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教案-【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教案-【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教学设计
课题 “解密”河姆渡文化遗址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五上
教学目标 1、能够详细阐述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类典型文物,如骨耜、黑陶、猪纹陶钵等,包括其材质、形态及可能的用途。2、能够对河姆渡文化遗址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探究,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归纳能力,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3、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与敬畏之情,意识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珍视人类历史文化遗产。4、通过课堂分享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的某一方面内容,如独特的文物等。
教学重点 河姆渡文化遗址的重要发现和意义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代表性文物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完成课堂练习2、理解河姆渡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7000多年前,在连绵逶迤的四明山和浩荡东流的姚江水域边,居住着我们的祖先——河姆渡人。勤劳的河姆渡人用骨耜(sì)开垦农田,种植水稻,在干栏式房屋中生活……
观看视频,思考、从新知引入中获取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内容的初步认识。
河姆渡文化遗址展现了独特的居住形式。当时人们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这种建筑以木桩为基础,将房屋架高,能有效防潮、防虫蛇。房屋呈长方形,有榫卯结构的运用,显示出较高的建筑工艺水平。通过对遗址中木桩、木构件等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河姆渡人如何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巧妙构建适宜生存的居住空间,解密他们在建筑领域的智慧。
与稻谷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骨耜。这种工具是用偶蹄类动物(如水牛)的肩胛骨穿孔磨制而成的。它生动地告诉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撒下谷种的勤劳的先民们,就是用这种骨耜进行耕作的。
这些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采用了科学的设计,成熟地使用了榫卯结构,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之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数量多、种类丰富。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纺轮,有300多件;质地以陶为主,还有石质和木质的;形状以扁圆形最常见,另有少量剖面呈梯形。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形态各异,以黑、灰、红陶为多,陶器上的绳纹精美绝伦。
你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你可以实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或登录相关网站,仔细观察各种藏品,想象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感受远古文明的魅力。
黑陶纺轮:纺轮是古代纺织的重要工具,河姆渡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的黑陶纺轮,表明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纺织手工业。
猪纹陶钵:陶钵上刻画有猪的图案,这暗示当时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猪很可能是他们重要的家畜种类之一。
稻穗纹盆:稻穗纹盆的存在说明当时河姆渡人已经从事水稻种植,并且对水稻这种农作物非常熟悉,以至于将稻穗的形象刻画在盆上。
骨哨:它可以作为狩猎时的辅助工具,通过吹奏发出特定的声音来吸引或驱赶猎物,帮助猎人更好地进行狩猎活动。
酸枣、葫芦籽、皮:这些遗物表明当时河姆渡人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采集经济。酸枣可能是他们采集的野生果实之一,而葫芦籽和皮则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葫芦的可利用性,不仅采集食用葫芦,或许还会利用葫芦的外壳制作容器等,这显示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苇席残片:苇席残片的出土意味着当时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编织技术,能够利用芦苇等植物材料编织成席子。
枣在河姆渡遗址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对自然环境认知层面:
枣的存在能反映出当时河姆渡人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认知程度。他们能够识别出哪些植物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有毒或不可食用的,这体现了他们在长期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经济生活结构层面:
虽然在河姆渡时期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采集经济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枣类作为可采集的对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采集经济在整体经济生活结构中的分量。
潜在的文化象征层面:
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枣在当时有明确的文化象征意义,但从后世许多文化中对枣赋予的寓意(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常与喜庆、繁衍等相关联)来推测,在河姆渡时期,枣也有可能在人们的集体意识里开始逐渐形成某种模糊的、与群体生存发展相关的情感或观念上的联系。
河姆渡是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重要见证地。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的稻谷,这表明当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水稻种植。此外,还有用于农业生产的骨耜等工具。研究这些稻谷遗存的品种、种植方式,以及骨耜的使用方法等,能解密河姆渡人如何开启农业之路,掌握驯化野生稻的技术,为华夏民族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河姆渡文化有着丰富的原始手工艺制品。比如精美的陶器,上面有刻画的动植物等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还有造型各异的骨器、木器等。通过对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装饰风格的分析,可解密河姆渡人在手工制作方面的技巧和艺术创造力,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遗址出土的遗物能揭示河姆渡人的饮食情况。除了稻谷,还有发现的动物骨骼,如猪、鹿等,说明当时的饮食既有种植的农作物,也有狩猎获取的肉类。研究这些食物遗存的比例、烹饪方式等,能解密河姆渡人的日常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
原始艺术风格的影响:河姆渡文化中的雕刻、绘画等原始艺术形式,如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猪纹陶钵等,展现了当时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
2、对于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目前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获国家文物局立项,该公园以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统筹考虑其所处环境及周边重要相关遗存,进行整体规划和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持续开展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深入了解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脉络,为出土文物的保护提供更准确的历史背景和科学依据。博物馆展览:姆渡遗址博物馆通过基本陈列和遗址现场复原等方式,展示河姆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出土文物。在展览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展示手段和设备,确保文物在展示期间的安全。3、观看视频 学习链接知识。学习稻谷与骨耜。学习知识链接。学习干栏式建筑。学习知识链接。进行活动实施。学习知识链接。进行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河姆渡人的居住智慧。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学习国防教育,并分享个人见解感受,提升课堂互动性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引发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请举例说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2、学习河姆渡文化遗址
5、了解河姆渡的文化影响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说说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哪些遗物能证明当时已出现稻作农业?请同学们说说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干栏式建筑有哪些特点?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