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2.2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
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热爱生话,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责任意识:培养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提升担当精神。
生活观察:
学校开展了一场关于顺境、逆境的辩论赛,双方观点如下。
顺境能够帮助我们更快达成目标,更有利于成长。
逆境激励人们勇毅前行,更有利于成长。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为什么?
他们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只看到了顺境和逆境的积极作用。因为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顺境是指人生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顺利境遇。
逆境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或不顺利的境地。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
明末李自成揭竿而起,他严明军纪、剿兵安民,起义军所向披摩。攻占北京后,起义军骄傲自满、沉迷享乐、军纪松弛,短短几个月就土崩瓦解。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特别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你如何看待李自成因骄傲懈怠而功败垂成
探究与分享 :
李自成身处顺境时,自满自足,失去了忧患意识,滋生了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没有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从而导致了失败。
你还知道哪些因为骄做而失败的故事 与同学分享。
楚霸王相项羽以为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2、顺境不骄:
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所惊奇——培根。
材料: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为什么我们要做到顺境不骄?
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身处顺境时,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三年,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一次,秦国大举进攻赵国,情况危急。赵王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决定挑选出20名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然而只有19人符合要求。这时,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平原君起初并不以为然:“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里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平原君便答应让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然而这次商谈很不顺利。关键时刻,毛遂面对楚王,慷慨陈词,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楚王终于被说服,与平原君缔结盟约。赵国因此解围。事后,平原君感慨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上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探究与分享”: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武《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段话中所提到的人物是如何对待逆境的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译文: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能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面对逆境,他们没有消沉,没有放弃,而是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努力提升自我。
启示:我们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3、逆境不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李贽
活动四:阅读感悟
本阅读感悟通过呈现季羡林关于“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论述,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顺境又有逆境,要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这则寓言给我们哪些启示?
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可能一时遭受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一些有益之处,反之亦然,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代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启示:受磨难而奋进,面对逆境和困难,不悲观、不言败,迎着困难而上,在逆境中磨炼意志,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
启思导行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顺境不骄
逆境不馁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如果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呢 ”“往山顶走,暴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向山下跑,看起来风雨小一些,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这段登山者与专家的对话给你的启示是( )
A.顺境与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只要有足够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C.逆境本身是好事,它能使人变得更坚强
D.坚强的意志不需要后天不断磨砺
A
2.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告诉我们(   )
①辩证看待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②逆境比顺境更容易成就大事 
③只要遇到逆境,就能取得成功  ④要成就大事,必然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刻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生逆境不可怕,依靠他人战胜它 B.人生难免有逆境,不必过于重视它
C.在顺境谦虚谨慎,在逆境奋勇向前 D.逆境好像当头棒,学会躲避莫紧张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