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1.知道溶质溶解时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古代没有冰箱,夏天的冰是从哪里来的呢? 硝石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从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那么其他物质溶于水也会吸收热量吗?有没有可能会放出热量?商代冬季藏冰唐朝末期硝石溶于水制冰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将三个烧杯放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待固体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三种溶液的温度。实验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20 20 20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固体溶解固体溶解固体溶解=20<20>20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不同因为生石灰遇水放热是化学变化,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是物理变化生石灰(CaO)遇水也会放热,与NaOH溶于水放热的实质相同吗?工作原理:主要利用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放热或吸热呢?溶质的溶解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固体溶于水;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CaO、浓硫酸等溶于水;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固体溶于水。物质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微观解释物质溶解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扩散到水中]吸收热量(Q吸)水合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Q放)Q吸 <Q放,溶液温度升高;Q吸 =Q放,溶液温度不变;Q吸 >Q放,溶液温度降低在卫生站或医院,护士给病人注射之前会将固体药剂制成注射液,这是为什么呢?二、溶液的应用医疗——配制葡萄糖溶液医疗——配制生理盐水医疗方面人体内的各种体液都是含有多种溶质的容液,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也是在溶液中进行下。医疗上常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和各种眼药水等,都是根据人体的生理需求配制的溶液。农业——配制农药农业——无土栽培营养液工业——工业晒盐工农业生产方面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的各种养料,需要溶解形成溶液后才能被吸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无土栽培的作物就是从营养液中吸收养料而生长的。饮料食醋红酒茶水日常生活方面科学研究——实验室配制溶液科学研究方面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所以,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常先将几种固体反应物溶解,然后将这些溶液混合后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在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中,分散在液体中的粒子大小不同的。在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乳浊液和悬浊液也有广泛地用途。例如钡餐——悬浊液,乳胶漆——乳浊液。1.食堂里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 可乐 B. 酸奶C. 豆浆 D. 绿豆汤A2. 下列对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D.溶液中不可以有多种溶质D3.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C. 生石灰 D. 氯化钠B4. 如图所示,下列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不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D选项 A B C D胶头滴管内液体 H2O2溶液 H2O H2O H2O锥形瓶内固体 MnO2 CaO NaOH NH4NO35. 小明同学为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另取丙、丁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振荡,现象如表中内容所示。试管编号 实验现象甲 几乎不溶于水乙 溶解,溶液呈紫红色丙 溶解,溶液呈现紫红色丁 几乎不溶于汽油(1)对比甲、乙或丙、丁试管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有关。(2)对比_________(填试管编号,后同)或________试管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有关。(3)除此之外,你认为物质的溶解性还可能与________有关。(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若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汽油除去。溶剂种类甲、丙乙、丁 温度可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