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粮”法善治9.1 科学立法乡村劳作纪实综艺《种地吧》,“十个勤天”、“禾伙人”圈粉无数,带动农产品销售,也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农业。2023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粮食安全问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话题。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结合《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背景和包括内容,思考什么是科学立法?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立法?(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科学立法的含义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科学立法的核心科学立法的关键有法可依: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科学立法: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区分有法可依有良法可依思考:“科学立法”与“有法可依”是同一回事吗?(一)科学立法的内涵2.坚持科学立法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科学立法 对法治建设:有利于提高法律质量,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对人民:有利于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对社会:有利于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方向?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等因素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对粮食供应带来了压力。制定一部与时俱进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提高国家应对风险和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部法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一)科学立法的内涵3.科学立法的原则(1)立法的方向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科学立法的原则?《粮食安全保障法》端自己的饭碗、装自己的粮食是底线。在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凸显了其重要性。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各方责任,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在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责任和权力,同时明确了粮食生产经营者、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及公民个人、家庭等有关主体的节约义务,在节粮、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一)科学立法的内涵3.科学立法的原则(2)立法的实效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具体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注意搭配:国家机关——权力与责任民事主体——权利与义务2018、2019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2023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今年立法工作计划介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7月4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限30天10月20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二次审议10月25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求意见,期限30天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三审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过程(一)科学立法的内涵3.科学立法的原则(3)立法的方法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提出法律草案 审议立法议案 立法议案的表决通过 法律的颁布实施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法律之间相互衔接,不会相互抵触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法的创制活动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操作技巧等的总称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授权立法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国家监察委员会 制定监察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 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机关 ≠国家立法权特别提示:1.我国的立法体制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民主集中制原则)2.从法律效力高低看: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3.从适用范围看: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有效。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2023年7月,《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初次审议后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各方面意见,10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草案二审稿中明确规定: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推出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提供支持。国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性保险业务。此外,还增加了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的规定,同时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做好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稳定供应工作,引导粮食生产者科学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合理使用农用薄膜,增施有机肥料。 思考:《粮食安全保障法》是如何逐步提高立法质量的?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二)推进科学立法(怎么做)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合宪性审查:依据宪法对法律文件或具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确认其与宪法规定是否不一致、相抵触或矛盾,并根据宪法作出合宪或违宪的判断。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在2023年7月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期间,共收到957人提出的1392条意见,另外收到群众来信7封。社会公众对完善粮食的定义、保护种粮积极性、压实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等提出了意见。2023年10月草案二审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310人提出的494条意见,另外收到来信4封。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意见征询活动。新农人陈奭荣参加广东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征询时,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建议草案增加对从事粮食种植技术研究的鼓励支持措施;新疆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联系点有287人参加本次意见征询活动,对加强粮食质量检测、限制耕地过量使用农药等提出15条建议;广西三江联系点在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的同时,在田间地头宣传了粮食安全知识,得到村民们的支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立法工作以民意为基石,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民意直通车”,直接把立法机关和基层群众连接在一起。(二)推进科学立法(怎么做)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③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注意:公民可以参与立法过程,但没有立法决策权(二)推进科学立法(怎么做)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①对公民: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②对国家机关: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主体国家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侧重点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立法活动的科学属性 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突出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 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突出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联系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三者有机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共同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课堂总结(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科学立法的含义(是什么)2.坚持科学立法的原因(为什么)1.依法立法2.民主立法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1)立法的方向(二)推进科学立法必要性重要性3.科学立法的原则(2)立法的实效(3)立法的方法主观题: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①含义+立法方向(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②立法实效(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③立法方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④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⑤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⑥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课堂练习1.黄山松“患癌”,有法律“药方”诊治:古建筑受损,有法律“巧匠”修缮;风景区开发,有法律“红线”规范……近年来,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了一批特色亮点鲜明、符合实际需要的“小快灵”法规,着力让徽风徽韵在依法保护中得到更好传承。快灵”法规( )①符合开门立法、为民立法理念②紧扣新时代高质量立法的要求③促进了法治、德治与自治的融合④在精准立法中提升法规实施效果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C2.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坚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注重“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少法规草案经人大审查审议后,篇幅大幅压减,条款更加精简管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推进立法创新( )①体现民主具有广泛性,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②可以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夯实法治基础③能够增强法律权威性,提高立法机关的地位④有利于立法活动适应变化的客观实际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②④D3.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切身权益,加强备案审查,对公民等提出的审查建议,认真研究并及时反馈,实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这说明( )①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②备案审查是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保障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积极行使决定权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A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