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政治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政治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9.4 全民守法
《草木人间》背后的传销真相
4月3日,电影《草木人间》一经上映,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国内少有的反传销题材影片,该影片取材于无数真实传销案件,围绕家庭情感缔连展开,将“传销”这一危害巨大的违法行为抽丝剥茧展露出来,力求为观众带来强烈的直观感受,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传销”的危害。
你了解传销吗?
你知道它的危害吗?
第一目
全民守法的内涵
传销:
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非法获得财富的行为。
新型传销的手段:
限制人身自由,收身份证手机,集体上大课,而是以资本运作为旗号拉人骗钱,利用开豪车、穿金戴银等,用金钱吸引,让你亲朋好友加入,最后让你达到血本无归的地步。
议学提示:
结合电影片段和生活实际,谈谈传销的危害,并谈谈对全民守法的认识。
·扰乱经济秩序(传销违法活动违反了国家禁止传销以及税收、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外汇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直接损失金钱(传销的实质就是诈骗,绝大部分人的钱都会成为少部分人的收益,导致大多数的参与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破坏社会道德(传销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等都拉入传销,这样极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危害社会稳定(有极少数被传销骗了钱物的人,会对产生仇恨社会的负面情绪,导致聚众闹事,甚至打架抢劫等恶性事件)
拒绝传销
增强全民守法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是一种犯罪行为。《禁止传销条例》中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传销活动。不仅参与传销活动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且为传销活动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也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含义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全民守法既是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法治中国的最高境界。
1.依法行使权利
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依法履行义务
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要求: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要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第二目
推进全民守法
一人入传销,全家皆遭殃。被传销组织“洗脑”的众人,他们身着统一制服顺从地跟随着台上的演讲者鼓掌,仿佛没有思考的尸体,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
议学提示:
请你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打击传销行为,构建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
我们应当如何打击传销行为,构建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
保持高度警惕,树立勤劳致富、传销违法、拒绝传销防范观念。要注意学习《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
公安机关要及时、准确地开展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受骗人民要保障自身的权益,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收集、保存相关证据线索,以便于及时提供给执法机关。
在全社会积极开展“打击传销”的道德教育。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主张勤劳致富,引导人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观念
行动
道德
(二)推进全民守法
具体措施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观念上)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二)推进全民守法
具体措施
2.推进全民守法,要投身法治实践、遵法守法(行动上)
人民群众要形成法治思维,积极主动尊法守法,就要使法治成为内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刻在人民群众头脑中、固化在人民群众行为中的强大观念,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推进全民守法
具体措施
3.推进全民守法,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道德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知识拓展
公序良俗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课堂总结
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的内涵
含义
原因
要求
推进全民守法
行动上:推进全民守法,要投身法治实践、遵法守法
观念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道德上:推进全民守法,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归纳总结
不同主体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2.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3.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4.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
5.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6.社会和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归纳总结


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宪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3)中国共产党: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4)立法机关: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行政机关: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7)公民: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以致用
实施主体 依法治国方针 依法治国的
公民 科学立法 关键
司法机关 严格执法 前提
立法机关 全民守法 保障
行政机关 公正司法 基础
连一连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只有不断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体人民都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对于法治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举措
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守法是第一位的
③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实现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④需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 2024年2月10日以来,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正当防卫意识正在苏醒。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蕙永说,随着我们国家法治的进步和执法者司法理念的转变,法律肯定会保护正当防卫,我们要让正当防卫者有底气!这需要( )
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②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义务、权力与责任,使法律与人民期待同频共振
③公正司法,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求司法效果最大化
④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3.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2024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彩礼如何认定、是否返还、如何返还等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和相关诉讼程序问题作出规定。这些规定( )
①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
②旨在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④有助于坚定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A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