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政治试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王阳 审题人:梁译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第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胚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①社会形态的更替由生产关系状况所决定 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在《贺新郎·读史》一文中,毛主席寥寥数笔描绘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历史变迁。课堂上某教师以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总结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学生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B.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C.共同劳作,结成平等互助关系 D.人们已经能使用简单的文字表达思想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的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运动不可避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②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源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社会的进步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5.102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中宣告成立。红船启航,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在于( )①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以下图表反映的是1949年到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你认为产生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1949年 26.2% 0.5% 1.6% 48.7% 23.0%1956年 54.46% 17.1% 27.2% 0.04% 1.2%①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贯彻落实已有成效③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人民的积极支持 ④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习近平2024年9月23日致电祝贺迪萨纳亚克就任总统,中国和斯里兰卡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建交67年来,推动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结出更多硕果,推动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对中斯合作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味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③我国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④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改变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制度优势更加彰显。我们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①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长期科学执政和正确的领导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冲突和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我们党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是因为( )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②加强党自身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③“四风”是歪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④踏上新征程要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需要( )①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国情的科学制度体系 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③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④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新方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新时代以来,神舟飞船“苍穹会师”,中国太空站翱翔寰宇,浩瀚宇宙留下更多中国人身影;C919大飞机逐梦蓝天,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世界见证更多中国创造;北京冬奥盛会非凡卓越,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国际社会听到更多中国声音。这( )①表明勇于实践的中国人成功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③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④说明全体中国人民正在向着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之所以在中国人民心中,是因为( )①中国梦让每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梦想成真②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③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④人人都去追求梦想,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十四个坚持”④“十四个坚持”侧重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8.从“1+N”系列文件出台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路线图更清晰、发力更精准的国企改革笃定前行。十年来,央企资产总额突破70万亿元大关,实现利润15.7万亿元,年均增长8%,央企户数从117家调整至98家。国企改革旨在( )①促进国有资产不断优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②增强国有经济在所有行业和所有领域的控制力③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④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9.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证明:发挥中国的体制优势,说到底就是发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优势,这个巨大优势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无法比拟的。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 )①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②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③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政府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方,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约定由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修订后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专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条款。此举能够( )①发展壮大民间投资,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②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企业投资利润率③推动投融资领域制度创新,优化国有经济布局④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优势,提高投资运营效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19世纪早期的清代文学作品和史书描述,某地财主郝氏,一次待客就用去白银10万两;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家庭一天的生活费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种田的,吃米糠;纺织的,没衣裳;建筑的,住窑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根据材料内容,简述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1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10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几代人的魂牵梦萦。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开路、步履不停,在前行中深刻思考、深远谋划,为发展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同时,也是造福世界人民的现代化。今天,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到我们这代人身上。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征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分)24.为了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23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措施》针对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推出了“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即在投资、用地、能耗等方面加强扶持;针对民营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政府采购倾斜等措施;针对“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问题,提出了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实行“非禁即入”等措施;此外,针对政商关系“清而不亲”等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拓市场促升级、优氛围增服务的务实措施。《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关注和支持,必将赋能浙江民营经济新飞跃。结合材料,运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知识,分析浙江省委省政府是如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0分)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政治试卷一、单选题1.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胚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①社会形态的更替由生产关系状况所决定 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①说法错误。②④:“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胚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④符合题意。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应从其不同的发展时期来分析,不能笼统概括。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越不适合生产力状况,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在《贺新郎·读史》一文中,毛主席寥寥数笔描绘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历史变迁。课堂上某教师以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总结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学生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B.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C.共同劳作,结成平等互助关系 D.人们已经能使用简单的文字表达思想【答案】C【详解】AB: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属于上层建筑,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属于生产力,AB排除。C:共同劳作,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C正确。D:文字出现在奴隶社会,D排除。故本题选C。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不符合题意。②:《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符合题意。③:《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符合题意。④: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的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运动不可避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②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源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社会的进步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答案】C【详解】①②:材料中“因为危机是资本主义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①②入选。③: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不涉及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社会的进步,③不选。④:剩余价值学生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即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④不选。故本题选C。5.102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中宣告成立。红船启航,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在于( )①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红船启航,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在于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①正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错误。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④: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④正确。故本题选B。6.(2024·山东泰安·三模)从1840年到1905年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贪婪地攫取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人民除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外,还要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下苦苦挣扎。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正确。②: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排除。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排除。故本题选B。7.以下图表反映的是1949年到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你认为产生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1949年 26.2% 0.5% 1.6% 48.7% 23.0%1956年 54.46% 17.1% 27.2% 0.04% 1.2%①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贯彻落实已有成效③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人民的积极支持 ④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材料反映了1956年和1949年相比,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但材料问的是产生变化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②③:1956年和1949年相比,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合起来占比71.56%,而个体经济和私营工业占比之和为1.24%,产生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贯彻落实已有成效,社会主义改造得到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②③符合题意。④:“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是表现,不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习近平2024年9月23日致电祝贺迪萨纳亚克就任总统,中国和斯里兰卡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建交67年来,推动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结出更多硕果,推动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对中斯合作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味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③我国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④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建交67年来,推动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结出更多硕果,推动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中斯合作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我国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③④正确。①: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①不符合题意。②: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要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取得的历史成果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①③正确。②: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中国人民的最终奋斗目标,②说法错误。④:冷战结束后,世界仅剩5个社会主义国家,仅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上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得到了根本改变”说法错误,④不选。故答案选B。10.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改变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排除。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改变,②错误。③: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③正确。④: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故本题选D。11.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制度优势更加彰显。我们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①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长期科学执政和正确的领导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设问要求分析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我国国际地位提高,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是表现,①排除。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诞生之初,中国共产党还未成为执政党,②不选。③: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取得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③正确。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取得的,④正确。故本题选D。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冲突和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这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①③正确。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有多种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②错误。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者仍然存在冲突和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B。1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我们党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是因为( )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②加强党自身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③“四风”是歪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④踏上新征程要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我们党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是因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加强党自身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四风”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不是是歪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③说法错误。④:踏上新征程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4.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需要( )①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国情的科学制度体系 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③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④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新方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我国已经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不需要重新进行探索,而是应该完善,①排除。②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③正确。④:题干强调我国的发展,不反映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新时代以来,神舟飞船“苍穹会师”,中国太空站翱翔寰宇,浩瀚宇宙留下更多中国人身影;C919大飞机逐梦蓝天,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世界见证更多中国创造;北京冬奥盛会非凡卓越,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国际社会听到更多中国声音。这( )①表明勇于实践的中国人成功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③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④说明全体中国人民正在向着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没有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错误。②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③符合题意。④: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不是同步富裕,④错误。故本题选C。16.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之所以在中国人民心中,是因为( )①中国梦让每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梦想成真②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③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④人人都去追求梦想,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让每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既夸大了中国梦的作用,又混淆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区别,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要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①不选。②③: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②③符合题意。④:每个人应该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④不选。故本题选C。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十四个坚持”④“十四个坚持”侧重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详解】①:“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①说法错误。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明它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间的科学理论,②符合题意。③:“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③说法错误。④:“十四个坚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8.从“1+N”系列文件出台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路线图更清晰、发力更精准的国企改革笃定前行。十年来,央企资产总额突破70万亿元大关,实现利润15.7万亿元,年均增长8%,央企户数从117家调整至98家。国企改革旨在( )①促进国有资产不断优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②增强国有经济在所有行业和所有领域的控制力③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④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③:十年来,国有企业积极改制重组,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增加,资产总额和利润著增长,表明国有资产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从而推进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应是增强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并非所有行业和所有领域,②错误。④: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B。19.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证明:发挥中国的体制优势,说到底就是发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优势,这个巨大优势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无法比拟的。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 )①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②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③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④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①④符合题意。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②错误。③: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错误。故本题选B。20.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政府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方,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约定由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修订后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专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条款。此举能够( )①发展壮大民间投资,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②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企业投资利润率③推动投融资领域制度创新,优化国有经济布局④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优势,提高投资运营效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修订后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专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条款。此举能够发展壮大民间投资,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优势,提高投资运营效益,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此举能够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但不一定能提高企业投资利润率,②错误。③:本题强调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没有涉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二、主观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19世纪早期的清代文学作品和史书描述,某地财主郝氏,一次待客就用去白银10万两;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家庭一天的生活费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种田的,吃米糠;纺织的,没衣裳;建筑的,住窑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根据材料内容,简述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①所处时代:封建社会。②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背景素材:清代文学作品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回答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某地财主郝氏”“道光皇帝”→可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关键词②:种田的,吃米糠;纺织的,没衣裳;建筑的,住窑房→可联系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关键词③: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联系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40多年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四个面貌。关键信息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一共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重要法宝、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关键信息③: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可联系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几代人的魂牵梦萦。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开路、步履不停,在前行中深刻思考、深远谋划,为发展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同时,也是造福世界人民的现代化。今天,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到我们这代人身上。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征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答案】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②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③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④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考点考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新征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可联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有效信息②:中国式现代化也是造福世界人民的现代化→可联系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有效信息③: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到我们这代人身上。→可联系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有效信息④: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开路、步履不停,在前行中深刻思考→可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4.为了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23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措施》针对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推出了“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即在投资、用地、能耗等方面加强扶持;针对民营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政府采购倾斜等措施;针对“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问题,提出了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实行“非禁即入”等措施;此外,针对政商关系“清而不亲”等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拓市场促升级、优氛围增服务的务实措施。《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关注和支持,必将赋能浙江民营经济新飞跃。结合材料,运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知识,分析浙江省委省政府是如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案】①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出“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营造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②通过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等措施,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③提出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实行“非禁即入”等措施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④提出一系列拓市场促升级、优氛围增服务的务实措施来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背景素材:浙江省委省政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考点考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分析浙江省委省政府是如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调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推出了“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即在投资、用地、能耗等方面加强扶持→可联系营造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关键词②:针对民营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政府采购倾斜等措施→可联系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关键词③:针对“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问题,提出了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实行“非禁即入”等措施→可联系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关键词④:针对政商关系“清而不亲”等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拓市场促升级、优氛围增服务的务实措施→可联系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试卷第1页,共3页高一政治试卷 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政治试卷.docx (教师版)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一政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