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12课消化和吸收课标要求概念5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5.1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5.1.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5.1.3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5.2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情境导入·深度思考思考:1.从食物到粪便经过了哪些器官和结构?2.吃进去的食物全部都变成粪便排出人体了吗?目录CONTENTS考点梳理 ● 核心聚焦1思维网络 ● 系统重构2考向对标 ● 重难突破3情境还原 ● 多题归一4考点梳理●核心聚焦01考点梳理·核心聚焦一、消化系统(如图)胆汁麦芽糖蛋白质消化吸收唾液麦芽糖胃液胃蛋白蛋白质考点梳理·核心聚焦二、食物的消化1.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各种消化液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2.食物的消化过程甘油、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考点梳理·核心聚焦二、食物的消化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胆汁唾液淀粉酶葡萄糖氨基酸考点梳理·核心聚焦夯基自测图示为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过程图像,其中甲表示_____的消化图像;乙表示______的消化图像;丙表示_____的消化图像。淀粉蛋白质脂肪二、食物的消化考点梳理·核心聚焦4.食物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2)化学性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二、食物的消化考点梳理·核心聚焦三、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内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作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消化即可被吸收,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最终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吸收部位)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口腔、咽、食道 没有吸收作用________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 吸收__________、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所有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________ 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夯基自测在消化道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胃、小肠和大肠。____(判断对错)大肠胃葡萄糖×考点梳理·核心聚焦四、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1.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消化也利于吸收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____________,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利于消化吸收3.小肠壁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它们的管壁都非常薄,仅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从而被人体吸收。→只利于吸收4.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只利于消化夯基自测1.肝炎患者应少吃油腻的食物,因为肝脏所分泌的_____不足,影响了对_____的消化。2.米粉是长沙市民喜爱的早餐之一,其中淀粉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的场所是_____。一层上皮细胞皱襞小肠绒毛胆汁脂肪小肠考点梳理·核心聚焦五、探究实验:馒头(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实验设计】 放到37 ℃的温水中,保温5~10 min,再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考点梳理·核心聚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管 等质量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加入物质2 mL 处理 温度 试剂 现象(均选填“不变蓝”“变蓝”或“部分变蓝”)① 馒头碎屑 唾液 搅拌 置于 37 ℃温 水中 碘液 ____________② 馒头碎屑 清水 搅拌 ____________③ 馒头块 唾液 搅拌 ____________④ 馒头碎屑 唾液 不搅拌 ____________不变蓝 部分变蓝部分变蓝 变蓝 考点梳理·核心聚焦【结果分析与讨论】(1)实验中,试管①与试管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2)实验中,试管______与试管______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馒头块是否切碎。(3)选择37 ℃的温水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① ③模拟口腔温度思维网络●系统重构02思维网络·系统重构肝脏小肠消化酶麦芽糖蛋白质小肠消化腺考向对标●重难突破03考向对标·重难突破考点1 消化系统 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如下,根据图示填空。(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2)人体消化系统最大的消化腺是序号[ ],它能分泌________,乳化脂肪。(3)[8]________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新角度】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甲),它可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吞下胶囊后,此胶囊不会经过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小肠消化道消化腺1胆汁B考向对标·重难突破巧记三大物质消化过程:淀粉:口腔结束小肠忙,遇肠胰变葡萄糖;蛋白质:蛋白胃里先变身,碰肠胰液氨基酸;脂肪: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来忙,微粒混合肠胰液,化为甘油脂肪酸。考点2 食物的消化 (2024·眉山)如图中的X、Y、Z三条曲线表示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X代表淀粉在消化道中的含量变化B.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C中被胃蛋白酶部分分解C.曲线Z代表的物质在D中被分解成氨基酸D.三条曲线的变化表明D是主要的消化场所C考向对标·重难突破2.(2024·郴州模拟)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甲、乙两种物质在消化道某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口腔中,甲可能是膳食纤维,乙可能是淀粉B.在胃中,甲可能是淀粉,乙可能是蛋白质C.在小肠中,甲可能是膳食纤维,乙可能是脂肪D.在大肠中,甲可能是葡萄糖,乙可能是氨基酸D考向对标·重难突破考点3 营养物质的吸收 下列食物中的成分不经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是(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淀粉 D.纤维素考点4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2022·张家界)若把一个成年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如图是一段小肠、皱襞及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肠的蠕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B.小肠内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C.小肠绒毛壁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D.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BB考向对标·重难突破3.【建模思维】学习了小肠结构后,某同学自选材料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他将一张纸折叠出褶皱模拟小肠内壁,另一张纸模拟小肠外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褶皱模拟了小肠的皱襞B.皱襞增加了小肠的长度C.皱襞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D.此模型未能模拟出小肠绒毛B考向对标·重难突破考点5 探究实验:馒头(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实践】小明同学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非常感兴趣,于是做了如图实验:(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____________。(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_______℃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3)①和③做对照实验,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馒头消化的影响。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2 mL清水37考向对标·重难突破4.(2024·湘西模拟)小浩同学做“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1、3组,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B.对比1、2组,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C.对比2、3组,得出胃液和唾液的消化作用一样D.分析1组结果,不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组别 加入 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1 淀粉糊+唾液 37 ℃ 5分钟 不变蓝2 淀粉糊+胃液 37 ℃ 5分钟 变蓝3 淀粉糊+唾液 0 ℃ 5分钟 变蓝C情境还原●多题归一04情境还原·多题归一实验中学的午餐采取自助模式,由学生自主打饭,可以多次添菜。结合以下午餐菜单,分析同学们就餐过程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今日午餐供应米饭、牛肉拉面、麻婆豆腐、红烧肉、芹菜花生米、凉拌胡萝卜丝、清蒸鲈鱼、西芹黑木耳、西瓜(1)小轩的主食选择了米饭,米饭越嚼越甜,主要原因是( )A.淀粉有甜味B.牙齿的咀嚼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D.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D情境还原·多题归一(2)小明的主食选择了牛肉拉面,进食后牛肉中的蛋白质会在小明的________处被彻底消化成__________,拉面中的淀粉会在小明的________处被彻底消化成____________。(3)食谱中的麻婆豆腐和清蒸鲈鱼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需要多补充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 )A.主要的供能物质B.备用的贮能物质C.代谢废物的运输载体D.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4)西芹黑木耳富含铁元素,因此多吃西芹黑木耳可以有效预防_________。D贫血小肠氨基酸小肠葡萄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