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一上学期11月份考试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同学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下列关于选材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撕取菠菜叶的下表皮作为实验的观察材料,因为下表皮中的叶绿体数量少,且体积大,便于观察B.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用镊子夹住所取的叶放入水滴中,然后放到载物台上进行观察C.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D.高倍显微镜下能看到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时,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叶绿体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线粒体,c为叶绿体,a、c都具有双层膜结构B.结构b可附着在高尔基体上,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C.b、d上进行的生理活动都需要a提供能量D.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b、c的参与4.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它露出核糖体后,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PR)识别,并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的膜,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分离,重新进入细胞质。基于以上事实,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A.信号序列的作用是引导核糖体进入内质网B.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C.mRNA疫苗中的mRNA进入机体细胞必须先结合游离核糖体才能合成有关蛋白D.溶酶体酶属于细胞内蛋白质,其合成不需要信号序列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5.下列是某些细胞结构的模式图,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fB.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结构有b、c、d、e、fC.结构a、b、f、g中都含有核酸D.以上结构均含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6.单细胞伞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结论是,细胞核是生物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B.该实验的结论是,生物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质有关C.该实验的结论是,单细胞伞藻的帽的形状由伞柄决定D.该实验的结论是,单细胞伞藻代谢活动在假根中完成7.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通过细胞自噬可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有利于生物体完成正常生长发育C.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各种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D.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从而维持基本生存8.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内涵是指一定结构必然有其对应的功能,而一定功能需要对应的结构来完成。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布在细胞不同部位的核糖体结构有差异,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病菌C.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利用这类细胞不可能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D.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是由于其能接收和形成囊泡9.下图中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乙型突变体是部分细胞器膜结构异常、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另有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图中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野生型酵母菌的分泌蛋白最初在核糖体上合成B.甲型突变体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完整功能的蛋白质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膜面积增大D.丙型突变体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均会减弱10.如下图为蛋白质合成、分泌及转移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结构组成成分都含有脂质B.不同生物膜组成结构和成分相似C.只有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D.蛋白质合成后都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运输11.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某突变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终积累在高尔基体中。此外,还可能检测到分泌蛋白的场所是( )A.线粒体、囊泡B.内质网、细胞外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D.内质网、囊泡12.下列各组元素中,大量参与组成线粒体内膜的是( )A.O、P、N B.C、N、Si C.S、P、Ca D.N、P、Na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有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均会运往细胞膜上成为膜的一部分C.细胞溶胶参与某些脂质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加工和降解D.细胞骨架结构中的微管可以快速解体和重排,支撑、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14.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没有膜结构B.结构②具有双层膜结构C.结构③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 D.结构④与蛋白质分泌有关15.欲诊断病人是否患有贫血症,可检测下列哪种物质含量是否低于正常标准( )A.胆固醇 B.血红蛋白 C.磷脂 D.球蛋白16.下图甲和下图乙是某细胞结构不同放大倍数时的示意图,下图乙中的①~⑧是细胞内的相关结构。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可能是洋葱的根尖细胞 B.植物的花和果实的颜色与⑤有关C.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③ D.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①②④⑥⑧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细胞分泌途径分为两种,组成型分泌途径中运输小泡持续不断地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调节型分泌途径中运输小泡离开高尔基体后暂时聚集在细胞膜附近,分泌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泌蛋白合成开始于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②] ,合成出一段肽链后,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转移到 继续合成,边合成边转移到 中,通过加工和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组成型分泌过程中,分泌蛋白不断被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在一次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分别是 。(3)调节型分泌小泡聚集在细胞膜附近,据图描述调节型分泌进行的机制:某种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③)结合后, 。该分泌过程涉及细胞膜的另一项功能是 。18.下图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A~F为结构名称(C、D均为双层膜),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1)A结构的名称是 ,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有 和溶酶体等。(2)磷脂、性激素等脂质合成的场所是 (填图中字母)。(3)①②过程的膜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4)B主要是由 组成。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 的种类和数量不同。19.我国热带植物研究所在西双版纳发现一个具有分泌功能的植物新种,该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局部图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A为核孔,其功能是 。该细胞中磷脂的合成场所是 (填中文名称)。(2)经检验该植物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有一种蛋白质,请写出该分泌蛋白在细胞中从合成至运输出细胞的“轨迹”是 (用“→”和图中字母表示)。(3)该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通道F进行信息交流,则F代表 。植物细胞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的物质。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这是因为细胞具有 。20.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其病毒呈球状,表面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具有抗原特性,分别是红细胞凝结素(简称HA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简称N蛋白)。HA蛋白可以使病毒轻松附着在生物细胞的受体,使其感染;N蛋白会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图示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1)膜上的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分布形式通常与其功能相适应,如①与多糖结合后的功能是 ;贯穿在结构②中的蛋白质⑦的功能可能有 (至少写出两点)。(2)H7N9禽流感病毒在复制时, 合成红细胞凝结素(HA蛋白)的场所是 。假设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由m个核苷酸构成的8个单链的RNA片段组成,则该病毒基因组中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H7N9禽流感病毒在正确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随后完成的生命活动是 。(4)禽流感病人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人服用头孢霉素 (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 。21.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5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回答:(1)与Ⅰ、Ⅱ、Ⅲ相比,Ⅳ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有 。Ⅴ类生物一定营 生活,原因是 。(2)以下生物常作为观察和实验的材料:a蓝藻、b绿藻、c豌豆、d果蝇、e噬菌体。其中属于Ⅰ类的有 (用字母a-e作答),属于Ⅲ类的有 (用字母a-e作答)。(3)图中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用①-⑩编号作答),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有 (用①-⑩编号作答)。22.图1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A~F表示细胞的不同结构,图2为某动物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与图1中I上具识别功能的物质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 (填字母)。图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 (填字母)。(2)从功能的角度分析,C与E紧密相依的意义是 ;图1中F为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通道,则F存在的意义是 。(3)有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好氧细菌: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与宿主间形成共生关系(好氧细菌可从宿主处获得更多的营养,而宿主可借用好氧细菌的氧化分解功能获得更多的能量),最终逐渐进化为现在的线粒体。据此分析,图1中E和A中DNA的存在形式的主要区别是 。(4)据图2可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该细胞 (填“会”或“不会”)降低钠钾泵运输离子的速率。(5)用台盼蓝对图1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C C A D D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C B B B17.(1)核糖体 内质网 内质网腔(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减少、基本不变、增加(3)信号转导促进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出小泡中的物质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8.(1)核膜 液泡(2)E(3) 一定的流动性 同位素标记法(4) 脂质和蛋白质 蛋白质19.(1)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内质网(2)B→C→M→G→N(3)胞间连丝 生物膜系统20.识别 载体、酶(离子泵、催化) (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核糖体 8 神经氨酸酶破坏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随后病毒蛋白质外壳与受体细胞膜融合,病毒将遗传物质(RNA)释放进入受体细胞 无效 头孢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但不能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21.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的细胞核,Ⅳ的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寄生 V没有细胞结构 d b ① ③④⑧⑩22.(1) BCGE BE(2) E为C提供能量,C为E提供脂质 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3)E中DNA以裸露的环状形式存在,A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的形式(4)会(5)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