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传统习俗》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传统习俗》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6课时
传统习俗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关注习俗活动中的各种细节,并能准确描述这些细节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通过课堂分享能够树立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的价值观,从而积极参与到传统习俗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中来。
知晓传统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等,能清晰阐述每种传统习俗所传达的主要价值观。
能够理解传统习俗在不同地域可能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认识到传统习俗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传统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在历史沿袭中巩固下来的、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浙江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追寻和传承。
知识引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是其中一项极具特色的习俗。每到除夕前夕,家家户户都会精心挑选或亲自书写寓意美好的春联。春联通常对仗工整,用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文字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般描绘新春的喜庆氛围。
“春节贴春联”
探究新知
学一学
独特的饮食习俗
浙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中,都体现着浓郁的传统生活习俗。在饮食上,浙江作为稻作文化的发源地,用稻米制作的美食不可胜数,如慈城年糕、嘉兴粽子、梁弄大糕、开化汽糕……米的香味不断延续,米的形态不断变换。每一粒稻米在浙江人手中,都被赋予了爱意和智慧。
新知讲解
慈城年糕
嘉兴粽子
梁弄大糕
开化汽糕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小组合作,了解自己家乡以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美食,并尝试动手做一做。
温州灯盏糕
灯盏糕是家乡特色美食,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将大米磨成细腻米糊,加入适量水、盐、葱花等搅拌均匀。锅中倒油,加热至合适温度,舀一勺米糊倒入特制模具,放入萝卜丝、猪肉等馅料,再浇上米糊覆盖,入锅炸至金黄酥脆。一口咬下,满是米香与馅料的鲜美。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多样的生产习俗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不同的生产习俗。
在浙江苍南,每年早稻成熟之际,农家有“尝新”的习俗。农民将刚成熟的稻谷捋下来,晒干后舂米,煮成新米饭,祭祀神明祖先,也叫“敬天地”。祭祀完后,还要“尝新酒”。“尝新”习俗寄托了勤劳朴实的农家人企盼丰收的美好心愿。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多样的生产习俗
在嵊泗列岛,无论是茫茫无际的海面上,还是碧波荡漾的港湾中,渔船都悬挂着各色各样的龙旗。当地渔民认为海是龙的世界,嵊泗为东海龙宫所在,而自己则是海中蛟龙的传人。与龙相关的风俗活动,贯穿于当地渔民的生产、生活与文化娱乐中。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通过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在当地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劳作中,有哪些传统生产习俗流传至今,有哪些生产习俗已经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农业:
流传至今的习俗:积肥与堆肥—农民依旧会采集和贮存人畜粪便、河塘泥肥、植物等有机物质进行堆肥,用于农作物的施肥,以保证土地的肥力。
已经消亡的习俗:刀耕火种—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这种原始的先砍伐树木杂草后火烧。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通过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在当地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劳作中,有哪些传统生产习俗流传至今,有哪些生产习俗已经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渔业:
流传至今的习俗:在一些休闲渔业活动中,还能看到如笼鱼等传统捕鱼方式的影子。
已经消亡的习俗:端鱼—随着渔业资源的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利用工具、香料、鱼饵诱捕鱼类的端鱼方式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通过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在当地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劳作中,有哪些传统生产习俗流传至今,有哪些生产习俗已经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手工业:
流传至今的习俗:后坪木器制作工艺—重庆的非遗项目,后坪木器制作工艺依旧在传承,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巧和工艺特色。
已经消亡的习俗:一些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如手工织布、手工编织草鞋等,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渐失去了市场需求,这些传统手工业生产习俗也随之消亡。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通过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在当地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商业等生产劳作中,有哪些传统生产习俗流传至今,有哪些生产习俗已经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商业:
流传至今的习俗:敬财神—部分商家仍保留着在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送财神的习俗,以祈求财运亨通。
已经消亡的习俗:传统的学徒制度一在手工业和商业领域,过去严格的传统学徒制度,如长时间的无偿学徒期、师傅言传身教的单一传承方式等,随着现代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的发展,已基本消失。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悠久的节庆习俗
浙江各地,逢年过节都会有一些传统的节庆习俗。
德清县新市镇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国范蠡送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西施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上鲜花,祝愿风调雨顺,蚕茧丰收。此后,方圆百里的蚕农为纪念西施,每到清明时节,都要祭拜“蚕神”,并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人们争相目睹“蚕花娘娘”的风采。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悠久的节庆习俗
嘉兴的“网船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纪念刘猛将军的祭祀活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后逐步发展演化为每年固定的民间习俗。每年船会期间,成千上万的江浙沪渔船云集而来,连绵数十里,蔚为壮观。
网船会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了解当地的节庆习俗,搜集这些习俗背后的有趣故事,在班级中分享交流。
清明节:
习俗:除了常见的祭祖扫墓外,浙江部分地区还有踏青、插柳、吃清明粿等习俗。清明粿是用艾草或鼠曲草等野菜和糯米粉制成,呈碧绿色,内有馅料,味道鲜美。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了解当地的节庆习俗,搜集这些习俗背后的有趣故事,在班级中分享交流。
清明节:
故事:插柳的习俗据说和农事祖师神农氏有关。相传神农氏教民稼穑,经常用柳枝沾取泥水测试土地的湿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清明节这一天插柳。还有一种说法是柳和 “留” 同音,人们插柳是希望留住春天的美好,也寄托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定义范畴
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经过世代传承、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习惯和风俗。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范畴更为广泛,它涵盖了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传承和积累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内涵深度
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地域、生活需求等因素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做法,其内涵相对较为直观,主要是围绕着特定活动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寓意。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为深邃、丰富。它不仅包含了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沉淀,还反映了民族精神、历史变迁等深层次的内容。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中秋节,明月高悬,赏月成为这一节日的核心习俗。夜幕降临,一家人会早早地来到庭院、阳台或户外空旷之地,摆上一张小桌,放上月饼、水果等供品。大家围坐在一起,仰望着那皎洁的明月,讲述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古老传说。此时,明月洒下柔和的光辉,仿佛给世间披上了一层银纱,人们在这宁静祥和的氛围中,感受着团圆的喜悦,也借着月光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赏月”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节。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祠堂。他们会带上鲜花、水果、糕点等祭品,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到了墓地,先清理坟上的杂草,为墓碑擦拭干净,然后摆上祭品,点燃香烛,恭恭敬敬地向祖先鞠躬或磕头,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通过诵读祭文等方式,追思祖先的功绩和恩泽,传承家族的历史与文化。
“清明祭祖”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元宵节期间,猜灯谜活动深受大众喜爱。在热闹的灯会现场,一盏盏形态各异、色彩绚丽的花灯高高悬挂,每个花灯上都贴着一则灯谜。灯谜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词歌赋、历史典故、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人们穿梭在花灯之间,仔细阅读灯谜,开动脑筋思考谜底。这一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还促进了人们的文化交流和智力锻炼。
“元宵猜灯谜”
知识拓展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
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将传统习俗相关内容融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历史课,还是高校的民俗学等专业课程,都可以系统地介绍传统习俗的起源、发展、内涵及意义。
利用传统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可以开设专门的民俗文化专栏或节目,定期介绍传统习俗的相关知识、故事以及当下的传承情况。
知识拓展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应制定有利于传统习俗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资助传统习俗项目的研究、传承活动的开展、民俗艺人的培养等。对积极参与传统习俗传承的个人、团体或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荣誉奖励等政策支持。
知识拓展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
VR 沉浸式体验: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传统习俗体验应用程序或项目。用户戴上 VR 设备后,可以仿佛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传统习俗活动中。
社交媒体推广: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创建官方账号或话题标签,定期发布关于传统习俗的图文、视频内容,如传统习俗的历史渊源、具体做法、当下的传承情况等。
知识拓展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
数字文创作品创作:利用数字艺术创作软件创作以传统习俗为主题的数字文创作品,如动画短片、数字绘画、电子音乐等。
在线课程与讲座: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设传统习俗相关的课程和讲座,邀请民俗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可以涵盖传统习俗的各个方面,如起源、发展、文化内涵、传承现状及保护措施等。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说说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传统习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正确价值观:在与受众互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有些传统习俗可能包含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内容,部分旧习俗中存在迷信色彩或者性别歧视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客观、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受众正确看待传统习俗的演变,区分精华和糟粕。在介绍某些传统婚俗时,可以强调现代社会对婚姻平等、自由等观念的重视,同时说明旧婚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及其在现代的合理变迁。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说说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传统习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文化深度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展示,而要深入挖掘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比如在介绍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时,除了展示春联的样子,还要解释春联的对仗规则、寓意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辞旧迎新、驱邪纳福的意义,让受众能够真正理解传统习俗的价值。
课堂总结
1
学习新知引入
传统习俗
2
学习传统习俗的意义
3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4
完成课堂练习
5
了解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传统习俗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下寒食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关系?
课后作业
2、请同学们说说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35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