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内涵: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4、文化的特点:5、文化的载体:1、引领风尚功能2、教育人民功能:3、服务社会功能:4、推动发展功能:5、塑造人生功能:6、促进民族复兴功能:(1)含义:(2)功能:(3)形式:(1)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复习回顾学习目标1.中华文化的发源和形成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重要意义4.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造)(2)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①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 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中华文化的发源和形成 p92中间-1(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p92中间-2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注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相关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就文学而言,先秦的《诗经》《楚辞》《尚书》,西汉的乐府诗,东晋的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就艺术而言,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青铜艺术、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唐宋元时期的宫廷画和文人画、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就哲学而言,先秦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子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明清的实学,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先哲思考宇宙、问辩人生的思想硕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孔 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 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 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韩非子就科技而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古代发明和发现早于欧洲数百年之久。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张衡地动仪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意义p94中间-1(1)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基本特征)(2)表现: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3)重要性(意义+地位):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比 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侧重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汉字史书典籍是源远流长的见证。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联系 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相较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中华文明不但没有中断,还可以不断丰富发展呢?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4.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2)正确态度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②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局限性)主要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可避免有陈旧和过时的东西。(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 内涵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侧重点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知识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和传承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①国家: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②民族: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解决问题: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④处理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课小结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当代价值发源和形成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区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下列对三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①从外部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②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包含世界文化;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③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 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课堂巩固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其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是:A.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B.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C.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D.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课堂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