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No.1-2授课时间 9.2-9.6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80分钟教材选择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教育部组织编写.2023.8教材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科书编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两个大局、中职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发挥思想政治关键课程作用,坚持通识性教育和职教特色相结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情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打人的时代新人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课 题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依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法治意识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各种探索公共参与 了解毛泽东思想创立、丰富和发展的过程职业精神 初步了解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环境和条件,认同“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健全人格 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增进对伟大祖国和党的认同教学关键 感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认同并用户社会主义制度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游戏法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 教材、学生学习用书、多媒体教学流程 课程介绍→课前思政→导入→教学实施流程→总结→反思教 学 实 施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思政 三分钟 (红色歌曲) 爱国主义 教育 课前十分钟调试多媒体设备。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播放相对应的红色歌曲,加强学生思政内容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代表播放音乐 欣赏励志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检查班级通设备是否运行顺利,同时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学习氛围。 德育主题教育习语金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认真听讲,参与讨论 集体诵读 学习习近平重要思想。领读宣讲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始就体现出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成为整个国家的领导核心。 坐到学生位置,与其他学生一起听发言学生宣讲,并用视频记录,期末汇总。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换教师与学生主体与客体的角度呼唤,塑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与舞台。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签到) 同学们好!我是20级思政课——老师。本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程。今天是开学的第1课,我们将共同学习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更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思考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这一时期的探索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等问题。 互致问候 拿出课本,准备上课 德育渗透 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程,理解我国确立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讲授新课 知识学习一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840年——1949年) 新的革命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阅读与思考(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短视频,引发学生思考,牢记国耻。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840年——1921年) 观看“南京条约”小视频,引发思考。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启思导行 (游戏活动) 将1840年——1921年,之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成便签的形式,让学生抽取便签,转过身,按照时间站成一排,发言同学转过来,面向同学,并按照历史事件顺序分别发言,说明自己抽中了哪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并对中国的近代发展造成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在了解这些历史背景的基础之上,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了解近代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正确的革命道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讲解,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和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程,凸显历史和人民正确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启思导行 (游戏活动) 革命纪念地 古田会议会址: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遵义会议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西柏坡纪念馆: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居住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领导全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并召开了党的“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沈阳革命纪念地 游戏规则:打印出以上革命基地的图片,请同学们现场抢答是哪个地方?回答正确+3分,场外求助+2分,能够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5分,回答精彩的同学额外+5分。 古田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西柏坡纪念馆: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对应同学加分。 结合辽宁红色旅游六地,完成本次游戏。既鼓励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好河山,又结合了线下的红色资源。 对小组表现,教师对其评价;根据加分,细化同学们的课堂表现。知识学习二 (小组讨论)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1949年——1953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1.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阅读与思考,提问: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空前的:旧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还有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加之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当时中国共产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如何建设新中国成为全新课题。 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回复和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确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学生认真听见,并总结归纳。 (1949年——1956年) 社会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族主义的社会;第二部,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学生搭建历史时间线,缕清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各个时间点的重大历史背景。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1)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2)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6)1977年:恢复高考。 (1960年——1977年) 领悟: 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然性; 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贡献;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三部分的逻辑关系是:按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伟大成就和重要意义的逻辑顺序递进。知识学习三 三、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经受了自创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挫折: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反动派的疯狂屠杀,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毛泽东后来曾形象地比喻说:“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 青年毛泽东1918至1920年间两次来京,接受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后来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同这些错误倾向作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史的研究及学习。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从此中国革命事业便不断走向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公祖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在领导红军作战和根据地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阐明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为特征的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从而“在理论上更具体地和更完满地给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根据”。 秋收起义后,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井冈山,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下《调查工作》(20世纪60年代公开发表时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文章劈头就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毛泽东倡导要到群众中去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为什么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在近代中国那样绝望的环境下,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军阀混战,国人愚昧无知,整个国家饱受摧残。即使站在后人的角度看,拯救这样的国家,也是一个比登天还难的任务。真的是5000年文明护佑中华不绝,才有了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启思导行 (田野调查) 查找毛泽东主席的著作及文章; 查找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探求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表达的思想; 如有条件,可翻阅关于毛泽东的文献。 有人说:人生一大快事,就是读毛泽东的诗词。 读毛主席的诗,总是能让人热血沸腾。 从学过的诗词入手,了解毛泽东在人民心中的伟岸形象。课堂练习 请一名同学领读宣讲,代入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上课兴趣; 诵读习语金句,并录制成小视频; 基于课堂内对近代历史和党史的学习,结合自己的调查情况,形成自己独有的论点,并粘贴在成果总结调查板上。成果展示 制作独有的“我心目中的毛泽东”成果板(诗词或其它相关一切都可)。总结与评价 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思考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这一时期的探索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等问题,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地位,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把握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通过“班级小管家”小程序计算学生小组评分及学生课堂出勤与回答问题分数,对学生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布置作业 《学生学习用书》+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黑板板书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新的革命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正确的革命道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1、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三、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两个方向为抓手,一方面,以历史时间线为轴,旨在使学生理解1840年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重要意义,同时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另一方面,则重点讲述毛泽东思想,从毛泽东的个人成长史开始,讲述毛泽东思想在与中国实际情况第一次的相融入。影音资料:《辛亥革命》 《建党伟业》 《建军大业》 《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喋血孤城》《百团大战》《开罗宣言》《建国大业》《我的1919》《山海情》《地雷战》《这就是中国》《问苍茫》《古田军号》《血战湘江》《四渡赤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