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2024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等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年会,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的目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 )
①第一次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世界 ②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答案 ④理论全部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检验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2024年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人可以在认识和创造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卫星发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当我们为一个目标努力时,往往会发现它与许多其他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实现学业进步会关联到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身心健康等。这表明联系具有( )
A.主观性 B.多样性 C.固定性 D.单向性
4.新质生产力源于中国,惠及世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向“新”而行的中国经济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这体现(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各守其职
③部分构成整体,整体发展不一定影响部分
④部分影响整体,部分发展有利于整体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6.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由此可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
A.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关键部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B.需运用综合思维,坚持统筹全局,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D.须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既要重视自主创新,又要重视开放创新
7.袁隆平常和学生们说,电脑和书本里种不出水稻,要多联系实际,多到试验田走走看看把论文写在稻田里,写在大地上。这主要强调( )
①认识来源于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起决定性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来自实践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我国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可以放活。农民将经营权转让出去,吸引外来资本来发展乡村旅游,双方的钱袋子都鼓起来。这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24年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他指出,百年变局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远见卓识,为国家间的合作共赢指明了方向,为世界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希望。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支配社会发展的进程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正在由差异走向趋同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好儿女志在四方,青春因奉献闪光。“90后”青年小王,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井冈山革命老区,成为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从“案头”奔赴“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小王也成了乡亲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家里人”。这启示当代青年要( )
①立足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梦想之中
②矢志艰苦奋斗,在砥砺自我中彰显人生价值
③不负时代使命,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
④坚持服务农村,努力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狭义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纯粹自然的东西
C.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D.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
12.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以看出( )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的物质活动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生下来就有的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红色革命文化 ②核心思想理念 ③中华传统美德 ④中华人文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有利于( )
①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②促进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荣世界文化
③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心相通
④深化对文化民族性的认识,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各具特色,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说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C.文明是人类进步和进化状态的标志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
16.2024年,“水墨交融·意向乾坤”艺术展在巴黎举办。展览的中国画家作品在运用国画技艺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印象派技巧。中西文化碰撞出的灵动作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这体现了( )
①文化交流要固守民族文化立场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与借鉴 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促进了各自特色商品、技术的交流,也带来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不仅在经贸上加强合作,更在文化交流上频繁互动,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繁荣。中外文化的交流说明( )
①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了中外文化的实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人类文化繁荣应坚持文化的相互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 )
①复兴传统文化,加强各族文化交流和传播 ②认同、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9.亲子音乐舞台剧《敦煌奇妙夜》的创作过程中,东方的美学与西方的表现手法充分融合,以东方写意美学的形式,将敦煌文化特有的绘画、音乐、舞蹈、建筑和彩塑等元素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们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有了立体丰富的理解。正确运用西方的表现手法时,我们应该(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成果
B.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C.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D.保持开放的心态,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趋同
20.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建设,挖掘红色资源,铭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红色旅游成为丰富市场供给的重要旅游产品,发展态势良好。这样做( )
①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②有利于推动红色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红色革命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④有利于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实现中国梦,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②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④中国共产党全部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 )。
A.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3.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范长江,当年行走了大半个中国。才写出《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新闻这棵常青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浇灌,只有扎根群众生活的沃土,才能根深叶茂。这说明( )
①文化创作要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导向 ②文化创作要在人民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③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要继承传统 ④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江西省浮梁县寒溪村发掘推广本土农民画,举办艺术展览,开发艺术与乡野结合的新业态,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5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寒溪村的“出圈密码”是( )
A.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 B.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促进发展
C.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5.“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启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
A.博采众长,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B.兼收并蓄,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C.面向未来,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D.不忘本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26.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现代时尚潮流为外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相融合,涉及服饰美妆、食品日用品、影音游戏、模型手办等领域的各类国潮产品阔步“出海”,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喜爱。由此可见,国潮“出海”( )
①坚持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原则
②能够通过文化交流丰富世界人民精神生活
③有利于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B.文化自信就是要高质量发展经济
C.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D.文化自信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28.南京大屠杀历史已从个人记忆、城市记忆、国家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维护真相铭记历史,构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共同体,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和责任。这就需要我们( )
①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抵制外来文化和思想
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文化自觉
③端正文化价值取向,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
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保护传统历史与文化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9.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30.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 )
①取缔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④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材料题(共4题,共40分)
3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10分)
(1)什么是文化?(4分)
(2)文化与政治、经济有什么关系?(6分)
32.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品,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我们应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0分)
33.近年来,青睐海外网上购物的“海淘族”越来越多,扩大内需,既要开掘潜在消费力,也要留住现实消费力。从文化历史中不断探寻品牌价值,并结合精细的做工,是欧美国家奢侈品遵循的创新之道,也是中国奢侈品牌软肋所在。乔布斯的经营哲学是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员工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款产品,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融入其中。
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10分)
3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分)宁朔中学2024-2025(一)高二政治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D C B C C A D C B D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C D B C B D C D C C D D
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
(1)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2.(10分)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互鉴,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重视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33.(10分)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要传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 加强文化交流与交融,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34.(10分)
①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③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科学精神。④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⑤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