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公正司法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政治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公正司法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政治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从“PUA”第一案感知司法公正
9.3公正司法
你有没有听过这些话:
“年轻人要多吃苦”
“这样都做不好?你有什么用!”
“别人能做好你怎么做不好?”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没那么夸张,你想多了”
“都是你的错。”
“我开个玩笑而已。”
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反思?自责?自我怀疑?懊悔?
无所谓
奋起反抗!
PUA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为“搭讪艺术家”,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
目前PUA多指在一段关系中一方通过言语打压、行为否定、精神打压的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控制。
PUA
PUA入刑第一案——牟林翰虐待罪案
2018年8月,牟林翰与陈某确立恋爱关系,二人曾在北京市某学生公寓及陈某家中、牟林翰家中共同居住。牟林翰高频次、长时间、持续性辱骂陈某,并表达让陈某通过“打胎”等方式换取其心理平衡等过激言词。2019年10月9日,陈某与牟林翰争吵后独自外出,在某公馆房间内服药自杀,后经救治无效死亡。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虐待罪判处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同时判决牟林翰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某之母各项经济损失73万余元。
补充:虐待罪(刑法第260条),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思考:陈某是自杀,且牟林翰与陈某并非家庭成员关系,为什么法院还会判决牟林翰有罪?公正司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公正司法?
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公正司法
第一目
以案说法
——公正司法的内涵与意义
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血缘较为疏远的堂表兄弟姐妹、侄儿、外甥等在民间也被认为是近亲属,他们可能在一起共同生活;男女之间如果长期同居在一起,就具有类婚姻关系。这样,对于虐待罪中的“家庭成员”,既需要把那些基于婚姻、血缘建立起“类家庭关系”的成员包括在内,又能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把牟林翰虐待同居女友的行为认定为虐待罪,扩张了刑法的适用范围,符合刑法的规范保护目的。
三年里,被害女生的家长在女儿死亡后不屈不挠的持续进行奔波,一次又一次的从广东奔赴北京,寻求刑事立案,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终于寻求公道!这也告诫那些所有意图PUA他人的不良用心的人士,PUA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要判刑的!
结合材料和书本知识思考:把牟林翰虐待同居女友的行为认定为虐待罪体现了公正司法的什么特点?
结果公正
公正司法的特征之:
结果公正
要求:结果的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判决结果合理合法。
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得以实现的。
01
02
03
一审宣判后,牟林翰提起上诉。牟林翰一份手写的上诉状写道,其认为自己无罪,他认为自己和包丽之间属于情侣之间发生“矛盾争执”,并不涉及法律,“从未想过真正伤害她”。
二审法院认为,从牟林翰侮辱谩骂行为的时长、频次、粗俗程度及曾造成包丽因不堪忍受而割腕、吞服过量药物的后果看,牟林翰对包丽实施的虐待行为已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法院认为牟林翰对包丽长期实施的精神虐待及当日再次实施贬损人格性质的言语刺激与包丽自杀死亡之间存在刑法的因果关系。
综上,牟林翰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关于虐待罪的构成要件。牟林翰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均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二审法院均不予采纳。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事实清楚的情况下被告牟林翰为什么还能提起上诉?这体现了我国公正司法的什么特点?
诉讼法赋予当事人有申请上诉的权利,司法机关在诉讼程序中需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程序公正
公正司法的特征之:
程序公正
要求: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01
02
拓展深化: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
程序
公正
结果
公正
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
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最终目的
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
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

根据所学,尝试总结下司法公正的内涵
公正司法的内涵:
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具体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司法机关是司法的主体。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知识拓展: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
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
思考下这个问题:
100-1=?
在数学上,100-1=99。
但是在司法审判上“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终局性作用。法律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对纠纷实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这个武器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
公正司法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通过处理具体案件,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引领人们朝着合法的方向努力,引领全社会进入法治的轨道。同时公正司法对其他社会活动,如行政裁判等都起着示范作用。
公正司法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公正司法既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又保障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既“导航”又“护航”,使保障与引领统一起来。公正司法能有效地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生活在有序的社会秩序之中。
公正司法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公正司法不仅能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而且能通过案例生动地告诉人们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必须做、哪些行为禁止做,使人们能够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引导人们遵纪守法。
知识小结
1、公正司法的内涵
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公正司法的特点(表现)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3、公正司法的意义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二目
以案释法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2024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公众注册登录后就可以查阅。此前社会高度关注的“PUA第一案”,牟某某虐待案,也被作为参考案例入库。
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审核把关,编发对类案办理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逐步覆盖各类案由和罪名、各种疑难复杂法律适用问题,能够给法官办案提供更加权威、更加规范、更加全面的指引。
最高法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检索查阅案例库,参考入库同类案例作出裁判。这对于促进统一裁判规则和尺度,避免“同案不同判”,保障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思考:我们应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要求:
①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审 判 权 是指法院或司法机构对诉讼进行聆讯和审判的权力。 审判权通常指法院依法审理和裁决刑事、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部分地区,不同法院的审判权是不同的,通常以区域和类别划分。
检 察 权 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对国家的宪法、法制的统一、正确地执行进行监督的权力,是国家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对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监督和引导的权力。
区分审判权与检察权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相关链接: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要求: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要求:
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相关链接】
  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
  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
非法证据排除
疑罪从无
罪刑法定
本框小结
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的内涵
推进公正司法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含义
意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特征
课堂练习
练一练
1.一枚国徽,一条横幅,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组成了一个简易又不失威严的巡回法庭,区人民法院、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的党员代表、网格员、居民群众等100余人围观旁听……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在社区公开审理的场景。巡回法庭进社区( )
①体现人民法院推进阳光司法,坚持了人民司法为人民
②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推进司法结果公正
③坚持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司法的义务,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巡回法庭进社区,民事案件在社区公开审理体现了坚持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院推进阳光司法,坚持了人民司法为人民,①③正确。
材料未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错误。
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不是多元主体,④错误。
B
练一练
2.(2023·浙江湖州·校考模拟)诉源治理是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法官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解决问题。无论是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样茶人民法庭的“船头审判”,还是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法院五站人民法庭的“苞米地办公”,都凸显出了诉源治理的必要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动力
②完善了纠纷解决模式,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保障了群众的各种利益
④扩大了群众的民主权利,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人民法庭深化诉源治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法治解决问题,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①符合题意。
基层治理离不开法治。用“船头审判”,“苞米地办公”等方式解决群众问题,创新了纠纷解决模式,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②符合题意。
应是保障群众的合理利益,而不是各种利益,③错误。
群众的民主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应随意扩大或缩小,④错误。
A
练一练
3.(2023秋·河南鹤壁·二模)“法施于人,虽小必慎”。新时代十年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依法纠正历史上形成的冤案以及做好当事人的善后赔偿数助工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坚决做到有错必纠,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这体现人民法院( )
①推进公正司法,依法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
②推进公正司法,纠正错案,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③推进公正司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推进公正司法,敢于纠错,提高人权司法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①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法律援助,不涉及扩大法律援助范围,②不符合题意。
人民法院依法纠正历史上形成的冤案以及做好当事人的善后赔偿数助工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坚决做到有错必纠,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体现了人民法院推进公正司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敢于纠错,提高人权司法保障,③④符合题意。
D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