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练习一、知识点一 伽利略理想实验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思想与研究方法,高一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平均值法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一个纯思维实验,其正确性应接受实践的检验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多选)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创造性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虽然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但仍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B.如果斜面粗糙,不论右侧斜面倾角如何,小球也将上升到与释放点等高的位置C.该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该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知识点二 牛顿第一定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C.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4.如图所示,楔形物体的各表面光滑,上表面水平,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在的水平上表面放一光滑小球,后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 D.抛物线5.(多选)同学们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图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火车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B.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三、知识点三 惯性与质量6.《论衡》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智慧结晶。其《效力篇》中有如下描述:“是故车行于陆,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任重,其进取疾速,难矣”。结合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C.质量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大 D.速度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大7.北京时间2024年8月5日,在巴黎奥运会游泳男子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由徐嘉余、覃海洋、孙佳俊、潘展乐组成的中国队以3分27秒46的成绩夺得金牌,打破了美国队在该项目长达40年的垄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分27秒46表示时刻B.各队中中国队的平均速率最大C.潘展乐在加速冲刺过程中惯性增大D.研究潘展乐的入水动作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8.(多选)“天宫课堂”第四课于年月日时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在奇妙“乒乓球”实验中,航天员朱杨柱用水袋做了一颗水球,桂海潮用白毛巾包好的球拍击球,水球被弹开。对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击球过程中,水球所受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形变产生的B.击球过程中,水球所受弹力是由于水球发生形变产生的C.梦天实验舱内,水球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D.梦天实验舱内可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验证9.别小看这么一台风车,可以说古人的智慧是满满的。当农民转动把柄,风扇叶向左吹风,顶槽漏下的谷子就被分为三类:A出口得到实谷,B出口得到半实的谷,C出口得到瘪谷。这样选谷利用的原理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四、提高练习10.2024年6月23日,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总研制。火箭开始降落时发动机不工作,降至一定高度发动机点火火箭减速,如图为回收火箭减速降落时所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B.火箭加速到一定高度后关闭发动机,火箭立即开始下落C.火箭降落过程中,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开始相同后相反D.火箭在最高点时,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机投弹时,如果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恰好能击中目标B.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以后,还会落在原地,而不落到原地的西边C.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里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D.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12.(多选)关于惯性,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从地面带到太空中,冰墩墩的惯性变小B.图乙,急转弯时,行李箱向汽车转弯轨迹内侧运动C.图丙,迅速向右抽拉白纸,小钢球相对白纸向左运动D.图丁,匀速运动的小车上装有弹射管,弹出的钢球将会落回弹射管13.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14.(多选)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了两个问题:①无精确的计时仪器;②无测瞬时速度的工具.他采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如下图所示,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经过实验证明小球沿斜面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由此他推断: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容易测时间,解决了问题①B.伽利略利用替代解决了问题②C.甲是实验现象,丁是经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猜想结论D.丁是实验现象,甲是经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猜想结论15.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对于动力学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最终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1)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关系时做的斜面实验,伽利略设计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A.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B.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C.运动的小球具有惯性D.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释放时相同的高度(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等效替代 B.理想实验C.微小量放大 D.无限分割与逼近(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使物体 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时还揭示了任何物体都具有 。(4)如图所示为用DIS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1)本实验使用的是 传感器。每次释放小车B时, (选填“必须”或“不必”)从同一位置释放。(2)为了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在实验中,要保持 的质量不变,改变 的质量,来达到改变拉力的目的。(3)某同学记录多组数据,得到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如图所示,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根据图像求得运动物体的质量m= kg。16.热气球下系一小球,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时间t1=3s小球与气球分离,分离后,小球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分离到落到地面经过时间t2=6s.(g=10m/s2)求:(1)小球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a;(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17.如图,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力F=8.0N的力作用,沿斜面以4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运动。已知θ=37°,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力F增大为10N,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3)力增大后,经时间0.5s,速度将变为多大?(sin37°=0.6, cos37°=0.8,g=10m/s2)18. 伽利略观察原先处于静止状态的一块石头从高处下落,并不断获得新的速率增量时,就相信这样的增加是以极其简单的对任何人都很明显的方式进行的。这一信念促使伽利略按匀加速运动的规律来处理落体运动。(1)但是在定义匀加速运动时,他似乎走了一段弯路。起初,他也跟别人一样,假设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与下落距离成正比,即,他又是通过理想实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假设物体在落下第一段距离后已得到某一速度,于是在落下的距离加倍时,速度也应加倍。果真如此的话,会推出什么荒谬的结论呢?(2)于是伽利略转而假设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后来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伽利略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写道:“我们将木板的一头抬高,使之略呈倾斜,再让铜球由静止滚下……为了测量时间,我们把一只盛水的大容器置于高处,在容器底部焊上一根口径很细的管子,用小杯子收集每次下降时由细管流出的水,然后用极精密的天平称水的重量……”。若将小球由静止滚下的距离记为L,对应时间内收集的水的质量记为m,请你分析说明如何证明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1.D2.A,CA.小球从左侧斜面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则上升的高度越大,伽利略通过上述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该实验完全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同时是以斜面实验真实的实验为基础,故A正确;B.如果斜面粗糙,小球会有能量损失,将不能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故B错误;CD.该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正确,D错误。3.D4.B5.B,D相对于地面,小球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轨迹是曲线,故A错误,B正确;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因此C错误,D正确。6.B7.B8.A,CAB.弹力是由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的,水球所受弹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拍”所以该力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形变产生的,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梦天实验舱内,水球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C符合题意;D.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不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D不符合题意。9.解:利用的原理是惯性。实谷由于质量大,惯性大,难于被风吹远;瘪谷由于质量小,惯性小,很容易就被吹远了。10.A11.B12.C,D13.A14.B,CA、在伽利略时代,没有精确的计时仪器,因此伽利略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用来“冲淡”重力,即利用斜面上小球的运动替代自由落体运动解决了问题①,丁是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B、在伽利略时代,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不可能直接得到速度的变化规律,但是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x∝t2 ,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小球是否做匀变速运动,即利用x∝t2替代v∝t解决了问题②,故B正确;CD、甲乙丙是实验现象,丁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故C正确,D错误。15.(1)A(2)B(3)运动状态;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位移;不必;小车;钩码;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小;0.616.(1)解:一以向上为正方向,设小球随气球上升时间为t1,此过程上升距离为h1,则有;…①速度v1=at1=3a…②小球在A点离开热气球后在重力作用下经过A﹣B﹣O,设时间为t2,则此过程小球的加速度为g,有:﹣h1= =18a﹣180…③由①②③可得:﹣小球匀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a=8m/s2,方向竖直向上答:小球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8m/s2;(2)解:小球经过A﹣B﹣0,落地时:v2=v1﹣gt2=3×8﹣10×6m/s=﹣36m/s即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为36m/s,方向竖直向下.答: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36m/s,分析竖直向下17.(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垂直斜面有: ,沿斜面方向有: ,摩擦力为: ,代入数据解得:(2)当F增大为10N时,垂直斜面有: ,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方向沿斜面向上(3)根据速度时间公式: ,解得:18.(1)解:他假设物体落下某距离s得到速度v,于是在落下的距离加倍时,速度也应加倍。此时通过两段距离的时间和通过第一段距离时间相等。也就是说,通过第二段距离不必花时间,可见这是荒谬的。(2)解:由细管流出的水速可以看作是恒定的,则对应时间内收集的水的质量应该与时间成正比,即如果下落距离与收集到的水质量的平方成正比,即则下落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若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则则故只要能证明,则,则,即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