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4、2015两年中考真题解析分单元汇编之八下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2014、2015两年中考真题解析分单元汇编之八下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整理改编:qshxy
选择题
1.(2014·浙江丽水·8)“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21cnjy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内容。马戛尔尼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英之间贸易和战争的内容,以及英国人对中国蔑视的态度。最能体现英国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打开中国大门,发动侵略战争的例证是鸦片战争。故答案为:C
【答案】C
2.(2015·浙江杭州·9)下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洋务运动????????????D.武昌起义
3.(2014·浙江金华·11)“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
隔的历史事件有(  ) 21cnjy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的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台湾与大陆曾有三次分离:明末清初荷兰占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甲午战败,被迫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今日现状。故选B项。
【答案】B
4.(2015·浙江金华·8)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新航路开辟——马可·波罗来华 ②《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 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21cnjy.com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题目的意思为前者是已发生后者的原因。马可·波罗来华发生在元朝时期,应该属于 13 世纪,而新航路的开辟属于 15 世纪,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①;1895 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公车上书”活动,②符合;1919 年 5 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③符合;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国民党迁都重庆后的事件,结果和原因互相颠倒,故排除④;正确选项为②③。故本题选择D。
【答案】D21cnjy
5.(2015·浙江丽水·1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八国联军侵华 ②戊戌变法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
A.①③④②????????????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6.(2015·浙江绍兴·11)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希望)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  )
A.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C.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序幕????????????????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以及时间和人物来看,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达到“求富”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 19 世纪 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故 A 项准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始于鸦片战争后,维新变法是在 1898 年,戊戌维新运动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故本题选择A。
【答案】A
7.(2015·浙江宁波·8)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www.21-cn-jy.com
A.西汉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辛亥革命,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8.(2014·浙江宁波·18)(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之痛】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次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之兴】1954年,这个甲午年,我国召开了第一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
【甲午之盛】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相比1894年和1954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2)1954年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之前的60年里,中国人民取得了哪几次战争的伟大胜利?(3分) 21cnjy
(3)你认为,“2014甲午年”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2分)
(4)回顾120年的历史,中国从“甲午之痛”到“甲午之盛”,你有何感想?(2分)
9. (2014·浙江温州·22)(9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
改革会动一些的“奶酪”。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变法规定:废除贵族世袭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剥夺其爵位。此举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1)写出这次变法的名称。(2分)
改革要有大无畏的勇气。1898年9月,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被杀害前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你认为谭嗣同的血有没有白流?请说明理由。(3分)
改革往往由问题倒逼而产生。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理念,造成美国经济持续恶化。为了让美国走出困境,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存在问题
新政措施
新政的特点
企业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工人大量失业,有些地区失业率高达80%。


城市里应得救济的人只有25%获得某种形式的救助。
建立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1)商鞅变法。
(2)表明观点,理由与观点相符即可。如:没有白流,因为变法虽然失败,但它让当时国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或白流,因为变法最终失败,并没有实现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新政措施:政府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企业必须要遵守;国家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新政的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2015·浙江衢州·22)(10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思想影响着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www-2-1-cnjy-com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1*cnjy*com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这位“新皇帝”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一中的举措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立法权赋予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大法官……”
——1787年美国宪法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一学说?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并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一例史实予以说明。(3分)
【解析】第(1)题,可以根据材料中“法家学说推广到全中国”“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统一度量衡”可知,采取这些措施的人物是秦始皇,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主要措施从中看出主要是在政治上是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思想焚书坑儒,然后结合设问,分三部分回答影响即可。 第(2)题,第一小问,这一学说根据内容总结,可知由“立法权”“新政权”“司法权”可知,是三权分立,这个思想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的出处《1787 年美国宪法》可知,通过该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和联邦制原则,再结合美国独立的史实分析其积极影响即可。 第(3)题,考查思想进步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举例可从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可以得出。
【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局面;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三权分立学说。确立共和制;确立联邦制;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自由、平等、共和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3)示例:思想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或积极影响;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显著作用,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前奏。
11.(2014·浙江丽水·22)(10分)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璀璨辉煌,引领世界】
(1)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4分)
【停滞落后,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2)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学习。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3)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1)图8——张骞出使西域或开辟丝绸之路 图9——郑和下西洋。科技成果: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造纸术等
(2)①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②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觉醒 ③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①坚持改革开放 ②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 ③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④重视科技教育……
12.(2015·浙江湖州·23)(10分)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今世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的大潮中。1978年到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从2.3%上升到近30%。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启动,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1)结合图11和所学知识,简述开放通商口岸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根据两则材料,谈谈两种“开放”给我们的启示。(6分)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考查鸦片战争。根据图示中割让的五处通商口岸,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它是鸦片战争的结果,最终结果是中国战败;第二小问,实际上就是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主动开放和图示中的两条路线可知,这时当前国家经济热点中的“一带一路”,它的战略布局背景,可以根据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即可;第二小问,是一道开放性设问,注意联系新旧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等方面入手即可。
【答案】23.(10分)(1)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2分) 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
国际背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在国慰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任写1点得2分)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落后就要挨打”,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3.(2015·浙江温州·25)(14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2分)
材料二 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出处:21教育名师】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材料四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3)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2 分)
材料五 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
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6 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中日关系。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2)题,本题考查清朝时期的中日关系。1894 年到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了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等条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清朝开始认识到日本的强大,开始有轻视到向日本学习。 第(3)题,本题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日本 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了东北,1937 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先后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第(4)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当今中日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日本学习中国,促进了日本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近代和现代中国向日本学习,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日关系合则两利,战则两伤,中日和平相处是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是符合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
【答案】(14分)(1)写出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即可。(2分)如:鉴真东渡。(2)变化:由轻视转变为钦佩,并打算向日本学习。(2分)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或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清朝统治者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2分)(3)只要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事件即可。(2分)如:九一八事变。 21·cn·jy·com
(4)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5
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6
水平4
关联结构层次
与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结合国际背景,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中日两国友好交往是符合当今世界主题和两国利益的必然选择”,并对此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5
水平3
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3
水平2
单点结构层次
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灾难,因此两国要友好交往”。对材料的解读角度单一,事件与影响没有联系。
1-2
水平1
前结构层次
没有应答;应答与中日友好交往无关,如中国复仇论、中美关系发展等;同义反复。
0
答案示例:日本在隋唐时期积极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国内的社会发展;近代以来中国曾以日为师,通过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思想觉醒。但是,强大起来的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巨大灾难。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中日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反映了中日经济发展的高度依赖性。很明显,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因此,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2·1·c·n·j·y
14. (2014·浙江杭州·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的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经济更加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香港的过去却经历着悲苦,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之后,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将香港掠为殖民地。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3分)
时间
不平等条约
侵占的区域
危害
1842年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天才创造”又是指什么?(2分) 【来源:21cnj*y.co*m】
【解析】(1)此问考查的是英国一步步侵占香港的史实。是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而清政府承认英国占领香港是根据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因为两个条约都是割占中国的领土,对中国的危害肯定就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了。【版权所有:21教育】
(2)此问考查的是香港回归的一系列史实。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97年7月1中国恢复对香港的行驶主权。香港和澳门都是我 国统一的问题,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答案】(1)《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部;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香港一步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1997年;“一国两制”。
15.(2015·浙江金华·22)金华太平天国王府经过三年的修缮,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开馆迎客,小明于当日前去参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走进史迹】小明看到侍王府气势宏伟,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议论着当年的那场运动……
(1)请结合小明的所见所闻分析侍王府遗址的价值。(2分)
【寻觅史踪】在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展台前,小明听到导游“倡导学习西方,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解说时,不由地联想到l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组织的一场自批运动,而且效果还不错。
(2)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小明觉得“效果还不错”的理由。(4分)
【探究史评】为更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小明又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后人评价不一:孙中山认为这场运动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建立的政权仍不免为专制,不能算成功;毛泽东则认为这场运动是中国冲出中世纪、寻找西方真理的开始……小明若有所思。
(3)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基于什么角度作出评价?小明这种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4分)
【答案】22.(1)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供第一手资料。(2分)
(2)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4分)
(3)孙中山:政权性质没有改变;毛泽东:向西方学习。全面评价,一分为二;史论结合。(4分)
16.(2015·浙江台州·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材料二 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苏美英《开罗宣言》
(1)写出“割我台湾”的时间和条约。(2分)
(2)结合史实,从中日双方概括“国几不国”的日本为什么不到三十年能“割我台湾”?(6分)
(3)根据所学知识从国际角度分析“还我台湾”的原因。(2分)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时间和条约。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接受了割台湾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条款,从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2)题,本题考查日本能够割占台湾的原因。回答此题可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考虑,但归结一点主要是政治上实行了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而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经济迅速发展,明治维新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第(3)题,本题考查日本“还我台湾”的国际因素。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1-c-n-j-y
【答案】(10分)(1)1895年。(1分)《马关条约》。(1分)(2)中方—政治上:洋务运动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洋务运动虽兴办民用工业,但经济发展仍然缓慢;军事上: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的局面。(3分)
日方—政治上: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经济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实力强大。(3分)
(3)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国,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胜利。(2分)
17.(2014·浙江湖州·23)(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列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加以说明。(4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西方的先进技术。(2分)
(2)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3分)同时兴办了轮船、铁路、电报等新式民用工业。(1分) 21教育网
(3)1898年的戊戌变法,提出在政治上也要学习西方;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任答2项给4分)
18. (2014·浙江金华·22)(10分)金华火腿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行(化名)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面《金华火腿行发展史(片段)》年代尺,回答问题。
(1)A阶段火腿作坊开办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2分)
(2)结合年代尺信息和中国近代史背景,分析“金华火腿行”在B.C两阶段一“盛”一“衰”的原因。(3分)21教育网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从A阶段到D阶段,“金华火腿行”依次经历了哪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看了“金华火腿行”的发展史,你有哪些感悟?(5分)2·1·
【解析】(1)本题的回答要立足于时间提示。A阶段的时间是1834年到1840年,处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这时的中国社会性质仍是封建社会,故在中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自己自足的封建经济。
(2)对经济的分析要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背景。B段从1898年到1918年,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但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尤其是1914年到1918年的一战,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故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C阶段是从1937年到1945年,此时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结合所学,清朝的统治从1636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故经历了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政权。根据各个政权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诚信守则;加强制度创新;维护国家安全;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
【答案】(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2)“盛”的原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衰”的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诚信守则;加强制度创新,维护国家安全;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1世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一、选择题
1.(2014·浙江丽水·8)“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版权所有:21教育】
2.(2015·浙江杭州·9)下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洋务运动????????????D.武昌起义
3.(2014·浙江金华·11)“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4.(2015·浙江金华·8)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新航路开辟——马可·波罗来华 ②《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 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2015·浙江丽水·1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八国联军侵华 ②戊戌变法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
A.①③④②????????????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6.(2015·浙江绍兴·11)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希望)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  )
A.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C.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序幕????????????????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7.(2015·浙江宁波·8)社会动荡或变革往往会带来思想领域的变化。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西汉大一统,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洋务运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辛亥革命,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8.(2014·浙江宁波·18)(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之痛】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次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www-2-1-cnjy-com
【甲午之兴】1954年,这个甲午年,我国召开了第一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
【甲午之盛】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相比1894年和1954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2)1954年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之前的60年里,中国人民取得了哪几次战争的伟大胜利?(3分)
你认为,“2014甲午年”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2分)
回顾120年的历史,中国从“甲午之痛”到“甲午之盛”,你有何感想?(2分)
9. (2014·浙江温州·22)(9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 21·世纪*教育网
改革会动一些的“奶酪”。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变法规定:废除贵族世袭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剥夺其爵位。此举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21*cnjy*com
写出这次变法的名称。(2分)
改革要有大无畏的勇气。1898年9月,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被杀害前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你认为谭嗣同的血有没有白流?请说明理由。(3分)
改革往往由问题倒逼而产生。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理念,造成美国经济持续恶化。为了让美国走出困境,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存在问题
新政措施
新政的特点
企业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工人大量失业,有些地区失业率高达80%。


城市里应得救济的人只有25%获得某种形式的救助。
建立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10.(2015·浙江衢州·22)(10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思想影响着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位“新皇帝”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一中的举措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立法权赋予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大法官……”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一学说?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并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一例史实予以说明。(3分)
11.(2014·浙江丽水·22)(10分)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璀璨辉煌,引领世界】
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4分)
【停滞落后,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学习。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3)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12.(2015·浙江湖州·23)(10分)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www.21-cn-jy.com
材料一
材料二 当今世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的大潮中。1978年到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从2.3%上升到近30%。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启动,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结合图11和所学知识,简述开放通商口岸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根据两则材料,谈谈两种“开放”给我们的启示。(6分)21教育网
13.(2015·浙江温州·25)(14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2分)
材料二 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材料四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2 分)
材料五 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
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6 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14. (2014·浙江杭州·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的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经济更加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香港的过去却经历着悲苦,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之后,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将香港掠为殖民地。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3分)
时间
不平等条约
侵占的区域
危害
1842年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天才创造”又是指什么?(2分) 21cnjy.com

15.(2015·浙江金华·22)金华太平天国王府经过三年的修缮,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开馆迎客,小明于当日前去参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走进史迹】小明看到侍王府气势宏伟,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议论着当年的那场运动……
请结合小明的所见所闻分析侍王府遗址的价值。(2分)
【寻觅史踪】在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展台前,小明听到导游“倡导学习西方,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解说时,不由地联想到l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组织的一场自批运动,而且效果还不错。 21·cn·jy·com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小明觉得“效果还不错”的理由。(4分)
【探究史评】为更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小明又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后人评价不一:孙中山认为这场运动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建立的政权仍不免为专制,不能算成功;毛泽东则认为这场运动是中国冲出中世纪、寻找西方真理的开始……小明若有所思。
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基于什么角度作出评价?小明这种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4分)2·1·c·n·j·y
16.(2015·浙江台州·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材料二 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2-1-c-n-j-y
——中苏美英《开罗宣言》
写出“割我台湾”的时间和条约。(2分)
结合史实,从中日双方概括“国几不国”的日本为什么不到三十年能“割我台湾”?(6分)
(3)根据所学知识从国际角度分析“还我台湾”的原因。(2分)
17.(2014·浙江湖州·23)(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21*cnjy*com
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2分)
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列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加以说明。(4分)【来源:21cnj*y.co*m】

18. (2014·浙江金华·22)(10分)金华火腿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行(化名)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面《金华火腿行发展史(片段)》年代尺,回答问题。 【出处:21教育名师】
A阶段火腿作坊开办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2分)

结合年代尺信息和中国近代史背景,分析“金华火腿行”在B.C两阶段一“盛”一“衰”的原因。(3分)
(3)从A阶段到D阶段,“金华火腿行”依次经历了哪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看了“金华火腿行”的发展史,你有哪些感悟?(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