帝权,咨询委员会和民众大会对国王的约束力有限。后来贵族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国王的帝权就转到了两名执政官手中,而平民们有权选择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据此可知罗马( )A.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B.君主专制进一步的强化C.元老院掌握最终实权 D.政治制度有一定的民主【答案】D【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6.(2024九上·五华期中)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最可信的史料是( )A.电影《诸神之战》 B.帕特农神庙遗址C.《荷马史诗》 D.《苏格拉底之死》油画【答案】B【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解析】【分析】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时期的真实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雅典卫城上。作为实物遗存,它直接反映了古希腊的建筑技术、艺术风格和社会文化,是研究希腊古典文化最直接、最可信的史料,B正确;电影《诸神之战》是一部基于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虽然它确实反映了希腊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但电影是艺术加工和现代创作的产物,不能作为最可信的历史史料,排除A;虽然《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作品,且包含了大量关于古希腊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信息,但它本质上是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想象和创作,因此在历史研究上可能不如实物遗存可信,排除C;《苏格拉底之死》油画是一幅描绘苏格拉底之死的油画作品,虽然它反映了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但同样作为艺术作品,它包含了艺术家的主观创作和解读,不能作为最可信的历史史料,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7.(2024九上·增城期中)《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几百个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A.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C.文学作品能够还原历史原貌 D.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答案】A【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解析】【分析】文学作品如《一千零一夜》,虽然包含了许多想象和创作元素,但它们也反映了作者所在时代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正确;文学作品不一定都是一手史料,排除B;文学作品中的信息往往经过了艺术加工,不能完全当作历史事实来对待,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排除C;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8.(2024九上·佳木斯期中)13世纪,西欧的城市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就标志着该城市A.完全摆脱了领主和国王的控制 B.取得建国权C.获得免税权 D.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答案】D【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9.(2024九上·佳木斯期中)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在( )A.君士坦丁堡 B.华盛顿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答案】A【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0.(2024九上·张家港期中)随着西欧封建制的形成,生产也有所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手工业者离开庄园集中到新旧城市里进行生产,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表明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出现【答案】C【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11.(2024九上·北京市月考)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B.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征服波斯帝国C.中世纪的大学开设神学、法学、医学等课程D.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答案】D【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12.(2025九上·佛山月考)8世纪时,阿拉伯人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当时一位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材料表明阿拉伯帝国扩张的主要动力是( )A.解决粮食问题 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 D.传统商路受阻【答案】B【知识点】阿拉伯帝国【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驱使,B符合题意;解决粮食问题和商业活动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表现,排除AD;传播伊斯兰教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3.(2024九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在研究世界古代历史的旅程中,掌握历史地图的关键要素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古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边界,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古代多元文明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九年级(1)班学生们所绘制的古代帝国在其辉煌时期的疆域图。请根据历史时间线,对以下地图进行排序( )① ② ③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答案】D【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内湖”,故①为罗马帝国。②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大流士三世亲率10万大军,在伊苏斯平原迎战。亚历山大出奇制胜,率军直攻大流士所在的中军。大流士战败。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他以五六万精兵取胜。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③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因此,题干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D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题干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ABC项排序错误,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地图,抓住其疆域和首都,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王朝,再结合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回答。14.(2024九上·东湖期中)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其主要表现是( )A.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 D.工业化和城市化【答案】B【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故选项B符合题意;A. 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 ,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特征,与材料中世纪晚期的社会转型无关,不符合题意;C. 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 ,种植园经济是美洲殖民地建立的经济模式,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不符合题意;D.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理解识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含义。15.(2024九上·海安期中)下图为《中世纪晚期玻璃加工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玻璃的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个场所,以便对劳动进一步实行分工。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佐证(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海外贸易的兴盛C.富裕农民的产生 D.手工工场的发展【答案】D【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6.(2024九上·白云期中)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C.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由材料“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知,“革命因素”促使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崩溃,而推翻并取代封建社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故选项C符合题意;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由题干材料“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属于革命因素,不符合题意;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建立,不符合题意;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由题干材料“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属于革命因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此题的难度较大,要注意细心分析理解。17.(2024九上·南宁期中)合理的分析论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图文资料可用于论证推动新航路开辟的( )A.技术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思想因素【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多桅帆船有利于远洋航行,指南针有利于海上定位,因此,图片物品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A项正确;图中的多桅帆船、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而不是图片中的物品,排除C项;思想因素是欧洲国家希望去东方寻求香料和黄金等,加上科学观念上地圆学说的流行等,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8.(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对比下列两幅美国不同时期的国旗,与第一幅相比,第二幅美国国旗( )A.凸显了美国南北双方的团结B.体现了彻底摆脱殖民的独立精神C.宣扬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理念D.鼓吹了分权与制衡的治国原则【答案】B【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与第一幅相比,第二幅美国国旗”和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发表时的美国国旗左上角为米字,还带有英国国旗的特征,到了1777年正式使用时,美国国旗左上角换成了代表十三个殖民地的13颗星组成的圆圈,这说明美国国旗的设计完全去掉了英国国旗的元素,突显了美国彻底摆脱殖民的独立精神,B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南北双方团结起来共抗强敌,但材料无法反映出这一内容,排除A;《独立宣言》宣扬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理念,美国建国后颁布的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但美国国旗的设计无法体现这些理念和原则,排除C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9.(2024九上·深圳期中)许多革命领导者认为旧制度晚期的朝纲之所以败坏,有相当大的原因在于路易十五的情妇杜白丽夫人、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等贵族女性干涉国事、把国库挥霍一空,……女性应该安守家庭、担负起培养共和国下一代的职责,而不是穿上男装,拿起武器,进入议事大厅与男性平起平坐参与各类政治活动。这说明( )A.法国大革命以坚决和彻底而著称B.革命者为路易十六推卸责任C.大革命的平等原则是有局限的D.法国革命者更重视家庭职责【答案】C【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解析】【分析】材料“许多革命领导者认为旧制度晚期的朝纲之所以败坏,有相当大的原因在于路易十五的情妇杜白丽夫人、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等贵族女性干涉国事、把国库挥霍一空,……女性应该安守家庭、担负起培养共和国下一代的职责,而不是穿上男装,拿起武器,进入议事大厅与男性平起平坐参与各类政治活动”描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种社会观念,即尽管革命宣扬平等和自由的理念,但在实际的社会和政治实践中,对于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限制和不平等。革命领导者认为女性应该局限于家庭角色,而不是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这表明大革命的平等原则在性别问题上是有局限的,C正确;A选项虽然描述了法国大革命的一个特点,但与题目中关于性别角色的讨论无关,排除A;B选项提到为路易十六推卸责任,这在题目中也没有明确体现,排除B;D选项虽然提到了家庭职责,但题目中的重点是性别平等的局限性,而不仅仅是家庭职责的重要性,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20.(2024九上·南山期中)【新素材·西欧建筑】19世纪中期以后,西欧许多著名建筑问世。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即万国工业博览会),以铁质构件和玻璃材料建成“水晶宫”;19世纪70年代,法国修建了世界第一座16米长钢筋混凝土大桥。这表明当时( )A.西欧各国沉迷研究建筑艺术 B.工业革命推动建筑业发展C.著名建筑利于提升国家地位 D.建筑业发展推动工业进步【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世纪中期以后”“万国工业博览会”“钢筋混凝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新的建筑材料产生,推动建筑业发展。A项题干材料主要阐述工业革命对建筑业的影响,不能体现出西欧各国沉迷研究建筑艺术,不符合题意;B项工业革命推动建筑业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题干材料主要阐述工业革命对建筑业的影响,没有涉及建筑提升国家地位,不符合题意;D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推动建筑业的发展,不是建筑业的发展推动工业进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题干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建筑业发展。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得分21.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了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大国崛起》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朱寰《世界中古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社会改革?请列举一项这场改革的经济措施。(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二,日本和拜占庭帝国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2)大化改新;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3)本善于学习其它文明,拜占庭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故步自封;启示: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旧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建立陪审团制度;(2)根据题干材料“7 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话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可知是大化改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3)根据题干材料“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己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知日本善于学习其它文明,拜占庭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故步自封;启示:国家要发展,高不开对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日本大化改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等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答。22.(2024九上·深圳期中)人类的法制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材料二历史文献 主要思想渊源1776年《独立宣言》称:“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摘录: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低级法院。 ▲A(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完成▲A填空。(3)综上所述,以“法治”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完善和发展;内容丰富等。影响:维护了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2)颁布1787年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3)论点参考: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人类社会不断从人治走向法治。范例:观点: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进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颁布了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结论:法治的发展推动国家不断进步。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一)(学生版).docx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一)(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