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一、单选题(共16题,每道题3分,共48分)1.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从哲学基本派别来看,下列与费尔巴哈观点一致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新时期我们重温《资本论》,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完成了对人类探索历史规律的总结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具体方法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力量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人类面临新挑战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3.2024年2月,我国科研人员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并在国际上首次认证了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特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有望解决银河系宇宙线起源之谜。这表明( )①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杂乱无章、不可捉摸的5.“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提出具体发展举措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对其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往往任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秋天是一个充满魅力、富有情感的季节。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秋天。但不同的诗人所寄托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苏轼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李商隐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王勃诗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表明( )①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认识受到主体和客体等因素的影响③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对同一对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发展5G、通信、航天、智能驾驶等行业的基础。针对美国的技术围堵封锁,我国必须加大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实现芯片的国产化。美国遏制中国芯片的发展,倒逼中国企业芯片技术变革。这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 ②事物的发展必然都经历曲折的过程③联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全面分析事物利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深圳的改革发展经验走向全国,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下列对材料信息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深圳的个性经验中包含着可推广的共性经验③既要立足整体,也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④承认联系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率先在全球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2024年7月,我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72.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87.9万辆,首次超过燃油汽车。同时,新能源汽车存在续航里程不足、充电设施不完善、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有机统一③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④国家的支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习近平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提出,“我们要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发达国家要履行义务,发展中国家要深化合作,南北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该论断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以矛盾的同一性取代斗争性,推动事物总是向前发展③坚持矛盾均衡论,推进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下列俗语、成语与方法论对应正确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古今异俗,新故异备——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3.“新赛道”“烟火气”“天选打工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流行语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在不同时期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说明(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亦步亦趋14.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上述举措( )①顺应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表明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必然促进社会发展③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能促成新型生产关系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漫画《将来的你》启示我们( )①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②奋力拼搏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③拼搏就能实现自我价值,成就美好人生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在公司加班叫一份外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下班路过饮品店时买杯饮料,发现一次性塑料吸管变成了纸吸管……近年来,这些绿色消费行为已融入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上述变化( )A.是在正确的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B.是人们在绿色发展实践中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C.表明人们以价值观为指导,就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是人们秉持国家利益至上理念,摒弃个人利益的体现二、材料分析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该《条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三次修订。此次修订后的《条例》共158条,与上次修订的《条例》相比,新增16条,修改76条。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转化为纪律要求,在指导思想中增写了“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等内容。针对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违法行为,《条例》对相应纪律处分规定进行明确,做到执纪执法贯通融合。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治理,但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等现象仍旧存在。对此,《条例》进一步增强了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处分规定的针对性。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条例》的修订。(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各地的能源结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均不相同,节能降碳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不尽相同。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试点推进,点面结合,正是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体现。2023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确定了25个城市和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新探索新实践,如江苏盐城海滨矗立起“大风车”和“闪光板”,依托“风光”资源构筑绿色发展新优势;陕西某公司“出铁不见铁”、工作无烟尘、厂区成花园……为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节能降碳等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说明如何用好试点,有序推进节能降碳。(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从践行“两山”理念,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给人民带来更多实惠,到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出台《湿地保护法》,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2022年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需求。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中国湿地保护方案蕴含的哲学智慧。(13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用自信达观、个性突出、敢于追梦等词语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描绘出多彩斑斓的青春光谱。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潘展乐完成反超,帮助中国队力压垄断该项目40年的美国队和占尽主场优势的法国队,以3分27秒46的成绩夺冠;郑钦文以6:2、6:3战胜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为中国赢得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中国姑娘们以3:0战胜日本队,拿下乒乓球女团金牌,由此中国队包揽乒乓球全部五枚金牌……而“爽剧剧情”也来源于长期以来的坚持训练与决心,更是对“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表达。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优秀运动员事迹对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启示。(1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