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整体教学】地理学科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分课时设计课题 5.1天气与天气预报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天气与天气预报”这一节中,教材从天气、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方面呈现了初中学生应该了解的天气的常识性知识,使学生对天气的概念、特点、卫星云图和常用的天气符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听懂、看懂一般的天气预报。2.学习者分析 天气是学生日常生活天天接触的,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可能学生不太了解,通过微课讲解学生也就解决疑问。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课标摘要: 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分析: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分,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基本方法,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认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尝试模拟播报天气,落实地理实践力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懂得维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 重点: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1.风向的判断。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4.教学评价 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及分值得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优 良 (10-8)一般 (7-5)需要改进(4-0)生评他评师评活动态度(25%)学习兴趣对本节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达成驱动性任务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达成驱动性任务任务参与积极性一般,在同伴协助下勉强达成驱动性任务任合作交流(35%)与人合作主动和同学配合,乐于帮助同学基本能和同学配合,能够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在老师的督促下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与人沟通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愉快的解决问题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成果展示(40%)汇报 交流能够说出四个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 对于常用的天气符号记能全部忆好。 能够辨识不同方向的风向和风级。4.能够快速识别简单的卫星云图。1.能够说出三个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 2.记住大部分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辨识不同方向的风向和风级。4.能够大致识别简单的卫星云图。1.能够说出两个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 2.记住至少四个常用的天气符号。 3.大体能够辨识不同方向的风向和风级。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任务一:什么是天气,天气的特点是什么?导入: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出发日北京的天气状况如何呢? 5.1天气与天气预报 发现:在北京11月13——17日天气预报中,说一说,天气预报中一般会涉及哪些要素?哪几天适合举办户外活动呢? 师: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古人依靠经验对天气作出的预测,往往不够准确,因而会感叹“天有不测风云”;如今依靠卫星、计算机等科技手段,人们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收看天气预报,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 探究一:天气的特征 给出几幅天气的动图 降水、气温等 15日——17日都适合 下列动图包含哪几种天气? 雨、雪、风、晴 说一说什么是天气?天气现象突出特点是什么?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特点:多变。 用新闻时事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动图,学生喜欢任务二:天气通常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展示本学校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 如何描述天气状况? 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 学校本地的天气截图,学习身边的地理任务三: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并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了解天气的途径有哪些? 天气预报制作有哪些过程? 播放天气预报得出的视频。 探究二:如何看卫星云图 3.如何看懂卫星云图? 4.展示天气预报常用符号 5.判断风向和风级 了解天气的途径有哪些? 看电视、看手机、听广播、打电话12121、互联网查询、看报纸 气象观测、数据收集和分析、制作天气预报节目天气会商、预报发布 白色表示云区;黄色表示沙尘暴;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熟记天气预报常用符号 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一道风尾是2级;一面风旗是8级。 对天气预报基本内容的辨认。(满分20分) 1.能回答一条途径得1分。满分4分。 2.辨认天气符号,一个得1分。满分10分。 3.能正确辨认卫星云图上的一种颜色得2分。满分6分。任务四:说一说什么是气候?气候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说一说天气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探究三:气候的特征 说一说什么是气候?气候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课堂活动:完成教材P84~85的活动内容。 课堂活动: 1.探究四:说一说天气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小组活动) 第一组:我是农民 第二组:我是司机 第三组:我是学生 第四组:我是医生 第五组:我是建筑工人 第六组:我是电器商 2.争做优秀天气预报主持人 3.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关系 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24.11.2)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描述:四季如春,秋高气爽,寒冷干燥等。 污染指数越 小,空气质量越 好 。 能够判断天气与气候,每一项得2分,满分10分。 课堂活动,表现优秀的得5分。共10分。探究与实践:看云识天气任务一:体会云与天气的关系。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这是《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对夏季雷雨形成过程的生动描述。通过看云识天气,让我们一起探究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任务二:认知云的基本形态 任务三 看云识天气 拍摄、收集家乡天空中云的图片,并推测其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所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小冰晶微粒或者由两者共同构成的。云的生消变化、外貌特征、量的多寡、高度和厚度等,不仅反映当时大气的运动状态和水汽状况,而且还是预示其他气象要素出现的先导征兆。 积云、层云、卷云。 一般规律是:薄云是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积雨云通常出现在低空中,云彩颜色很雨层云是一种低空的云,颜色灰暗,如果暗,代表着大雨、强风、雷鸣或闪电的到来。 层云是一种低空的云,颜色灰暗,如果暗,代表着大雨、强风、雷鸣或闪电的到来。一直笼罩在天空中不动,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本节课累计总分(40) 24 25——31 32——40等级表述形式 等级为 。需要补充知识点是1 ;2. 。6.课堂小结:7.板书设计8.课堂练习: 北京某中学同学打算利用五一假期参加登长城活动,下左图为“长城某段景观图”,下右图为“5月1~4日期间北京天气状况及长城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适宜登长城的日期是( C ) A.5月1日 B.5月2日 C.5月3日 D.5月4日 2.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表示的位置中,古长城最可能在的位置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明课外阅读时,领会到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的春游意境,想要进行一次踏春,并查询了当天的天气。读天气预报软件的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这一天的天气符号是( B ) 4.小明出门游玩时,需要注意的是(A ) ①防范感冒②带上雨伞③不宜骑车④带遮阳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理解下列诗句中与“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描述对象一致的是( D ) A.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9.课后拓展 查阅当地关于天气的谚语或者俗语,讨论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天上灰布云,地上定连绵。(雨层云)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 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10.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通过学习内容简单,天气符号的记忆采取学生小组合作,采取竞争回答的形式,学生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效果好,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附作业设计+作业评价5.1海陆变迁一、单选题(16分。每题2分)(24-25七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我国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了气象观察和记录活动,右图是小组成员制作的某月2~5日的观察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日的天气状况是( )A.晴 B.阴 C.多云 D.沙尘暴2.3日这一天( )A.适宜外出洗车 B.适宜居家休息 C.适宜开窗通风 D.适宜野外烧烤3.根据此观察记录,本月该校学生早晨上学时最合适的着装是( )A.羽绒服 B.薄毛衣 C.衬衣 D.短袖衫【答案】1.C 2.B 3.A【解析】1.读图可知,4日的天气状况是多云,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3日为沙尘暴天气,适宜居家,不适宜外出洗车、开窗通风和野外烧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读图可知,该段时间,最高气温为8℃以内,最低气温在-8℃,气温较为寒冷,学生早晨上学气温最低,适合的着装是羽绒服,薄毛衣、衬衣和短袖衫都不适合这么寒冷的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24-25七年级上·辽宁·单元测试)洛阳市3月13日的天气预报为:“阴天,中午前后转雨夹雪,傍晚转大雪,偏北风4到5级,阵风6到8级,1~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上述文字描述说明天气具有的特点是( )A.稳定 B.多变 C.不可预测 D.持续时间长5.[跨学科整合]根据上述特点可知,下列诗句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4.B 5.D【解析】4.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特点是短期和多变,DA错误,B正确;天气可预测,C错误。故选B。5.根据“风雨”“雨疏风骤”“夜雨”可知,ABC三项描述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天气;D项说的是春风(夏季风)吹不到西北地区的现象,是一种长期稳定的状态,描述的是气候。本题要求选择不是描述天气的一项,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风向,风速等物理状况,特点是短期和多变;气候表示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特征,特点是相对稳定。(24-25七年级上·吉林·期中)下表为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表。完成下面小题。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表6.下列关于该四天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27日阴,北风3级 B.28日晴,东北风1级C.29日晴,西南风2级 D.30日雷阵雨,西南风2级7.该地这四天( )A.阴雨为主 B.风力强劲 C.晴天较多 D.天气寒凉8.在这四天里,下列生活指数预报,错误的是( )A.紫外线指数:做好防晒保护 B.洗车指数:适宜洗车C.运动指数:适宜户外运动 D.穿衣指数:羽绒服等冬季服装【答案】6.C 7.C 8.D【分析】本题以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气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6.风向标由风矢表示,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是指出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长的风羽表示两级风,短的表示一级,三角表示8级风。读图可知,A表示北风3级,B表示西南风2级,C表示西南风2级,D表示西南风4级,排除BD,27日天气符号表示多云,28、29日天气符号表示晴朗,30日天气符号表示雷阵雨,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故选C。7.读图可知,该地这四天以晴朗为主,有一半是晴天,只有一天是雷阵雨,A错误,C正确。这四天风力最大是4级,风力不强劲,B错误。这四天气温都高于9℃,最高还达到25℃,天气温暖,不寒凉,D错误。故选C。8.读图可知,该地这四天以晴朗为主,有一半是晴天,紫外线指数较高,做好防晒保护,适合户外运动和洗车,四天温度在9-25℃,大部分情况下,适合秋季或者夏季衣物。依据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风向标由风矢表示,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是指出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长的风羽表示两级风,短的表示一级,三角表示8级风。二、解答题(10分)9.(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当地时间2024年7月24日中午,尼泊尔太阳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从博克拉飞往加德满都准备降落时坠毁,造成18人丧生,1人受伤。材料二: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1)空难多数发生在飞机的起飞或降落阶段,主要是因为此时飞机处于 (填字母)层中,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利于大气的 运动,天气多变。(2)C层有若干个 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通信有重要作用。(3)描述A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层的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的原因?(4分)【答案】(1) A 对流(2)电离(3)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低纬地区大气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以高度大;高纬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所以高度小。【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垂直分层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起飞阶段飞机离开地面进入对流层中,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最接近地表的,对应图中A层。由于对流层大气对流旺盛,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天气多变,不利于飞行的稳定,从而导致空难。(2)联系已学可知,C层-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对无线通信有重要作用。(3)对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由于地面受到太阳辐射加热后,再通过对流层向上传导热量,而高空的空气较为稀薄,导致其温度相对较低。由于低纬度地区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大,气温较高,空气上升的热量更多,导致对流层相对较厚。而高纬度地区由于太阳照射角度较小,因此受热较少,对流相对较少,对流层相对较薄。附:作业评价量表等级 一般 良好 优秀要求(满分26) 16——18分 19——20分 21——2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