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业态混搭”是指将具有不同经营类型和功能的多个业态融合在一起的经营模式,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近些年来,“书店+咖啡”、“超市+食堂”等实体店“业态混搭”的跨界融合消费新场景走进大众视野。2024年6月,国家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鼓励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图1示意书店+咖啡混搭实体店。据此完成1—3小题。图11.推动实体店业态混搭成为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①满足消费者专业化需求 ②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③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 ④应对线上电商的冲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业态混搭的突出优势的是( )A.充分利用空间 B.资源共享互补 C.降低经营成本 D.创建自主品牌3.关于业态混搭实施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收入 B.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创新C.加强经营环境安全管理 D.明确目标消费群体需求重庆市铜梁区的农机网约共享服务对全区无人播种植保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建档,实施统一调配。农民根据需要在线下单,“网约农机”接单后1小时内赶到现场,小农户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农机服务。据此完成4—6小题。4.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推测重庆市“网约农机”设计时应具备的主要特点是( )①款式新颖,外形美观 ②体积小,稳定性好③爬坡越障,转向灵活 ④体积大,结构复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网约农机”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运营,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虚拟现实技术 ④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下列不属于农机网约共享服务模式主要意义的是( )A.取代人力劳作,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B.缓解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C.降低农机购买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D.促进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城市收缩”是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遇到困境、缺少增长动能的一种综合反映,是存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其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具有高度依赖性,更可能出现城市收缩现象。表1反映2000—2020年我国部分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收缩情况。据此完成7—9小题。表1主导资源 人口收缩 经济收缩 人口—经济双重收缩煤炭类 宿州市、亳州市、焦作市、邵阳市、广安市、临沧市、铜川市、平凉市 朔州市、长治市、吕梁市、乌海市、淮南市、咸阳市 忻州市、呼伦贝尔市、阜新市、抚顺市、辽源市、通化市、黑河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有色类 南平市、普洱市、宝鸡市 铜陵市 河池市、金昌市、白银市油气类 广元市、南充市、达州市 盘锦市、大庆市、克拉玛依市 松原市、庆阳市森林类 — — 吉林市、白山市、伊春市、牡丹江市7.在我国资源型收缩的城市中,双重收缩比重最高的类型为( )A.煤炭类 B.有色类 C.油气类 D.森林类8.进入新世纪以来,表1中森林类资源型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偏僻 B.环保政策加强 C.市场需求减少 D.资源逐渐枯竭9.应对森林类资源型城市收缩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强资源开发,推动产业发展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产业C.引进速生树种,保证资源供应 D.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旅游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选址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大窝凼为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地势“上陡下缓”,因洼地底部通过一个天然岩溶落水洞与地下河相连,不易积水。地下河埋藏深,坡度大,流速较快。FAST建设会增加该洼地内涝风险,需加强排水。图2示意FAST建设后的景观,图3示意大窝凼水文地质剖面。据此完成10—12小题。图2 图310.FAST选址大窝凼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A.天然洼地,开挖工程量小 B.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C.地质稳定,无需加固边坡 D.植被稀疏,土层发育浅薄11.对大窝凼“上陡下缓”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上部因断层抬升,坡度陡 B.下部因边缘岩块崩塌堆积,坡度缓C.上部因冰川侵蚀,坡度陡 D.下部因可溶性物质再沉淀,坡度缓12.FAST工程建设会增加该洼地内涝风险的原因是( )A.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 B.地下水水位上涨,涌出落水洞C.洼地地形闭塞,水难排出 D.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堵塞洞口许多山地纵向由低向高分布着条带状森林,形似马鬃,被称为马鬃状森林。其在西藏北部山地多分布于山谷中,在西藏东南部山地的分布与北部不同,图4示意西藏东南部山地马鬃状森林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图413.西藏北部山地的马鬃状森林分布在山谷中,主要是由于山谷( )A.光热条件好 B.土壤条件好 C.水分条件好 D.地形起伏小14.推测图4中最高处的森林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15.西藏东南部地区马鬃状森林分布在图示区域的原因是( )①山脊地形开阔,光照条件好 ②山脊冰雪覆盖,土壤温度低③沟谷流水侵蚀,土壤较贫瘠 ④山谷地形闭塞,热量条件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飓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因湿热气团强烈抬升而产生的强低气压,外围空气流入,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北京时间2024年10月6日,飓风“米尔顿”在墨西哥湾西南部海面上生成,而后向偏东方向移动。受墨西哥湾内的强大暖流影响,其强度快速增加,于北京时间10月1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西部沿海登陆,多个沿途城市进入洪水紧急状态。图5示意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和此次飓风源地。图5(1)据图阐释墨西哥湾内强大暖流的形成过程。(6分)(2)联系海—气相互作用,说明飓风“米尔顿”在向东移动时强度快速增加的过程。(8分)(3)分析10月10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多个城市产生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简称瓦里关站)位于青海省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顶,站点周围地区植被以高原草甸为主。它是欧亚大陆内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站,其大气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亚欧大陆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图6示意瓦里关站位置,图7示意1994—2017年瓦里关站测得大气CO 浓度平均月变化。图6 图7(1)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不利影响。(6分)(2)指出瓦里关站测得大气(CO 浓度季节变化特点,并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CO 浓度季节变化原因。(7分)(3)为减小该站周边人类活动对监测数据的干扰,请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剔犀是将几种色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后,用刻刀雕刻出花卉、鸟兽、人物等图案,线条流畅,构图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绛州剔犀技艺最早起源于汉代,传承二千年,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门技艺工序繁杂(需经过采漆、制胎、制漆、灰胎、髹漆、绘图、雕刻、打磨推光等八大工序数百道小工序),曾濒临失传。二十一世纪以来,绛州剔犀漆艺本着工艺极致的理念,在剔犀的发展中,严守核心技艺,不断提高技法,靠着扎实的技艺基础,创作出如茶器、花器、文房以及饰品等受欢迎的文创作品。2011年绛州剔犀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8示意各类剔犀制品。图8(1)绛州剔犀技艺的发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6分)(2)绛州剔犀技艺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6分)(3)简述绛州剔犀技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6分)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B5.【答案】D6.【答案】A7.【答案】D8.【答案】B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C16.(1)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驱动向西运动;南赤道暖流向西受陆地轮廓影响,一部分向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北赤道暖流汇合后向北进入墨西哥湾,形成强大暖流。(每点2分,共6分)(2)暖流增温增湿,洋面水温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海水受热蒸发,湿热空气抬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大气;洋面形成强低气压,使外围暖湿空气不断流入。(每点2分,共8分)(3)飓风带来强降水(暴雨);佛罗里达州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沿海易遭受风暴潮(海水)侵袭。(每点2分,共6分)17.(1)(1)①海平面上升,生存空间丧失(或沿海低地被淹没);②港口和海洋渔业资源破坏(自然灾害增多),造成经济损失;③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粮食供应不足;④旱涝灾害增多,加剧了水资源短缺;⑤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或地区冲突);⑥生态破坏造成生存环境恶化,难民增加;⑦导致疾病蔓延,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特点:冬(或冬春)季高,夏(或夏秋)季低。(1分)原因:夏(秋)季气温高、日照强(2分),草甸植被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2分),吸收CO ,导致空气中CO 浓度降低;(或冬春季气温低、日照弱,草甸植被枯萎,光合作用减弱,导致空气中CO 浓度上升;)冬季(北方)取暖需求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 持续增加,导致空气中CO 浓度上升(2分)。(3)①合理规划,建立本底站生态环境保护区;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保护大气环境;③加强管理,杜绝人为破坏与干扰生态环境。(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第②点写开发太阳能或风能可得分,只写清洁能源不给分。第③点写到加强管理的具体方面合理可得分)18.(1)保护背景:①剔犀技艺工序复杂,曾濒临失传。确定保护与传承思路、方法:②严守核心技艺,提高技法;③使产品贴近生活,扩大用途范围。保障措施:④政府加强组织管理,⑤投入大量资金,⑥加大宣传力度,⑦加强技艺培训教育等。(每一点2分,①—⑦任答3点得6分)(2)工艺复杂,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历史悠久,传承中国文化;传统技艺得到保护和延续;产品涉及日常生活,普及度和知名度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政策保护)。(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3)利于剔犀技艺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