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探寻良渚文化》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探寻良渚文化》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3课时
探寻良渚文化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了解良渚文化这一古老且灿烂的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课堂分享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并能从中汲取新的知识和观点,进一步丰富自己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能够准确说出良渚文化的发现地点、大致年代范围以及其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能够根据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的特点,推测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宗教仪式等情况。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良渚,是一段历史,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基因、文明记忆在此酝酿。良渚,是一份骄傲,穿越五千年望向我们,用我们尚未了解的语言,讲述着文明起源的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良渚文化遗址,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知识引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良渚玉器闻名遐迩,种类繁多,如玉琮、玉钺、玉璧等。玉琮造型独特,外方内圆,表面刻有神秘的神人兽面纹,其雕刻工艺极为精湛,线条纤细流畅,纹饰繁缛复杂,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玉器在当时不仅是装饰品,更具有宗教、礼仪和权力象征等重要意义,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良渚玉器的艺术魅力”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1936年至1937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施昕更等人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获得了大量精美的石器和陶器,确认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nài)将这一发现命名为“良渚文化”。
新知讲解
施昕更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自1936年发现至今,对良渚文化的考古研究已持续了80 多年。古城,墓葬,祭坛,村落,军事、水利设施,玉器作坊等大量考古物证充分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一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明。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考古研究表明,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良渚文化范围非常大。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5000年且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遗址。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下面这些石犁、石镰等石制农具在形状上跟近代农民使用的铁制农具多么相像!
新知讲解
石犁
石镰
石破土器
双孔石刀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由此可以推想,远古时代良渚人的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学会用比较先进的工具进行连续耕作,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已从“刀耕火种”的锄耕阶段进入了犁耕阶段。我们可以想象,良渚先民饭稻羹鱼,渔猎采集,过着相对安稳的聚落生活。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搜集良渚文化遗址中所发掘的石器的有关资料,根据石器的形状推测它们的用途,并和同学交流。
活动实施
石锛:是木作工具,可用于斫削、刨木、平木、刳木、开卯等精细木作行为,根据装柄方式的不同,其具体用途也有所差异。
石镰:是箭头,可安装在箭杆上,用于渔猎活动,通过拉弓或投掷来捕猎动物。
石锥形器:在以往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多见玉锥形器,石锥形器较少发现,推测其可能是一种礼器或装饰器。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良渚文化的玉器和陶器
良渚先民善于治玉。良渚文化中的玉器不仅品类众多,而且雕琢精致、纹饰华丽。主要的玉器有钺、琮、璧三种。人们常把琮作为良渚文化的代表,因为它是良渚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美的玉器。
玉琮
玉璧
镂空兽面纹玉牌饰
双孔玉钺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良渚文化的玉器和陶器
良长筒形玉琮经磨制抛光并雕刻复杂的纹饰,表现出很高的工艺技术水平。专家赞誉良渚玉器的工艺水准达到了鬼斧神工的超卓高度,而其纹饰则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良渚文化的玉器和陶器
良渚文化的陶器制品十分丰富,以黑陶最为典型。这些陶制品质地细腻、造型规整、纹饰精细、用途分明,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鼎、豆、壶的组合,构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陶器上绘制的花纹图案,不但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环境状况和人们生活、生产的情景,还表现出相当高超的艺术水准。
陶鼎
刻符陶罐
椭圆形盘刻符陶豆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良渚博物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博物院,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8年开始对外开放。“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
“良渚遗址与文化考古成果”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良渚古城遗址
2007年,随着莫角山一带东、南、西、北四面城墙的发现,一座被深埋在地下几千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区分为三重,最中心是莫角山宫殿区,也是最高统治者居住和活动的区域,如今还能依稀看到砂土广场、房屋地基、石头台基等遗存。由宫殿区向外,分别是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外城,堆筑高度亦逐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外围郊区的占地面积达到100平方千米。整个布局规模宏大,发达的水路交通和水利系统令人叹为观止。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城墙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莫角山遗址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1994年和2006年,良渚遗址两次被列入中国政府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2012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程序正式启动。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 项世界遗产。同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
“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之路”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2023年12月3日,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召开,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拉开帷幕。来自各国的学者、艺术家们激荡智慧,展开对良渚文化的深入探讨和交流。良渚文明的“前世今生”全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帮助世界认识和读懂中国打开了全新维度。“五千年中国看良渚”这张国家级金名片,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迎来绚烂时刻。
“文明对话,何以“良渚””
探究新知
做一做
通过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搜集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开展“探访良渚古城遗址·感受中华文明”的交流活动吧!
活动实施
农业方面:在遗址公园中可能会展示当时的一些农耕工具复制品,如石犁等。还能看到有关良渚时期稻田遗迹的介绍。
建筑方面:良渚古城遗址的城墙遗迹是重要看点。城墙高大厚实,有城门等构造,城内还有宫殿基址等建筑遗迹展示。
探究新知
做一做
通过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搜集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开展“探访良渚古城遗址·感受中华文明”的交流活动吧!
活动实施
玉器方面:良渚文化玉器闻名遐迩,在遗址公园的展示馆内会陈列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琮、璧、钺等。
水利工程方面:遗址公园会介绍良渚时期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河道等遗迹分布情况。
探究新知
做一做
良渚古城遗址对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什么重要意义?
活动实施
体现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文明
农业生产技术: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炭化稻米,还发现了相关的稻田遗迹,以及石犁等先进的农耕工具,这些都表明良渚时期的稻作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人们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经济支撑作用:稻作农业的繁荣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等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探究新知
做一做
良渚古城遗址对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什么重要意义?
活动实施
丰富中国玉文化内涵
精湛工艺与独特造型: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如琮、璧、钺等玉器,不仅在器形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在纹饰雕刻上也极为精细复杂,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
玉礼器系统与文化传承:良渚玉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礼器系统,琮、璧、钺等玉器在祭祀、礼仪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权力、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通过考古发现,可知良渚人主要从事稻作农业,种植的水稻品种丰富。他们使用石犁、石镰等农具进行耕种和收割。在生活方面,良渚人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这种建筑适应南方潮湿的环境,能有效防潮防虫。同时,从出土的陶器、骨器等生活用品可以看出,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规范。
“良渚人的农业与生活”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良渚文化虽距今已有五千年左右,但它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建筑技术、玉器制作工艺等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如今,良渚文化通过博物馆展览、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方式得以传承和弘扬,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古老而璀璨的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良渚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良渚文化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从大量的祭祀遗址、祭坛以及玉器上的纹饰可以推断,良渚人崇拜神灵,其中神人兽面纹可能代表着他们心目中的重要神祇。祭祀活动在良渚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会在特定的祭坛上举行庄重的仪式,献上祭品,祈求神灵庇佑,宗教信仰对良渚社会的发展和凝聚起到了重要作用。
“良渚文化的宗教信仰”
知识拓展
现代社会是如何传承和弘扬良渚文化的?
学术研究: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良渚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社会、经济、宗教等,出版专业著作和研究报告,为传承和弘扬良渚文化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教育纳入体系:将良渚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课程或组织学生参观良渚博物院,让青少年了解和认识良渚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知识拓展
现代社会是如何传承和弘扬良渚文化的?
构建传播体系:构建 “专业传播 + 大众传播 + 国际传播” 的传播体系,向国内外全面展示良渚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提升良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体验项目:推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项目,如考古体验、玉器制作体验、传统农耕体验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深入感受良渚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知识拓展
良渚文化对后世文化有哪些影响?
国家社会形态的先声: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制度,拥有完善的社会组织体系和管理机构,反映出凌驾于群体之上的权力机构的存在。
稻作农业的传承与发展: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稻作农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出现了种类较多的成套农工具,良渚文化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为后世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知识拓展
良渚文化对后世文化有哪些影响?
造型艺术的影响:良渚文化的玉器、陶器等器物在造型和装饰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线条流畅、雕刻精细,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区域文化的交流:良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文化有着广泛的交流与融合。绝大部分陶器属于大汶口文化,玉器则带有良渚风格,反映出良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请简述为什么要研究良渚文化?
探索文明起源:渚文化距今约 5300-4200 年,遗址中发现的大规模城市遗址、复杂的水利系统以及高度发达的玉器文化等,都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请简述为什么要研究良渚文化?
探究宗教信仰:良渚玉器中的玉琮、玉璧等器物,不仅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还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玉琮外方内圆的造型以及其上雕刻的兽面纹饰,被认为具有沟通天地、祭祀神灵的宗教意义,通过对这些玉器及相关祭祀遗址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良渚时期人们的宗教观念和精神世界。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请简述为什么要研究良渚文化?
推动考古学发展:良渚文化的研究涉及到考古学的多个领域和方法,如遗址发掘、文物保护、年代测定、科技考古等,通过对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推动考古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考古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
课堂总结
1
学习新知引入
探寻良渚文化
2
学习良渚文化的发展
3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4
完成课堂练习
5
了解良渚文化的意义
板书设计
探寻良渚文化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说说良渚文化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课后作业
2、请同学们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良渚文化的宗教信仰?
41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