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江南经济的繁荣》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江南经济的繁荣》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5课时
江南经济的繁荣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讲述江南经济繁荣时期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精巧绝伦的手工业制品以及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场景。
通过课堂分享思考江南经济繁荣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通过学习江南经济的繁荣,更加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认识经济繁荣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能够江南经济繁荣相关史料的分析解读,依据史料准确描述江南经济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杭州的繁华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感到惊奇。他认为杭州是“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当时的江南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江南地区的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知识引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江南的纺织业闻名遐迩。从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苏州、杭州等地为代表,丝织技术精湛,能织出精美绝伦的绸缎、绫罗等丝织品。棉纺织业也后来居上,黄道婆改进的棉纺织技术在江南广泛传播,使得棉布产量大增、质量提升。这些精美的纺织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发达的纺织手工业”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江南经济初起步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当时,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新知讲解
今天的太湖流域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西汉《史记》记载的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而到了南朝《宋书》记载的江南则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江南地区的变化”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富丽名贵之城
《全唐文》中记载,“杭州东南名郡……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生动展现了当时杭州繁荣富有、交通发达的景象。
北宋时期,欧阳修更是写尽了当时杭州城的繁华富裕:“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欧阳修直言,杭州比当时的首都汴京还要繁华。
新知讲解
繁华的西兴古镇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富丽名贵之城
元朝时的杭州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货物往来畅通无阻。全城有10个大型市场,每逢市日,从各地来赶集的有四五万人。杭州运河边还建有大型仓库,供外国商人储存财物之用。当时,杭州还是南方最大的手工业中心,每年织造供朝廷使用的绸缎达10万匹。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交流
元朝时期的杭州为什么能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地理位置优越:杭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临近钱塘江,拥有便捷的水运交通条件。通过钱塘江等水系,可与周边地区乃至更广泛的区域进行货物运输和贸易往来。
经济基础雄厚:在元朝之前,杭州所在的江南地区历经多朝发展,经济已相当繁荣。农业方面,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稻等农作物产量丰富,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交流
元朝时期的杭州为什么能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城市设施完备:元朝时期,杭州的城市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城市设施较为完备。城内拥有布局合理的街道,便于行人与车辆通行,也有利于商业店铺的开设与经营。
政策支持:元朝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商业发展,对杭州这样的重要商业城市采取了相对有利的政策。例如,在税收方面可能给予一定优惠,减轻了商人的负担,使得商人更有积极性从事商业活动。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钱塘自古繁华
明朝中后期,浙江地区的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亩产量不断增加。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番薯在浙江大量种植,并成为主食之一。
同时,经济作物种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湖州的蚕桑业十分发达,生产的丝不仅供应杭州等地,而且远销国外,有“湖丝遍天下”之说。明朝时还流传有“收不尽魏塘(今属浙江嘉善)纱”的民谚,表明当时浙江的纺纱业也很发达。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钱塘自古繁华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浙江的商品经济也逐渐繁荣起来。白银已成为当时浙江普遍流通的货币。杭州的茶叶、藕粉、丝绸、扇子、剪刀,湖州的毛笔、绉纱,嘉兴的铜炉,金华的火腿,台州的金橘、鲞鱼,余姚的棉花等,都是当时很有名的商品。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辑里湖丝,又名“辑里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辑里湖丝在明代已声名鹊起,到了清代因质优而“名甲天下”。清康熙时织造的九件皇袍,钦点以辑里丝作为经线。
“名甲天下”
辑里湖丝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钱塘自古繁华
杭嘉湖一带是我国最早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的地区之一。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浙江的纺织、制瓷、榨油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人张毅庵买进织机一架,开始经营丝织业,自产自销,很快就发展到拥有20多架织机、几十个织工的手工工场。张毅庵就是手工工场的工场主,他出钱购买织机、原料等,并花钱招募织工在他的手工工场里从事生产劳动。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清朝前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杭州有的纺织工场拥有织机千架,雇佣数千名工人。当时,浙江的造纸、纺织、印刷、制盐、制茶等行业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南浔镇的一些商人控制了大量棉花、棉纱等原料,用这些原料换取小手工业者的纱、布等产品,再把产品出售赚钱。小手工业者在家中直接生产,成为雇佣工人。
“雇佣关系的兴起”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江南经济繁荣对当地社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市民阶层的形成: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镇经济的活跃,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和市镇从事工商业活动,由此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涵盖了商人、手工业者、雇工以及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各类人员等。
经济地位差异扩大:随着农业商品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善于经营、拥有较多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通过农产品贸易等方式积累了更多财富,经济地位得到提升。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列举一些在江南经济繁荣时期出现的著名商业城市。
扬州:自唐代以来就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其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枢纽。
苏州:以其发达的手工业和丝织业而闻名于世。苏州的丝绸工艺精湛,生产的绸缎、绫罗等丝织品精美绝伦,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列举一些在江南经济繁荣时期出现的著名商业城市。
杭州:在南宋时期成为都城后,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是江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通过运河与北方相连,又濒临大海,便于海外贸易。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江南涌现出大量的市镇,它们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这些市镇各具特色,有的以纺织业为主,有的侧重于陶瓷生产,有的则是重要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市镇内店铺、作坊密集,人口众多,经济活动频繁。例如乌镇、西塘等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繁荣的痕迹,它们在当时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生产的专业化,还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活跃的市镇经济”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江南文化教育昌盛,书院众多,培养了大批有文化素养的人才。这些人才投身于商业、手工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中,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效率提升。同时,经济的繁荣又为文化教育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修建更多学堂、藏书楼等,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文化教育与经济的互动”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江南地区气候温润、降水充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古代,当地民众充分利用水乡泽国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等农业生产。先进的灌溉技术不断涌现,如筒车、水车的广泛应用,使得农田得以有效灌溉。此外,江南还积极推广多种农作物的种植,除水稻外,桑、麻等经济作物也大面积栽培,不仅保障了粮食自给,还为纺织等手工业提供了丰富原料,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农业基础。
“农业发展奠定繁荣根基”
知识拓展
江南经济繁荣是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
手工业进步方面:江南的手工业极为兴盛,在丝织业、陶瓷业、棉织业等多个领域技术精湛且规模庞大。以丝织业为例,江南所产丝绸质地精良、花色繁多,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
商业繁荣因素:江南地区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出现了诸如苏州、杭州等繁华的商业城市,以及众多专业的市镇。
知识拓展
江南经济繁荣是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
农业发展层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在经济繁荣过程中,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方面,水稻种植技术不断革新,例如育秧移栽技术的广泛应用、水利灌溉设施的完善等,使得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 的局面,这意味着江南地区能够为全国提供大量的粮食供应。
知识拓展
江南经济繁荣对当地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文化交流融合:不同地区的人才带来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在江南这片土地上,他们相互交流、碰撞,使得江南文化得以吸收各地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内涵,形成了更加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
文化娱乐活动:城市中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如茶馆听书、戏院看戏、街头杂耍等。
知识拓展
江南经济繁荣对当地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传统节日与习俗传承:对于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使得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维系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技艺传承创新:各类能工巧匠汇聚江南,他们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各自的织造技巧融合,创造出更加精美的丝绸制品,推动了相关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说说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技术上有哪些创新推动了经济繁荣?
精耕细作的发展:一改过去的粗放式经营,更加注重精耕细作。在土地利用上,通过多次翻耕、耙地等工序,使土地更加松软,利于农作物根系生长;同时,合理安排农时,根据不同季节和农作物生长特点进行播种、施肥、灌溉等,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说说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技术上有哪些创新推动了经济繁荣?
肥料种类的增加:除了传统的农家肥外,江南地区还广泛利用绿肥,如紫云英、苕子等。绿肥作物种植后,在其生长旺盛期将其翻压入土,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此外,还使用饼肥、骨粉等有机肥,为农作物提供了更丰富的养分。
课堂总结
1
学习新知引入
江南经济的繁荣
2
学习江南经济的繁荣
3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4
完成课堂练习
5
了解江南经济的影响
板书设计
江南经济的繁荣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下江南丝织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课后作业
2、请同学们说说江南经济开始呈现繁荣迹象大致在哪个历史时期?
36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