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水一中2024-2025年高三12月月考检测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实例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答案D2.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丰富度答案A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答案A4.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优势逐渐被灌木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气候条件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群落中生物数量不同D.速度不同答案B6.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B7.分布在气候严寒地区,没有高大乔木,植被结构简单的群落是( )A.北方针叶林B.热带雨林C.苔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C8.下列群落中,垂直结构最复杂的是( )A.草原B.荒漠C.苔原D.热带雨林答案D9.下列关于苔原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B.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波动现象C.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D.苔原仍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A10.下列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B.不同群落的树木没有差别C.黑龙江比海南的乔木物种丰富度高D.连云港花果山的乔木林和吉林长白山的乔木林的物种组成相同答案A11.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若一种新的优势种出现,则原有优势种消失答案C1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答案A13.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记录如下表。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弃耕年数 优势植物 其他常见植物0~1 马唐草 —1 飞蓬草 豚草2 紫菀 豚草3 须芒草 —5~10 短叶松 火炬松50~150 栎等硬木树 山核桃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答案A14. 某昆虫体色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翅形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中存在控制黄色和长翅的基因纯合致死现象B.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不同C.F2个体存在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F2黄色长翅个体与黑色残翅个体杂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1∶1【答案】D15. 某种牛,基因型为AA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雄性红褐色,雌性红色。现有多只红褐色雄牛和多只红色雌牛进行随机交配,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9:5,雌性中红褐色:红色=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红褐色雄牛只有一种基因型AaB.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3C.亲本红色雌牛只有一种基因型aaD.亲本红色雌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3:1【答案】D16.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I和III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B.曲线II的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是3/5C.曲线Ⅲ的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是7/10D.曲线IV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下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 和 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 ,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 的影响。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 和 、 和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 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1)食物 空间 种内竞争 (3分)(2)阳光、温度、水分 0 (3分)(3)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6分)18.(16分)红树莓果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为:破碎原料→酶解处理→发酵→后处理→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来自红树莓破碎细胞壁的果胶会造成原料液浑浊,所以在“酶解处理”环节需要加入果胶酶。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果胶酶,要筛选一株高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最佳菌体采样点应为_____________(填“红树莓果实”“红树莓果汁产品”或“红树莓果酒产品”)。要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需配制的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应包括水、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硝酸钠、刚果红,还需要_____________(填序号:A.牛肉膏 B.蛋白陈 C.果胶 D.葡萄糖 E.琼脂)。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选择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候选菌种。(2)写出从微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果胶酶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3)果胶酶是能够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采用凝胶电泳分离果胶酶中不同组分,是利用了各种酶分子____________的差异。(4)在反应体系中底物足量且处于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果胶酶活性需要在反应____________(填“初期”“中期”或“末期”)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5)工艺中“发酵”环节所用菌株为酵母菌,右图中____________号试管为酵母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状态。(6)工艺中“后处理”环节的一个重要工序是将酒样置于87℃保温30min,目的是____________。【答案】(1)红树莓果汁产品 CE 具有透明圈 (4分)(2)对细胞进行破碎匀浆处理,过滤取上清液,加蛋白酶抑制剂,进行电泳或用果胶类似物进行亲和层析(2分)(3)分子本身大小、形状以及带电性质 (2分)(4)中期 中期时所有酶都与底物充分接触,化学反应速率稳定 (4分)(5)2 (2分)(6)杀死酵母菌,停止酒精发酵,同时防止发酵液中有机物的破坏和酒精的流失(2分)19.(14分)材料一:从玫瑰花中提取出的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可用于制造高级香水。且它能刺激和协调人的免疫和神经系统,同时有助于改善内分泌腺的分泌,去除器官硬化,修复细胞等功能。材料二:胡萝卜素摄入人体消化器官后,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是目前最安全补充维生素A的产品(单纯补充化学合成维生素A,过量时会使人中毒)。它可以维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改善夜盲症、皮肤粗糙的状况,有助于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材料三:姜黄素是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姜黄根茎中的活性物质,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氯仿等。姜黄素类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1)玫瑰精油属于植物芳香油,其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采用水蒸气留法提取玫瑰精油时,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2)1分子的β-胡萝卜素可被氧化分解成2分子_____________。根据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分析,为了让胡萝卜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炒胡萝卜时要多加些__________。(3)姜黄的主要有效成份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二甲氧基姜黄素,用层析法能分离这三种成分。其中位于滤纸最上层的不一定为含量最多的姜黄素。判断理由是滤纸上各成分的位置不同是因为它们在_________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扩散速度___________,才位于最上层,而含量最多不一定____________最大,所以其不一定在最上层。【答案】(1)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分) 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2分)(2)维生素A 油 (4分)(3)层析液中 最快 溶解度 (6分)20、(10分)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其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实验 亲本 F1 F2① 甲×乙 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 /② 丙×丁 缺刻叶齿皮 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_________。(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_。【答案】(1) F1中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 缺刻叶、齿皮 (4分)(2)甲、乙 (2分)(3)1/4 (2分)(4)果皮 (2分)天水一中2024-2025年高三12月月考检测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实例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2.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丰富度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4.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优势逐渐被灌木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气候条件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群落中生物数量不同D.速度不同6.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7.分布在气候严寒地区,没有高大乔木,植被结构简单的群落是( )A.北方针叶林B.热带雨林C.苔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8.下列群落中,垂直结构最复杂的是( )A.草原B.荒漠C.苔原D.热带雨林9.下列关于苔原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B.苔原中种群数量常有周期波动现象C.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D.苔原仍有自我调节能力10.下列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B.不同群落的树木没有差别C.黑龙江比海南的乔木物种丰富度高D.连云港花果山的乔木林和吉林长白山的乔木林的物种组成相同11.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若一种新的优势种出现,则原有优势种消失1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13.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记录如下表。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弃耕年数 优势植物 其他常见植物0~1 马唐草 —1 飞蓬草 豚草2 紫菀 豚草3 须芒草 —5~10 短叶松 火炬松50~150 栎等硬木树 山核桃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14. 某昆虫体色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翅形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中存在控制黄色和长翅的基因纯合致死现象B.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不同C.F2个体存在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F2黄色长翅个体与黑色残翅个体杂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5. 某种牛,基因型为AA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雄性红褐色,雌性红色。现有多只红褐色雄牛和多只红色雌牛进行随机交配,子代雄性中红褐色:红色=19:5,雌性中红褐色:红色=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红褐色雄牛只有一种基因型AaB.亲本红褐色雄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1:3C.亲本红色雌牛只有一种基因型aaD.亲本红色雌牛有两种基因型,Aa:aa=3:116.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I和III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B.曲线II的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是3/5C.曲线Ⅲ的F3代中纯合体的比例是7/10D.曲线IV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下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 和 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 ,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上述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 的影响。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 和 、 和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 而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18.(16分)红树莓果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为:破碎原料→酶解处理→发酵→后处理→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来自红树莓破碎细胞壁的果胶会造成原料液浑浊,所以在“酶解处理”环节需要加入果胶酶。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果胶酶,要筛选一株高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最佳菌体采样点应为_____________(填“红树莓果实”“红树莓果汁产品”或“红树莓果酒产品”)。要获得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单菌落,需配制的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应包括水、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硝酸钠、刚果红,还需要_____________(填序号:A.牛肉膏 B.蛋白陈 C.果胶 D.葡萄糖 E.琼脂)。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选择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高产果胶酶微生物的候选菌种。(2)写出从微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果胶酶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3)果胶酶是能够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采用凝胶电泳分离果胶酶中不同组分,是利用了各种酶分子____________的差异。(4)在反应体系中底物足量且处于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果胶酶活性需要在反应____________(填“初期”“中期”或“末期”)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5)工艺中“发酵”环节所用菌株为酵母菌,右图中____________号试管为酵母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状态。(6)工艺中“后处理”环节的一个重要工序是将酒样置于87℃保温30min,目的是____________。19.(14分)材料一:从玫瑰花中提取出的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可用于制造高级香水。且它能刺激和协调人的免疫和神经系统,同时有助于改善内分泌腺的分泌,去除器官硬化,修复细胞等功能。材料二:胡萝卜素摄入人体消化器官后,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是目前最安全补充维生素A的产品(单纯补充化学合成维生素A,过量时会使人中毒)。它可以维持眼睛和皮肤的健康,改善夜盲症、皮肤粗糙的状况,有助于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材料三:姜黄素是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姜黄根茎中的活性物质,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氯仿等。姜黄素类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1)玫瑰精油属于植物芳香油,其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采用水蒸气留法提取玫瑰精油时,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2)1分子的β-胡萝卜素可被氧化分解成2分子_____________。根据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分析,为了让胡萝卜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炒胡萝卜时要多加些__________。(3)姜黄的主要有效成份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二甲氧基姜黄素,用层析法能分离这三种成分。其中位于滤纸最上层的不一定为含量最多的姜黄素。判断理由是滤纸上各成分的位置不同是因为它们在_________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扩散速度___________,才位于最上层,而含量最多不一定____________最大,所以其不一定在最上层。20、(10分)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其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实验 亲本 F1 F2① 甲×乙 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 /② 丙×丁 缺刻叶齿皮 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_________。(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生物 答案版.docx (原卷)生物.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