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兰州西北中学2024-2025年高二12月月考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如右图所示,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一般营养级较高、个体体型较大B.依据曲线b,人工养殖鲫鱼时种群密度中等较为适宜C.种群密度超过c时,存活率下降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种群密度为c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最剧烈【答案】D2.某种鸡的慢羽(A)对快羽(a)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出壳雏鸡就可区分;毛腿基因(B)对光腿(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对毛腿鸡杂交,F1雌鸡中有1/8光腿快羽,雄鸡中有3/8毛腿慢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雌鸡的基因型为BBZAZa B.F1雄性个体中有3种表现型C.F1毛腿快羽雄鸡中纯合子占1/3 D.F1的雌雄个体中Za的基因频率相等【答案】C3.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且隐性花粉有50%不育。现有基因型为AA:Aa=1:2的雄株,将其与窄叶雌株杂交,得到F1,再让F1随机交配得到F2,则F2中宽叶与窄叶植株的比值为( )A.5:4 B.16:9 C.26:9 D.7:2【答案】C4. 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系作亲本杂交得F1,F1的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品系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F1 乙 1 2 2 2乙 F1 1 1 1 1A.F1自交得到的F2有9种基因型B.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不能受精C.F1自交后代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7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平衡(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举措C.群落中的碳元素只有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无机环境D.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可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答案】C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7.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神速,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得更为清楚。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若视野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是逆时针流动B.观察水绵装片时,装片与10倍物镜物的距离为0.5 cm,若换为30倍物镜观察时,则装片与物镜的距离应为1.5 cmC.在10x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均均匀分散在视野中,则转换为10X40的放大倍数后可见16个细胞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答案】D8、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属于种群层次C.某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答案】A9、下列有关几种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支原体的细胞壁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坏C.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其能进行光合作用D.衣原体没有核仁,其细胞内无法形成核糖体【答案】C10.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新细胞都是由先前的老细胞产生的B.英国科学家虎克首先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C.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魏尔肖总结出来“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答案】B11、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的内容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法是人类最早认识自然规律使用的研究方法B.细胞学说为生物的统一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依据C.科学的发现需要归纳和概括,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关D.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要经历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答案】C12.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换高倍镜前,由于高倍物镜较长,需先抬升镜筒,以免压碎装片B.换高倍镜前,若图像位于视野左上方,需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央C.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D.换高倍镜后,要使视野变亮,可将反光镜由凹面改为平面【答案】B13、分析2019-nCoV的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甲的过程在2019-nCoV的核糖体上完成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D.2019-nCo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答案】D1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氮 B.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C.Mg、Zn、Ca等大量元素是生物体必不可少的 D.微量元素对于生物体来说可有可无【答案】B1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脂肪鉴定时,实验材料选用花生油,染色剂选用苏丹Ⅳ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A16、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无水酒精冲洗浮色B.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D.DNA和R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其羽化昼夜节律受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A/a、D/d)控制,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型为正常节律或长节律。A、D基因编码的产物形成蛋白二聚体,是个体表现为正常节律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节律雄性亲本与长节律雌性亲本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分别表现为正常节律和长节律。甲同学据此推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画遗传图解支持你的观点,并据此作出结论。(2)现用雌、雄亲本均为长节律的个体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正常节律,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雌、雄性个体中正常节律与长节律个体的比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正确,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以出现正常节律雄性亲本和长节律雌性亲本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分别表现为正常节律、长节律,遗传图谱为:aaXDXD或ddXAXA AAXdY或DDXaY3∶1 3∶518.(8分)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生物和生物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营养结构。运用生态技术进行养殖可得到品质高、备受欢迎的绿色产品。根据下图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图1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雪兔和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10来自植物,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北极狐种群能量增加120 kJ,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需要植物具备的能量是________kJ。(2)图2为江苏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①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__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②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③桉树能分泌“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冲洗鸽舍的少量废水流入鱼塘后被净化,说明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答案】(1)5 捕食 5520(2)①性别比例 ②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再生 ③净化空气 自我调节(自我净化)每空1分19.(12分)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花的颜色,BB与Bb的淡化程度不同:前者淡化为白色,后者淡化为粉红色。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______________时期四分体的个数为7个,可以否定假说一;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同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①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原因是。②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_________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答案】(1)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或前期) ②8(2)①不正确 当发生b→B的显性突变时,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也开白花 ②红花∶粉红花∶白花=3∶6∶55(3)基因与基因的产物 每空2分20、(18分)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SARS 病毒(一种 RNA 病毒)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2)图中细胞甲、乙、丙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能识别 SARS 病毒的细胞有_____。(3)在特异性免疫中,T 细胞受抗原刺激会_____(答出 2 点)。(4)细胞甲、乙、丙所含基因相同,只有细胞乙能分泌抗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不健康的作息——熬夜不仅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等分泌的昼夜节律,还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5)肾上腺素在体液调节过程中由_____分泌,在神经调节过程中还可以作为_____进行信息传递;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由此体现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6)效应 T 细胞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不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原因是_________。(7)已知机体内 Gas 偶联受体是抗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因子,其活性的高低能反映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请你以相应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熬夜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实验设计思路:_____。 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答案】 免疫活性物质 防卫、监控和清除 2分细胞甲 细胞甲和细胞丙 2分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 2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肾上腺(髓质) 神经递质 许多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T 细胞与记忆 6分效应 T 细胞只能裂解靶细胞,使其释放抗原,抗原与抗体结合,最终通过吞噬细胞将抗原消灭 实验设计思路:将身体状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均分为两组,一组正常睡眠(对照组),一组熬夜(实验组),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志愿者体内 Gas 偶联受体的活性 3分验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对照组志愿者的 Gas 联受体的活性低于实验组志愿者,则说明熬夜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 3分兰州西北中学2024-2025年高二12月月考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如右图所示,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一般营养级较高、个体体型较大B.依据曲线b,人工养殖鲫鱼时种群密度中等较为适宜C.种群密度超过c时,存活率下降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种群密度为c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最剧烈2.某种鸡的慢羽(A)对快羽(a)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出壳雏鸡就可区分;毛腿基因(B)对光腿(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对毛腿鸡杂交,F1雌鸡中有1/8光腿快羽,雄鸡中有3/8毛腿慢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雌鸡的基因型为BBZAZa B.F1雄性个体中有3种表现型C.F1毛腿快羽雄鸡中纯合子占1/3 D.F1的雌雄个体中Za的基因频率相等3.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且隐性花粉有50%不育。现有基因型为AA:Aa=1:2的雄株,将其与窄叶雌株杂交,得到F1,再让F1随机交配得到F2,则F2中宽叶与窄叶植株的比值为( )A.5:4 B.16:9 C.26:9 D.7:24. 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系作亲本杂交得F1,F1的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品系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F1 乙 1 2 2 2乙 F1 1 1 1 1A.F1自交得到的F2有9种基因型B.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不能受精C.F1自交后代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7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平衡(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举措C.群落中的碳元素只有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无机环境D.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可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7.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神速,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得更为清楚。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若视野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是逆时针流动B.观察水绵装片时,装片与10倍物镜物的距离为0.5 cm,若换为30倍物镜观察时,则装片与物镜的距离应为1.5 cmC.在10x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均均匀分散在视野中,则转换为10X40的放大倍数后可见16个细胞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8、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属于种群层次C.某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9、下列有关几种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支原体的细胞壁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坏C.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其能进行光合作用D.衣原体没有核仁,其细胞内无法形成核糖体10.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新细胞都是由先前的老细胞产生的B.英国科学家虎克首先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C.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魏尔肖总结出来“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1、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的内容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法是人类最早认识自然规律使用的研究方法B.细胞学说为生物的统一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依据C.科学的发现需要归纳和概括,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关D.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要经历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12.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换高倍镜前,由于高倍物镜较长,需先抬升镜筒,以免压碎装片B.换高倍镜前,若图像位于视野左上方,需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央C.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象清晰D.换高倍镜后,要使视野变亮,可将反光镜由凹面改为平面13、分析2019-nCoV的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甲的过程在2019-nCoV的核糖体上完成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D.2019-nCo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1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氮 B.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C.Mg、Zn、Ca等大量元素是生物体必不可少的 D.微量元素对于生物体来说可有可无1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脂肪鉴定时,实验材料选用花生油,染色剂选用苏丹Ⅳ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③④16、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无水酒精冲洗浮色B.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D.DNA和R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其羽化昼夜节律受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A/a、D/d)控制,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型为正常节律或长节律。A、D基因编码的产物形成蛋白二聚体,是个体表现为正常节律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节律雄性亲本与长节律雌性亲本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分别表现为正常节律和长节律。甲同学据此推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画遗传图解支持你的观点,并据此作出结论。(2)现用雌、雄亲本均为长节律的个体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正常节律,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雌、雄性个体中正常节律与长节律个体的比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分)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生物和生物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营养结构。运用生态技术进行养殖可得到品质高、备受欢迎的绿色产品。根据下图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1)图1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雪兔和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10来自植物,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北极狐种群能量增加120 kJ,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需要植物具备的能量是________kJ。(2)图2为江苏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①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__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②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③桉树能分泌“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冲洗鸽舍的少量废水流入鱼塘后被净化,说明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19.(12分)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花的颜色,BB与Bb的淡化程度不同:前者淡化为白色,后者淡化为粉红色。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______________时期四分体的个数为7个,可以否定假说一;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同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①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原因是。②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_________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20、(18分)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SARS 病毒(一种 RNA 病毒)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2)图中细胞甲、乙、丙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能识别 SARS 病毒的细胞有_____。(3)在特异性免疫中,T 细胞受抗原刺激会_____(答出 2 点)。(4)细胞甲、乙、丙所含基因相同,只有细胞乙能分泌抗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不健康的作息——熬夜不仅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等分泌的昼夜节律,还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5)肾上腺素在体液调节过程中由_____分泌,在神经调节过程中还可以作为_____进行信息传递;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由此体现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6)效应 T 细胞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不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原因是_________。(7)已知机体内 Gas 偶联受体是抗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因子,其活性的高低能反映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请你以相应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熬夜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实验设计思路:_____。 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西北中学 生物 答案版.docx (原卷)西北中学 生物.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