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叙州区观音学校 2024—2025 学年秋期中学情检测
八年级地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全卷满分 :100 分 ,考试形式 :闭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读图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 .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曾母暗沙 D .中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 .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火箭从天津运往海南 文昌,走海运经过的海域依次是
A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 .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C .黄海、南海、渤海、东海
D .南海、黄海、东海、渤海
读下面四省轮廓图,回答3~4 题。 图 1
图 2
3 .下列有关图中四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省是我国民族最多、人口最多的大省。
B . 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 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 . ③省是我们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地武汉。
D . ④省是我国北端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
4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省份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5 .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读“ 1970~2040 年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图 3),完成 6~8 题。
图 3
6 .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 .1980 年 B .2000 年 C .2020 年 D .2040 年
7 .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少将会造成
A .老龄人口减少 B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 .少儿比重上升 D .企业用工成本下降
8 .我国正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限制劳动力向国外迁移 ②大量接纳海外劳工移民
③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④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019 年 12 月 24 日前后,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降温天气过程。 图 4 是 该日我国东部部分城市天气状况及相应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9~11 题。
9 .图 4 显示
A . 自南向北降水量逐渐增大
B .冷空气应该来自南方低纬地区 C .南、北方之间的气温差异很大
D .南北向的山脉对冷空气起了阻挡作用
10 .该日东部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地势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人类活动
(

4
)11.该日住在 40 °N 的城市居民适宜
A .野外烧烤 B .堆雪人 C .打篮球 D .洗自家车
位于“丝绸之路 ”上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享有“塞上江南 ”的美誉。读图 5,完成 12~
14 题。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A .西宁 B .西安
C .兰州 D .银川
八年级地理测试题 第 1页 ,共 6页 八年级地理测试题 第 2页 ,共 6页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位于
A .湿润区 B .半干旱区
C .干旱区 D .半湿润区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享有“塞上江南 ”的美誉,主要得益于
A .雨水灌溉
B .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 C .引黄河水灌溉
(

5
)D .高山冰雪融水灌溉
寒假期间,小华到重庆参加机器人制作比赛,巧遇重庆降大雪,他告诉现场的朋友, 自己
的家乡每年都下大雪、河湖也会结冰。据此回答 15~ 17 题。
15 .小华的家乡可能在下列四城市中的
A .广州 B .哈尔滨 C .武汉 D .海口
16 .小华的家乡地处我国地势的
A .第一级阶梯 B .第二级阶梯 C .第三级阶梯 D .第四级阶梯
17 .小华的家乡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A .滑坡 B .台风 C .地震 D .寒潮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世世代代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 的摇篮。读图 6 ,完成 18~20 题。
18 .关于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条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黄河流入黄海,长江流入东海
B .两条河流上、中游分界点都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C .两条河流都是外流河,流域面积广、流量四季稳定
D .图中所示的水利枢纽工程都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附近
19 .与黄河甲河段水文特征吻合的是
A .无凌汛 B .含沙量小 C .汛期长 D .无结冰期
20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 ”,航运价值高,主要得益于
①江阔水深 ②水能丰富 ③无结冰期 ④水流平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 40 分)
21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3 分)
材料一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中国日报网拍摄纪录片《我来到了
中国》第二季,用外籍专家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北京、贵州、海南、苏州和山东五个 省市。
材料二 中国政区图(图 7),济南气候图(图 8),海南岛简图(图 9)。
(

8
)
(

7
) (

9
)
(1)贵州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位于喀斯特地貌显著的 (地形区), 人们印象中的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表明该地 、
。每年秋收后, (民族)举行跳芦笙、赛歌等集体活动,庆祝丰收。
(2)山东是临海的省份,隔海与 A (国家)相望。位于 (温度带), 属于 气候类型,农作物的熟制 ,特色水果 扬名全国。
(3)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海南省的 ,分析海南岛铁路呈环状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 条件(此空 2 分)。

22 .一业余科考队从黄河发源地出发,沿河流主河道进行科学考察,读“黄河干流沿河纵剖 面图 ”(图 10), 完成下列各题。(11 分)
(1)科考队员考察到黄河发源于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中游与下
游的分界地点位于 (城镇)。
(2)黄河干流水电站主要集中在河流的 游,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八年级地理测试题 第 3页 ,共 6页 八年级地理测试题 第 4页 ,共 6页
(

10
)
(3)黄河输沙量最大河段是在 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该河段水土
流失治理措施 (至少答两点)(2 分)。
(4)黄河下游“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 ”的奇特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分)
这一水系特征导致汛期来临时容易发生 灾害。
23 .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 11 ,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平顶房 b
(
d
)柑橘园 c
图 11
a
(1)从图 11a 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在 一线。
(3)图 11b 和图 11c 分别出现在图 11a 中的 处和 处(填写数字代号)。
(4)读图 11d ,武汉气温较低的时期出现在 季;降水较多的时期出现在 季。
(5)总结、归纳第(4)小题,得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 , 冬季 。
八年级地理测试题 第 5页 ,共 6页
八年级地理测试题 第 6页 ,共 6页八年级·地理 答案
选择题
1~5 BACAB 6~10 ABDCC
11~15 BDBCB 16~20 CDDAD
非选择题
二 云贵高原
阴雨天多 地势崎岖 苗族(侗族)
(2)韩国 暖温带 温带季风 两年三熟 苹果
(3)曾母暗沙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岛屿四周地势低平,铁路修建成本低(1分);人口、城市多分布在岛屿四周(1分)。
(每空1分)
(1)巴颜喀拉山脉 渤 桃花峪
(2)上中 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中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挡土坝;建梯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2分)
(4)黄河下游河道变宽,坡度放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此堆积,河床抬高,人们被迫加高堤坝(2分)
洪涝灾害
(每空2分)
(1)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
(3)① ③
(4)冬 夏
(5)高温多雨 温和少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2025学年秋期半期学情监测
八年级·地理 答题卡
▄ ▄ ▄ 监考教师填涂,缺考标志
考号_ _ _ _ _ _ _ _ _ 条码区
姓名_ _ _ _ _ _ _ _ _
班级_ _ _ _ _ _ _ _ _
注 意 事 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用碳素笔或钢笔填写清楚。2.客观题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区域用碳素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客观题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答题区域修改禁用涂改液和不干胶条。4.正确的填涂示例:正确▄
第I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 ▄ 客 观 题
▄ 01 [ A ] [ B ] [ C ] [ D ] 02 [ A ] [ B ] [ C ] [ D ] 03 [ A ] [ B ] [ C ] [ D ] 04 [ A ] [ B ] [ C ] [ D ] 05 [ A ] [ B ] [ C ] [ D ]
▄ 06 [ A ] [ B ] [ C ] [ D ] 07 [ A ] [ B ] [ C ] [ D ] 08 [ A ] [ B ] [ C ] [ D ] 0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 16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21.(13分) (1) A (2分) 22.(11分) (1) (2) (2分) (2分) 灾害23.(16分)(1) (2) (3) (4)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姓名: 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姓名: 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姓名: 学号: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