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No.25-26授课时间 11.25-11.29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80分钟教材选择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教育部组织编写.2023.8教材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编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两个大局、中职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发挥思想政治关键课程作用,坚持通识性教育和职教特色相结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情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打人的时代新人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课 题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了解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感悟我国社会治理取得的成就法治意识 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公共参与 理解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忧患意识职业精神 理解和认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要求,依法有序参与健全人格 增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主人翁意识,拥军爱国,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教学重点 了解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感悟我国社会治理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 理解和认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基本要求、主要途径和方法,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教学关键 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意义,明确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榜样引领法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实践调研法教学用具 教材、学生学习用书、多媒体教学流程 课程介绍→课前思政→导入→教学实施流程→总结→反思教 学 实 施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思政 三分钟 (红色歌曲) 安全教育 课前十分钟调试多媒体设备。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播放相对应的红色歌曲,加强学生思政内容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国家安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安不忘危,盛必虑衰。”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课代表播放音乐 欣赏励志红色歌曲 《》 检查班级通设备是否运行顺利,同时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学习氛围。 德育主题教育 结合辽宁省线下红色教育基地 工业展览馆习语金句 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防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认真听讲,参与讨论 集体诵读 学习习近平重要思想。领读宣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坐到学生位置,与其他学生一起听发言学生宣讲,并用视频记录,期末汇总。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换教师与学生主体与客体的角度呼唤,塑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与舞台。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签到) 同学们好!我是20级思政课——老师。本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程。今天学习课本中的第13课——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将共同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互致问候 拿出课本,准备上课 德育渗透讲授新课 知识学习一 一、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1、认识社会治理 【阅读与思考】 播放 2020 年 11 月 21 日央视节目《法治深壹度》视频《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它包括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遏制、对社会矛盾的排查预警、对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等。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情境创设,了解浙江诸暨的具体做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得学生对“枫桥经验” 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社会治理的内容。 归纳总结书中问题答案: 仁化县的做法为老百姓办实事,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提升了基层组织力和治理能力。这样的基层治理活动有利于充分化解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社会矛盾,不断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诸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全面推广“三上三下”民主议决事制度, 打造以“红枫义警”“老杨工作室”为代表的品牌社会组织。这些做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以及上课导入视频介绍什么是“枫桥经验”, 使学生对“枫桥经验” 形成初步的认识。2、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阅读与思考】 提问: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做法好在哪里? 你所在社区(村)在社会治理方面还有哪些好的做法? 新时代党和国家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 会安全网,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归纳总结书中问题答案: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让各类城市管理力量在街乡综合下沉、力量聚合,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和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切实保证了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分析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的具体做法,让学生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知识学习二 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阅读与思考】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系统思维和方法,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通过情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激发学生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同感。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链接”,进行资源提取与整合,加深对我国维护多领域国家安全的认识,通过呈现取得的成绩, 帮助学生增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政治认同。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阅读与思考】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国家安全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陷阱”埋藏在身边,要擦亮双眼, 提高警惕,在遇到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行为时,勇于向有关机关报告,保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通过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决心。启思导行 (小组讨论) 查阅历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选择其中的一个, 提出你的活动方案。 积极踊跃参加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表现突出的同学加分鼓励。课堂练习 请一名同学领读宣讲,代入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上课兴趣; 诵读习语金句,并录制成小视频; 通过学习,完善每年的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成果展示 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并策划活动方案。总结与评价 通过学习本课, 了解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理解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忧患意识;了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理解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的举措和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增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熟练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词”卡片,复习之前学习内容,注意引导学生看新闻或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些关键词的出现,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 3、通过“班级小管家”小程序计算学生小组评分及学生课堂出勤与回答问题分数,对学生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布置作业 《学生学习用书》+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黑板板书第13课 社会治理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1、认识社会治理 2、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反思 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讲述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介绍国家在安全领域取得的成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然而,我也意识到,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累。优秀作业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