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目录CONTENTS本册知识脉络1思维导图2教材知识梳理3核心观点回顾4湖南精题集训5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本册知识脉络思维导图详解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2024年11月5日至6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时政热点导入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考点1 个人与社会课标链接 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5,P7)(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教材知识梳理知识2.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3. ★青少年需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P8)(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意义: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②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4)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关联知识】积极奉献社会(八上第七课)《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制定的,经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制度,多角度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时政热点导入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考点2 合理利用网络课标链接 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法治教育)1. ★网络的积极影响。(P10~13)(2024湖南省卷7①)(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使人们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 网络的消极影响。(P15~16)(1)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 ★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2024长沙卷4)(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4.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易错易混1. 每个人都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 × )2.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拒绝使用网络。 ( × )3. 公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 ( × )×××1.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 中养成。3.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 搭建新平台。4. 恪守道德、 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5. 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健康的人格 社会实践 科技创新 遵守法律 信息节食 核心观点回顾核心1. (创新考法·活动路线图)(2024·娄底模拟)下图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路线图,根据路线内容推测,该活动主题应该是( A )A. 走进社会生活,增强综合素养B. 完善社会关系,参与社会实践C. 关注社会发展,感受世界巨变D.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A湖南精题集训精题体现走进社会生活,增强综合素质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2. (全国视野)(2024·广东中考)2024年3月,广大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绿美广东,红领巾在行动”实践活动。他们加入护绿小队、认养树木花卉、讲解环保知识,让“志愿红”和“生态绿”融合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活动有利于少先队员( C )A. 承担法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B. 积累公益时长,获得物质的奖励C. 在奉献中成长,培养亲社会行为D. 形成民主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C材料中志愿活动有利于少先队员在奉献中成长,培养亲社会行为“法定责任”说法不符合题意价值观取向错误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3. (2024·湖南中考)2024年2月,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生实事码上通”系统上线,相应的二维码被投放到全省重点民生项目的实施现场。群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价。这表明( B )①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网络扩大了民主权利③政府优化了工作方式 ④政府创新了执政方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材料表明政府优化了工作方式,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民主权利由法律规定,不可随意扩大说法错误,政府履行的行政职能,不是执政4. (2024·长沙中考)某些学生喜欢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课堂上偶尔也蹦出一两句。然而,网络语言良莠不齐,低俗的网络语言拉低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表达,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D )①禁止使用网络语言,回归常态 ②辨别网络语言词义,去粗取精③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规范表达 ④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以身作则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D“禁止使用网络语言”做法不切实际做法合理,符合题意5. (2024·湖南模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024年1月23日,骆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粉丝,将其他地区的抗洪、救灾视频,利用某软件自动编辑功能,嫁接某地发生洪灾的虚假视频信息。视频被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评论和转发,严重干扰社会秩序。事后,公安机关依法对骆某某进行了处罚。 (设问新词·支招)运用所学知识,就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支招。(8分)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8分)变式设问: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运用所学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