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推进绿色发展(教案)-【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四课 推进绿色发展(教案)-【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14课 推进绿色发展 No.27-28
授课时间 12.2-12.6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80分钟
教材选择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教育部组织编写.2023.8
教材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编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两个大局、中职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发挥思想政治关键课程作用,坚持通识性教育和职教特色相结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情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打人的时代新人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课 题 推进绿色发展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握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
法治意识 了解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公共参与 热心生态环境保护公益事业,有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职业精神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系
健全人格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知道自己处理遇到的行为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教学难点 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关键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榜样引领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实践调研法
教学用具 教材、学生学习用书、多媒体
教学流程 课程介绍→课前思政→导入→教学实施流程→总结→反思
教 学 实 施
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课前思政 三分钟 (红色歌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课前十分钟调试多媒体设备。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播放相对应的红色歌曲,加强学生思政内容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从制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推动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爱国主义教育法,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更好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课代表播放音乐 欣赏励志红色歌曲 《》 检查班级通设备是否运行顺利,同时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学习氛围。 德育主题教育 结合辽宁省线下红色教育基地 工业展览馆
习语金句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认真听讲,参与讨论 集体诵读 学习习近平重要思想。
领读宣讲 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召开。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总书记强调说。 坐到学生位置,与其他学生一起听发言学生宣讲,并用视频记录,期末汇总。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换教师与学生主体与客体的角度呼唤,塑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与舞台。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签到) 同学们好!我是20级思政课——老师。本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程。今天学习课本中的第14课——推进绿色发展,我们将共同通过本课的学习,列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互致问候 拿出课本,准备上课 德育渗透
讲授新课 知识学习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播放人民日报新媒体视频《大美中国 锦绣家园》 生态文明: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2007 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生态破坏、文明衰落的事例众多。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 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后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阅读与思考”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阅读与思考】 观看视频: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提问:说说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 师生共同总结: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知识学习二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 1、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阅读与思考】 绿色生产方式,要求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组织生产,创造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师生共同总结: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就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校利用为抓手,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强调重点词“绿色生产”,并用彩色粉笔书写,加深记忆。
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阅读与思考】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衣、食、住、用、行等日常生活中注重自然、环保、节约、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推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文明监看轨道生活风尚;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人们消费行为的规范与引导。 师生共同总结: 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内在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推进绿色生活方式。
启思导行 (小组讨论) 带领学生到校园捡拾垃圾。 想一想:在家庭生活、公共场合、未来职场,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积极踊跃参加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表现突出的同学加分鼓励。
课堂练习 请一名同学领读宣讲,代入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上课兴趣; 诵读习语金句,并录制成小视频; 通过学习,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生活。
成果展示 列举一份绿色生活计划书。
总结与评价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握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与要求。 熟练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词”卡片,复习之前学习内容,注意引导学生看新闻或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些关键词的出现,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 3、通过“班级小管家”小程序计算学生小组评分及学生课堂出勤与回答问题分数,对学生表现进行量化评价。
布置作业 《学生学习用书》+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黑板板书
第14课 推进绿色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 1、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 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在进行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教学时,进行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学生理解的关键环节。将课堂拓展至户外,由学生边讲解学校景色,一边述说绿色理念,创新课堂新形式,让学生在实际中发现绿色推行方式。
优秀作业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