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理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自20世纪90年代转移至珠三角后,逐渐成为了珠三角地区的核心支柱产业。近年来,珠三角信息技术产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电子信息行业,在欧美国家主流市场珠三角电子产品占有率不高,关键领域“缺芯少核”。完成下面小题。1.早期珠三角吸引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入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劳动力成本低③科技能力强④经济发展水平高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2.未来为了保持珠三角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地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优化资源配置②培育本土品牌③研发核心技术④吸引中西部劳动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建设用地变化速率是指某空间单元内建设用地面积变化量与基期(起始时间)面积的比值。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指建设用地变化速率与人口变化速率之间的比值,可以评价建设用地扩展或减少的合理性。图甲、图乙分别为2001—2011年江苏南通市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变化速率图与建设用地弹性系数空间分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2001—2011年江苏南通市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变化呈现( )A.中部与东部沿海扩展,西北部和南部沿江减少 B.西部与东部沿海扩展,中部与南部沿江减少C.中部与东部沿海扩展,东北部沿海减少 D.西部与东部沿海扩展,北部与南部沿江减少4.与市区相比,通州区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扩展快的原因是( )A.第一产业发展 B.政策规划引导 C.地形更加平坦 D.水能资源开发5.启东市应对农村建设用地粗放状况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农村人口迁移 B.沿江沿海多建港口 C.承接上海产业转移 D.增加滩涂湿地面积20世纪50年代起,海南省成为我国南繁基地(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每年秋季有近万名研究人员“候鸟”般赶赴海南开展南繁育种。近年来,海南省致力于打造“南繁硅谷”,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三亚在全国率先启动种业CRO模式。下图为传统南繁与现代南繁(CRO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南繁硅谷”体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 )A.藏粮于地 B.藏粮于技 C.藏粮于民 D.以上都对7.与传统南繁相比,CRO模式( )①提高育种效率②增加育种成本③利于技术创新④促进分工合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目前,导致海南省播种、收获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较低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科技 D.水源下图为西天山某流域2004—2020年期间最低雪线、最高雪线、平均雪线高度和流量的月变化情况图,流域内积雪覆盖率及积雪厚度与径流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季节特征明显。完成下面小题。9.影响该流域内雪线高度与径流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海拔10.该流域积雪厚度最大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B.3月 C.7月 D.10月11.该流域内最高雪线高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高海拔地区热量季节变化小,积雪融化与积累变化小B.低海拔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积雪融化与补给变化大C.高海拔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小,积雪融化与补给变化小D.低海拔地区热量季节变化大,积雪融化与积累变化大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榆溪河流域,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降水平均值约为403mm,蒸发强烈,年均蒸发量介于1606~3240m加之间,地表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在干旱区,地下水除作为人类最广泛使用的水源外,也是影响植被群落组成、生长和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下图为物种结构组合及优势植被随地下水埋深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2.推测榆溪河流域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 )A.河流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融雪 D.大气降水13.受地下水影响,该地植被群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A.呈斑块、条带状 B.多呈棋盘式分布 C.多沿洪积扇分布 D.呈同心圆式分布14.滩地1处植被盖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土保水差 B.海拔低,气温高 C.浅层土盐碱化 D.地势低,水分足莱州湾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南部,南部沿湾自西向东发育的河流主要有小清河、弥河、白浪河,丰产河(虞河)、堤河、潍河和胶莱河等。这些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成为莱州湾沉积物的重要来源,1984年以来,河流上新建了较多水库。下图为1984—2015年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及水下岸坡等深线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5.1984—2002年,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变化趋势及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状况表现为( )A.向陆地退缩、以侵蚀为主 B.向海洋推进、以堆积为主C.向陆地退缩、以堆积为主 D.向海洋推进、以侵蚀为主16.2002—2015年该区域水下岸坡等深线总体上呈向海洋外移趋势,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河流来沙增多,淤积作用增强 B.潮流搬运泥沙,向湾顶堆积C.风暴潮的频发,加剧岸坡侵蚀 D.防潮堤的建设,岸坡被侵蚀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区域内人口、技术及资金等要素高度聚集,成为新型城镇化空间主体。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地区一体化政策效应、产业扩张和转移、信息技术变革等因素对城市空间、功能产生深远影响,各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服务功能都在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形成的城市网络体系内部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空间组织更加紧凑。下图为1992—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演化图。注:要素联系包括交通条件变化,产业转移升级、人才资金流动、信息技术发展等。(1)简述长三角城市群能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条件。(2)说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演化的动力。(3)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演化各阶段对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的影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雷暴发生时,其中的冷性气流往往下沉到近地面,与其周围大气交汇而形成阵风锋。2016年6月10日下午至傍晚,渤海湾地区受两条阵风锋的影响,第一条阵风锋于17时00分形成于天津西北部,第二条阵风锋于20时30分形成于河北中部,下图为两条阵风锋的移动路径图。受此天气影响,天津滨海新区茶淀街葡萄种植业遭受严重风灾。(1)从冷暖气团角度,说明阵风锋的形成过程。(2)判断阵风锋的性质(冷锋/暖锋),并绘制阵风锋剖面图(标注冷暖气团位置及其运动方向)。(3)简析此次天津滨海新区葡萄种植业受风害严重的原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2021-2025年厦门市海洋经济空间总体布局规划图,以台湾海峡西岸厦门岛为核心,辐射周边海域,形成“三园两带两港一区”的发展格局。厦门市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等,营造滨海聚居地、滨海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厦门港是我国大陆对台直航港口,厦门岛近海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现已具备多种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海岸工程建设,采沙石等也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1)简述厦门岛近海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2)推测厦门市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引发的海洋环境问题。(3)分析厦门市“三园两带两港一区”经济发展格局建设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1.B 2.A3.A 4.B 5.C6.B 7.C 8.B9.A 10.B 11.A12.D 13.A 14.C15.A 16.B17.(1)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高,吸引众多人口集聚;该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多,人才汇集,技术先进,资金雄厚。(2)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增强区域联系;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区域间城市联系更加便捷;产业分工细化和转型升级增强城市间的联系。(3)初始发育阶段,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但城市间联系少,城市服务范围小,城市服务功能少;等级化阶段,城市间联系增强,城市间职能分工开始形成,等级逐步明显,城市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多样,具体化;网络化阶段,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城市间规模等级逐步缩小,并走向网络化,从而使长三角地区各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更广,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具体化。18.(1)高空冷性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成为冷气团源地;下沉区周围气温高,为暖气团;冷气团由高压区辐散外流,与暖气团相遇而形成阵风锋。(2)性质:冷锋。剖面图如下:(3)短时间内连续受两次阵风锋影响,风持续时间长;风速大,破坏性大;6月正值葡萄生长,结果季节,易损性强。19.(1)厦门岛近海与海岸湿地作为生产空间,发展滨海养殖业,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农产品和矿产;增加周边海域空气湿度,调节气候;营造滨海聚居地,滨海湿地公园,提供生活空间,便于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营造陆生、水生等生态空间(或提供水生生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2)海岸工程建设引起海岸水文情势的变化,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海岸区采沙石,导致采沙段土地坍塌、房屋倒塌,破坏堤岸,砾石堤规模缩小,抵御海浪能力减弱;海水养殖造成浅海生物多样性向单一性转化。物质循环平衡失调;在滨海旅游过程中,产生污水,垃圾和船舶油类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3)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兴建基础设施,例如建设海港、机场、通信设施等,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有利于拓展陆地空间;“三园两带两港一区”经济发展格局建设,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和对台贸易发展,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保障国家领土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