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改革的成就
自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增长了100多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了9.8%。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1.2倍。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建成了超过3.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长高速公路网的国家。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重要地位。据计,2019年全球前十大机器人品牌中,有七个品牌均为中国制造。在5G技术面,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全球5G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和领跑者。截至2021年,中国已经拥有超过70万个5G基站。在太空科技领域,中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任务,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开展更多颇具挑战性的探测任务。
学习目标
1知道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2运用史料,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3对比中国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发展,谈谈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领域 改革措施 结果
经济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被迫害人的名誉)
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迷信)
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
①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
②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种植玉米运动;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缺少全面科学的功过分析
推动农业发展;
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有一定成效
自主学习1:结合教材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及此间成果
一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思考1:赫鲁晓夫分别在两份报告中指出了苏联发展的哪些困境?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材料3:(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
——《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年2月14日)
材料4: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许许多多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党的卓越活动家和党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成了斯大林专横的牺牲品。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1956年2月25日)
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
农业集体化的不足
个人崇拜严重导致冤假错案
材料5: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思考2:从图1和材料5来看种植玉米运动效果如何?
结合所学分析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领域 改革措施 结果
经济
军事
工业上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发展科技,军备竞赛
自主学习2:结合教材P121的资料,指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及其效果。
前期成效明显,改革后劲不足
国民经济更加畸形
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材料: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具备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苏联所需要的是发达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不需要进行大的改革,更不用说根本性改革。他逐步终结了其前任赫鲁晓夫的缺乏系统规划且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改革后,奉行斯大林主义,后又提出了“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口号,主张依靠强大的先进工业和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推行“新经济体制”。同时对外推行积极的扩张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城还超过了美国。勃列日涅夫时代后期经济发展停滞,改革停滞,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停滞的年代”。
重点发展重工业和美国军备竞赛,后期发展停滞,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领域 改革措施 结果
经济
政治
思想
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承认企业经营自主权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收效甚微
思想混乱
民族分离主义兴起,
局势失控,政治混乱
自主学习3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推行私有化,要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认为现在国家集中的资产过多,人民同国有制企业关系疏远,职工没有主人翁感和积极性,因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所以要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道路。
指导思想推行多元化,实质上是指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是戈尔巴乔夫全盘西化的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
照搬西方模式 放弃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二、东欧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自主学习4
1东欧各国的成就、存在的问题
2东欧出现哪些国家改革、最终结果
材料9: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世纪末的思考》
材料10: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尼克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发生根本方向性错误
根本原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3.变革之果
探究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一个国家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否能促进这个国家的发展,是否能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幸福。”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主要矛盾与国际的环境变化,所制定出的与时俱进的改革方式。…“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之基。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改草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断深化着社会主义改革方法,用先进的理论去武装全党,指导实践。
魏卿《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比较研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坚持党的领导
警惕和平演变
合作探究 谈谈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1.1960年年初,苏联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B 农业政策的调整
C.玉米种植面积扩大 D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2.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试图对旧体制
进行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
A.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 D.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
当堂训练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实行改革开放决策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思考1:请指出下列图片中的史实,并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趋势。
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三大改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要对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保持信心,这正是“四个自信”的意义所在。
首先,我们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毛泽东时代和文革中让中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制度逐渐走向了成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次,我们要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自信。中国在科技和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未来的方向。随着策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一个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
第三,我们要对中国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我们要以自信的态度保护、传承、发扬和创新我们的文化遗产,用我们的文化成果为中国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们要对中国道路自信。中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飞跃式腾飞。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取得的成功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可行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坚信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四个自信”不仅是对自身实力与未来的信心展现,更是对世界的理解、对人民的敬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