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目录CONTENTS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思维导图1教材知识梳理2核心观点回顾3湖南精题集训4思维导图详解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2024年11月6日,演员王某带女儿在公园玩耍时,因女儿想要树上的柿子,王某与工作人员商量许久,最终交完罚款后才为女儿摘下了柿子。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王某可能是出于父爱,愿意为女儿付出一切。然而,这种以破坏规则为代价的父爱,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意识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就可以突破规则的限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否会影响他们对规则、对自然的认知?罚款条例的制定初衷,在于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人们触犯或违反规则的行为。然而,如果有人在明知可能带来后果的情况下选择先缴罚款再实施违规行为,这就削弱了罚款作为惩罚的作用。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当培养他们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意识,而不是让他们误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违反规则而不受约束。时政热点导入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考点1 规则与秩序课标链接 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1. 社会秩序的重要性。(P23)(1)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遵守社会秩序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教材知识梳理知识2. 社会规则的种类。(P25)道德、纪律、法律等。3.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P25)(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①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②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4. ★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P27~28)(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①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②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关联知识】自由(八下第七课)5. 怎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P28~29)(1)需要他律(即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和自律(即自我约束)。(2)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 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P30)(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7. 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和做法。(P31)(1)原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024长沙卷8)(2)做法:①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②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24年9月20日是第22个“公民道德宣传日”,让我们携手共倡文明新风,共建美德之城,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倡导移风易俗,践行明礼诚信。让我们一起把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公民道德规范,共同建设更加美好、和谐、文明的社会!时政热点导入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考点2 尊重他人1.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P32~34)(1)对个人: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2)对社会: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②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 尊重他人的做法。(P35~36)(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①尊重他人,认真对待他们,考虑他人的感受,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②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①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包容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关联知识】平等(八下第七课) 考点3 以礼待人课标链接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1. 礼的体现及主要表现。(P37)(1)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7~39)(1)对个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②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对国家: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3.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2024湖南省卷4;长沙卷16(2)](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①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和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4. 中华文化宝库中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P39)①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②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③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④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⑤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考点4 诚实守信课标链接1. 恪守诚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 诚信的地位。(P41)(1)道德层面: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法律层面: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2. ★诚信的重要性。(P42~43)(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3. ★如何践行诚信?(P43~45)(1)树立诚信意识。①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2024年11月6日,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推动完善法律政策、建立发现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组建“青心护航”法治辅导员队伍、集中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关爱帮扶重点群体、健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加强调查研究等方面提出工作举措。时政热点导入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考点5 违法与犯罪课标链接 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法治教育)1. 法律的重要性。(P46)(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 ★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后果。(P48)(1)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分类:(3)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P48~54)违法行为 违反的 法律 法律责任 对社会 危害 程度 表现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 律规范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相对 轻微 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律规范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和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扰乱社会治安等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法 律规范 刑罚处罚(主刑和附加刑) 严重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等4. 遵章守法的做法。(P5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2)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5. 刑法的内容和作用。(P52)(1)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6. 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P53~54)(1)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3)法律后果:刑罚。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7.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P54)(1)含义:又称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种类: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使用)8. ★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56)(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考点6 善用法律1. 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P58~59)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 诉讼的含义、地位、适用情况和类型。(P60)(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适用情况: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4)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刑事诉讼。类型 含义民事 诉讼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 诉讼 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刑事 诉讼 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3. 为什么青少年要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4. 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62)(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 常见方法: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5. 青少年应怎样遵法守法?(P62)(1)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2)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3)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名言警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35)——学会换位思考2. 敬人者,人恒敬之。(P34)——尊重他人3. 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P40)②不学礼,无以立。(P37)③人而无礼,焉以为德。(P37)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P39)——文明有礼4. 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P42)——诚信易错易混1. 规则是对自由的约束/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 × )2. 讲诚信,要求任何时候都应该实话实说。 ( × )3.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 )4. 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1.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 。2.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 ,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保障 自律 通行证 核心观点回顾核心4. 犯罪必然是违法,但违法不一定就是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 。5. 犯罪的基本特征: (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6. 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 ,防患于未然。7.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责任 严重社会危害性 遵纪守法 法律 1. (2024·长沙中考)人民群众顺利出行与长沙地铁高效运转密不可分。某班同学搜集到以下地铁运营举措。提醒事项 引导客流 加强运营乘电扶梯时应站稳扶好,不要低头看手机,更不要嬉戏打闹 采取栏杆绕行、分批次进站、改变扶梯方向等措施引导人群 节假日增加上线列车、缩短行车间隔、延长运营服务时间这些举措表明长沙地铁( B )①加强管理,服务群众 ②遵守法律,维护正义③改进规则,维护秩序 ④惩恶扬善,保障公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湖南精题集训精题这些举措表明长沙地铁加强管理,服务群众;改进规则,维护秩序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2. (2024·湖南中考)2023年9月4日,某市发布了文明行为“十小事”,在尊老爱幼、友善待人、讲究卫生、勤俭节约、垃圾分类、排队礼让、文明出行、爱护公物、绿色上网、健康阳光十个方面,对全市中小学生提出要求。此举有利于( B )①优化文明有礼行为养成机制 ②培养中小学生文明有礼的好习惯 ③夯实中小学生各学科的基础 ④推进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不断深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此举有利于优化文明有礼行为养成机制,培养中小学生文明有礼的好习惯, 推进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不断深化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3. (全国视野)(2024·德阳中考)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商标侵权案件——某啤酒企业使用与知名品牌啤酒近似的名称和包装,被法院判决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被责令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208万元、消除影响。该案件告诉我们( A )①要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②诉讼是维护权利的最佳手段 ③知识产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④企业需要勇于冒险、敢为人先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A该案件告诉我们知识产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要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手段不符合题意4. (2024·常德模拟)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违反的法律不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选项 案例 违法行为 承担责任A 李某不按交通标志线行车,被罚款100元 行政违法 刑事责任B 张某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民事违法 民事责任C 王某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造成民众恐慌 民事违法 民事责任D 钱某因债务纠纷殴打他人,致人重伤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D行政处罚刑事违法刑事责任行政违法正确5. (全国视野)(2024·烟台中考)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D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D认识错误认识正确6. (2024·长沙中考)【青春底色 共同绘就】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某校师生准备开展主题活动,请你完成方案的部分内容。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①活动要求 ②活动环节 校友交流他曾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我要向伟大的祖国致以最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正是得益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我才能在和平岁月中潜心研读,无需担忧战乱与饥饿的袭扰……”家长分享从事地下工作的烈士张伯藩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刻影响着家族的每一代人。律师普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1)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开展本次活动的理由。(8分)①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②进行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③传承优良家风,加强道德建设。④共筑保护防线,给予特殊关爱。(8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2)结合材料,请你为本次活动撰写活动主题,并从明礼的角度拟写两条活动要求。(6分)【示例】活动主题:爱国在我心,普法大家行。(2分)活动要求: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4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注意答题角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