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目录CONTENTS思维导图1教材知识梳理2核心观点回顾3湖南精题集训4考题变式·多题归一5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思维导图详解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时政热点导入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考点1 民族团结课标链接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法治教育)教材知识梳理知识1.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实行的民族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P91)(1)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实行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关联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第五课)2. 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和宪法规定。(P91~92)(1)表现: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3.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P92,P96)(2024湖南省卷13②④)(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4)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2024长沙卷9A)4.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P93,P95)(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2)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3)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5. 我国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举措及其成效。(P94~95)领域 举措 成效经济 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民生 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文化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6. 促进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P96)(1)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3)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4)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考点2 祖国统一课标链接1. 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法治教育)2. 认识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法治教育)1.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原因及做法。(P97~99)(1)原因: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②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做法:①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2. 正确认识“一国两制”。(P99)(1)基本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地位:“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3)“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助学提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内容 适用范围 目的 权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自治“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高度自治3. ★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P100~101)(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4.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做法。(P100)(1)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2)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3)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4)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5.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和做法。(P102~103)(2024湖南省卷14)(1)必要性: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2)有利条件: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②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3)做法: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②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④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P103)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知识串讲2024年9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必将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时政热点导入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考点3 中国梦课标链接 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情教育)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P10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中国梦的本质及重要性。(P106~107)(1)本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重要性: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3.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及本质要求。(P110)(1)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①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②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⑤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4.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14~115)(1)国家: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拓展)青少年: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③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发扬实干精神。④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服务社会。⑤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考点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课标链接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革命传统教育)2.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革命传统教育)3.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国情教育)1. ★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P106)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P111)(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成就。(P107~108)(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2)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有何重要意义?(P109)(1)对中华民族来说: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对科学社会主义来说: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对整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P110)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及意义。(P110)(1)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2)意义: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7. 新时代需要奋斗的原因。(P115)(1)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考点5 自信的中国人1.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来源。(P116)(1)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2. ★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P117)(1)对国家有认同。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2)对文化有底气。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3)对发展有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3. ★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P118~119)(1)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2)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知识串讲易错易混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 )2. 民族平等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已经消除。 ( × )3.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 √ )4.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完全自治的方针。 ( × )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 × )6.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与青少年无关。 ( × )7. 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 )8. 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唯我独尊,排斥他人。 ( × )××√×××××1.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 我国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4.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 。5. 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6.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7.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 。民族团结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核心观点回顾核心维护祖国统一 光荣义务 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人民幸福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 中国精神是指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中国力量 10.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 。11. 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 ,对发展有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文化有底气 1. (2024·长沙中考)“树上的喜鹊叫了,土家的贵客到了,打起溜子请进来,放起鞭炮迎进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人民用歌声表达对长沙人民的感激。在长沙30年来对口帮扶下,龙山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启示我们要( A )A.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 推进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C. 以法治共识推动法治建设D. 以文明优越超越文明共存A湖南精题集训精题题干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家亲,启示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我国民族地区实行民族自治,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2. (全国视野)(2024·盐城中考)下表是2023年新疆经济发展部分数据统计。表格反映出我国( B )类别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旅游收入 (亿元) 中央财政援疆资金 (亿元) 新设经营主体(万户)总值 19125.91 2967.15 5657.3 40.9同比 增速 6.8% 226.9% 14.4% 25%BA. 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B.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C.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行使自治权的自治机关D. 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承担相同的义务表格数据反映出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题干材料未体现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说法错误3. (2024·湖南中考)两岸一家亲,家书抵万金。两岸家书是承载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家书里有骨肉亲情,更有两岸深切的团圆渴盼。抢救保护、活化利用两岸家书有利于( A )①留存血脉相连的印迹,深化对历史渊源的认识 ②激活彼此共同记忆,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乡谊 ③增强对和平统一的认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④助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经济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A题干材料说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4. (2024·永州模拟)2024年是“中国梦”提出十二周年。中国梦,我的梦。这十二年来,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着,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筑梦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C )①实现中国梦就是经济发展由高质量转向高速发展 ②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④实现中国梦需要凝心聚力、锲而不舍,奋力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D. ①④C说法错误说法正确说法正确我国已全面实现小康,④排除5. (2024·新疆中考变式)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中央对新疆全面、长期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大,新疆擦亮了丝路通道新名片,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某校学习小组就此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近两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累计投入预算内援疆资金390多亿元。2023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73.3亿元,新疆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占全国6成以上。 材料二:2023年,新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2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南疆城乡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 材料三:新疆已经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5000余项,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12名。2024年春晚分会场花落古城喀什。考题变式·多题归一变式新疆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新疆在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新疆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1)阅读材料,说说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新疆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6分)①经济方面:新疆经济实力增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②民生方面:新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显著改善。③文化方面:新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6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疆成为丝路通道新名片的原因。(8分)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坚持改革开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坚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等。(8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结合材料,从经济、民生、文化方面作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