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2课时
“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与敬畏之情,意识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珍视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课堂分享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的某一方面内容,如独特的文物等。
能够详细阐述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类典型文物,如骨耜、黑陶、猪纹陶钵等,包括其材质、形态及可能的用途。
能够对河姆渡文化遗址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探究,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归纳能力,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7000多年前,在连绵逶迤的四明山和浩荡东流的姚江水域边,居住着我们的祖先——河姆渡人。勤劳的河姆渡人用骨耜(sì)开垦农田,种植水稻,在干栏式房屋中生活……
知识引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河姆渡文化遗址展现了独特的居住形式。当时人们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这种建筑以木桩为基础,将房屋架高,能有效防潮、防虫蛇。房屋呈长方形,有榫卯结构的运用,显示出较高的建筑工艺水平。通过对遗址中木桩、木构件等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河姆渡人如何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巧妙构建适宜生存的居住空间,解密他们在建筑领域的智慧。
“河姆渡人的居住智慧”
探究新知
学一学
稻谷与骨耜
考古人员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堆积。稻谷、谷壳、稻叶有的保存较好,出土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叶脉和根须。谷壳表面科(fū)毛清晰可辨,色泽金黄,芒尖尚存。根据专家的分析鉴定,出土的稻谷被确认为人工栽培的水稻,并且有籼(xiān)稻和粳(jīng)稻两种。
新知讲解
稻谷
探究新知
学一学
稻谷与骨耜
与稻谷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骨耜。这种工具是用偶蹄类动物(如水牛)的肩胛骨穿孔磨制而成的。它生动地告诉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撒下谷种的勤劳的先民们,就是用这种骨耜进行耕作的。
这就证明了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新知讲解
骨耜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经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这些文物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景象”
河姆渡遗址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干栏式建筑
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大片的木结构建筑遗迹。这种紧靠河湖边而建的干栏式建筑就是河姆渡先民的住房。
河姆渡遗址当年处于湖沼地带。因此,先民们先打下木桩,再把木板搁在木桩上,以防潮湿。为了遮蔽风雨和防备野兽的袭击,他们又在四周围起密密麻麻的木桩做墙。屋架是用榫(sǔn)卯(mǎo)梢钉起来的。当时还没有发明金属工具,这些榫卯显然是用石凿和骨凿等粗陋的工具加工而成的。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干栏式建筑
这些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采用了科学的设计,成熟地使用了榫卯结构,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之一。
新知讲解
干栏式建筑(复原)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精美的器物
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生产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精美的器物
遗址出土的象牙雕刻的双鸟朝阳蝶形器,更是原始艺术品中的精品。它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出现后,先民对知时的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出土的精美器物,不仅是河姆渡先民物质生活的展现,也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体现。
双鸟朝阳蝶形器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纺轮,有300多件;质地以陶为主,还有石质和木质的;形状以扁圆形最常见,另有少量剖面呈梯形。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形态各异,以黑、灰、红陶为多,陶器上的绳纹精美绝伦。
“丰富多样的纺织文物”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黑陶纺轮
猪纹陶钵
稻穗纹盆
葫芦籽、皮
酸枣
骨哨
苇席残片
骨针
探究新知
做一做
你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你可以实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或登录相关网站,仔细观察各种藏品,想象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感受远古文明的魅力。
活动实施
黑陶纺轮:纺轮是古代纺织的重要工具,河姆渡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黑陶纺轮,表明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纺织手工业。
猪纹陶钵:陶钵上刻画有猪的图案,这暗示当时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猪很可能是他们重要的家畜种类之一。
探究新知
做一做
你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你可以实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或登录相关网站,仔细观察各种藏品,想象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感受远古文明的魅力。
活动实施
稻穗纹盆:稻穗纹盆的存在说明当时河姆渡人已经从事水稻种植,并且对水稻这种农作物非常熟悉,以至于将稻穗的形象刻画在盆上。
骨哨:它可以作为狩猎时的辅助工具,通过吹奏发出特定的声音来吸引或驱赶猎物,帮助猎人更好地进行狩猎活动。
探究新知
做一做
你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你可以实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或登录相关网站,仔细观察各种藏品,想象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感受远古文明的魅力。
活动实施
酸枣、葫芦籽、皮:这些遗物表明当时河姆渡人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采集经济。酸枣可能是他们采集的野生果实之一,而葫芦籽和皮则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葫芦的可利用性,不仅采集食用葫芦,或许还会利用葫芦的外壳制作容器等,这显示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探究新知
做一做
你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你可以实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或登录相关网站,仔细观察各种藏品,想象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感受远古文明的魅力。
活动实施
苇席残片:苇席残片的出土意味着当时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编织技术,能够利用芦苇等植物材料编织成席子。
骨针:骨针的出现表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能够用骨针穿引线绳来缝制衣物或其他物品。说明当时在纺织和缝纫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作衣物的工艺流程。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枣在河姆渡遗址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对自然环境认知层面:
枣的存在能反映出当时河姆渡人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认知程度。他们能够识别出哪些植物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有毒或不可食用的,这体现了他们在长期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经济生活结构层面:
虽然在河姆渡时期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采集经济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枣类作为可采集的对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采集经济在整体经济生活结构中的分量。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枣在河姆渡遗址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潜在的文化象征层面:
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枣在当时有明确的文化象征意义,但从后世许多文化中对枣赋予的寓意(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常与喜庆、繁衍等相关联)来推测,在河姆渡时期,枣也有可能在人们的集体意识里开始逐渐形成某种模糊的、与群体生存发展相关的情感或观念上的联系。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河姆渡是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重要见证地。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的稻谷,这表明当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水稻种植。此外,还有用于农业生产的骨耜等工具。研究这些稻谷遗存的品种、种植方式,以及骨耜的使用方法等,能解密河姆渡人如何开启农业之路,掌握驯化野生稻的技术,为华夏民族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河姆渡的农业起源”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河姆渡文化有着丰富的原始手工艺制品。比如精美的陶器,上面有刻画的动植物等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还有造型各异的骨器、木器等。通过对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装饰风格的分析,可解密河姆渡人在手工制作方面的技巧和艺术创造力,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河姆渡的原始手工艺”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遗址出土的遗物能揭示河姆渡人的饮食情况。除了稻谷,还有发现的动物骨骼,如猪、鹿等,说明当时的饮食既有种植的农作物,也有狩猎获取的肉类。研究这些食物遗存的比例、烹饪方式等,能解密河姆渡人的日常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
“河姆渡人的饮食结构”
知识拓展
河姆渡文化对后世文化有哪些潜在的影响?
农业工具的改进与创新:河姆渡出土的骨耜等农业工具,体现了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这些工具的出现为后世农具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和创新农具,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建筑理念的影响:河姆渡人在建筑选址、布局和构造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理念,对后世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拓展
河姆渡文化对后世文化有哪些潜在的影响?
制陶工艺的传承: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制作工艺,如夹炭黑陶、夹砂红陶等的烧制技术,以及雕刻、捏塑等装饰手法,为后世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艺术基础。
原始艺术风格的影响:河姆渡文化中的雕刻、绘画等原始艺术形式,如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猪纹陶钵等,展现了当时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
知识拓展
对于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目前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获国家文物局立项,该公园以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统筹考虑其所处环境及周边重要相关遗存,进行整体规划和保护。
知识拓展
对于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目前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考古发掘与研究:持续开展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深入了解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脉络,为出土文物的保护提供更准确的历史背景和科学依据。
博物馆展览:姆渡遗址博物馆通过基本陈列和遗址现场复原等方式,展示河姆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出土文物。在展览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展示手段和设备,确保文物在展示期间的安全。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请举例说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水稻种植传统: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如今水稻早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乃至全球许多地方的重要粮食作物。现代的水稻种植技术虽然在机械化、科学化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但追溯根源,其种植的基础理念和对水稻这一农作物的重视。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请举例说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制陶工艺的影响:河姆渡文化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陶器,其制陶工艺如夹炭黑陶、夹砂红陶的烧制技术以及雕刻、捏塑等装饰手法,对现代陶瓷制作仍有影响。现代陶瓷制作在原料选择、烧制工艺等方面不断发展,但一些传统的装饰手法依然能看到河姆渡文化的影子。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请举例说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原始图案的借鉴:河姆渡文化中的一些雕刻、绘画等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比在现代设计领域,这些原始图案常常被设计师们借鉴。例如在一些室内装饰设计中,会将类似双鸟朝阳的图案以现代的绘画手法或雕刻形式呈现在墙面、屏风等装饰物件上,为空间增添一份古朴而神秘的文化氛围。
课堂总结
1
学习新知引入
“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
2
学习河姆渡文化遗址
3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4
完成课堂练习
5
了解河姆渡的文化影响
板书设计
“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说说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哪些遗物能证明当时已出现稻作农业?
课后作业
2、请同学们说说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干栏式建筑有哪些特点?
37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