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综合评价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综合评价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天气与气候 综合评价试题
一、单选题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2、3月常出现。“回南天”产生原因是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容易出现小而或大雾天气。完成下面小题。
1.“回南天”时,当地天气预报最可能出现的符号是( )
A. B. C. D.
2.关于“回南天”对生产生活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交通出行 B.造成城市内涝 C.适合晾晒衣物 D.适宜登山踏青
表为“某城市5月30日—6月2日天气状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
天气状况 19-22℃ 19-25℃ 16-28℃ 17-27℃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良 轻度
3.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 )
A.阴19-25℃ B.阴16-28℃ C.小雨19-22℃ D.多云16-28℃
4.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 )
A.5月30日 B.5月31日 C.6月1日 D.6月2日
5.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焚烧秸秆用来肥田 D.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气温一般使用温度计一天测量四次,读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测量值图,完成下面小题。
6.进行气温观测时,将仪器放在图1装置中的目的是( )
①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②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③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④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图2中能正确显示14:00时气温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地当日气温的日较差大约为( )
A.20℃ B.15℃ C.10℃ D.7℃
9.下图所示地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为( )
A.0℃ B.1.5℃ C.3℃ D.4℃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的活动。读该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一天中,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14时左右 C.日出前后 D.子夜时分
11.该地的气温日较差约为( )
A.10.4℃ B.8.7℃ C.16.3℃ D.20.0℃
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甲、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地势 D.纬度位置
13.甲、乙两地之间等温线较稀疏,说明甲、乙两地之间( )
A.水平方向气温差异较大 B.水平方向气温差异较小
C.垂直方向气温差异较大 D.垂直方向气温差异较小
地理实践中需要一些地理工具作为支撑,下示意地理园中常见的几种地理工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测量降水的工具是( )
A. B.
C. D.
15.我国人工读取A工具的地理数据,一般是( )
A.每月一次 B.每天6时、12时、18时、24时各一次
C.每周三次 D.每天8时、14时、20时、2时各一次
图是我国某地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北多,东南少 D.东南多,西北少
17.影响当地年均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经度位置 D.地形位置
读某岛地形剖面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岛位于南半球 B.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丙地气温高于甲乙两地 D.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多
1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要品味这一美景应选择的时间、地点是( )
A.平原小河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B.平原湖泊边—月朗星稀的夜晚
C.山区小溪边—月黑风高的夜晚 D.山区小溪边—月朗星稀的夜晚
20.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秦岭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这说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菲律宾中部的保和岛上有1000多座只长草不长树的石灰岩小山丘,山丘上的草在雨季时为绿色,热季时则被炎热的太阳晒干,“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又被称作“巧克力山”。读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图(左图)和保和岛气温降水示意图(右图),回答下面小题。
21.结合材料,判断保和岛( )
A.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D.降水集中在夏季
22.假设你是游客,欣赏“巧克力山”景观的最佳时段应该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年7月至8月在某城市举办。根据该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城市的气候特点,可描述为(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干旱少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4.该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是世界热带雨林(植被)和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有关热带雨林及亚寒带针叶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贯穿地区均为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只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C.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 D.针叶林“针形”树叶适应当地寒冷多雨的气候
26.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表起伏 D.人类活动
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有很多树木的树冠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下图)。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甲地的年降水量比乙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内陆 B.位于迎风坡 C.位于低纬度 D.位于高地势
28.火地岛“醉汉树”冠型独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 B.气温 C.风向 D.降水量
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2023年12月13日落下帷幕。各国就旨在支持易受气候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协议。迄今为止,各国已为该基金认捐数亿美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据图可知( )
A.发展中国家已实现碳达峰 B.美国将于2050年实现碳达峰
C.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为零 D.植树造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30.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 )
①基础设施落后,应对灾害能力弱②资金短缺,受灾后重新建设困难
③排放二氧化碳多,应负主要责任④技术落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
31.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徒步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①攀岭……幕抵天封寺……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②……上数里,至华顶庵……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岭角③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④……”
(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
注释:①潦:路上的流水,积水。②烨烨:明亮,灿烂。③岭角:山脚。④吐色:开花。
(1)天台山属于 气候。徐霞客游天台山,从“初二日”到“初三日”的天气状况是 。
(2)华顶峰的海拔为 ,徐霞客从天封寺经华顶庵至绝顶(华顶峰),与图中大部分地区相比,这段路行进比较容易还是困难 说明理由。
(3)“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反映的是 (选填“天气”或“气候”)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山中著名景观——石梁飞瀑可能位于图中的 (选填“甲处”或“乙处”)
(4)天台山名胜古迹众多,天台县在旅游开发中,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古迹 谈谈你的观点。
32.探究活动——揭秘气候的差异。世界气候复杂多样,为了更好的学习气候相关知识,某校学生开展“揭秘气候的差异”的探究活动。图1、2、3为该活动所需参考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探究活动。
【知识铺垫】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和 。
【观察探究】
(2)活动一:图1中①②③三城市,冬季气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 ,气温年较差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年平均气温越 ,气温年较差越 。
(3)活动二:图2中,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自英国南部向东到俄罗斯西部逐渐变 (薄/厚),主要原因是 。
(4)活动三:图3中,岛屿两侧的甲乙两地在 (气候要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 。
【归纳总结】
(5)通过观察探究的三个活动,可以归纳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和 。
参考答案:
1.C 2.A
1.依据材料可知,“回南天”会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结合所学的天气符号知识判断,A代表沙尘暴,B代表霜,C代表雾,D代表冰雹天气。故选C。
2.由材料可知,“回南天”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所以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雨雾天多,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A正确;“回南天”一般以小雨为主,城市不易积水,B错误;不适合晾晒衣物,C错误。雨天多,不适宜登山踏青,D错误。故选A。
3.D 4.A 5.B
3.由表可知,6月1日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最高气温28°C,最低气温16°C,空气质量为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由表可知,5月30日空气质量为优,5月3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1日空气质量为良,6月2日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这几日,空气质量状况最优的是5月30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空气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砍伐树木开荒种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焚烧秸秆肥田、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将会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造成雾霾,使空气质量下降,ACD错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助于减少排放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B正确,故选B。
6.A 7.B 8.C 9.B
6.读图可知,图示装置为百叶箱,防止太阳对仪器的辐射 、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①②③正确,没有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④错误;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选A。
7.结合所学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前后,为图中②,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为图中①,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选B。
8.该日最高温为15℃,最低温为5℃,日较差大约为15℃-5°C=10°C,故ABD错误,故C正确。故选C。
9.读图可知,2时的温度是﹣2℃,8时的温度是﹣1℃,14时的温度是5℃,20时的温度是4℃,该日平均气温是÷4=1.5℃。故B正确。故ACD错误。
10.B 11.D
10. 读图可知,一天中,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气温值为25.0℃。故选B。
11.读图可知,图中显示该地的气温最高值为25.0℃,气温最低值约为5.0℃,气温日较差约为25.0℃-5.0℃=20.0℃。故选D。
12.D 13.B
12.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该地由南向北,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甲地纬度比丙地纬度低,所以甲地气温远远高于丙地气温,由此可见,影响甲、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故D正确。甲、丙两地都位于沿海地区,故A错误。甲、丙两地都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故B错误。甲、丙两地都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差异不大,故C错误。故选D。
13.由图可知,甲、乙两地在同纬度地区,水平方向的等温线稀疏,说明水平方向的气温变化较小,故B正确,故A错误。垂直方向气温差异指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异,与题目信息不符合,故C、D错误。故选B。
14.B 15.D
14. 读图可知,A百叶箱和温度计是用于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放置在百叶箱内;A错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B雨量器和量杯,降水量的大小用毫米表示。B正确;C是风速风向仪,C错误;D是气压计,D错误。故选B。
15.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一次,ABC错误,故选D。
16.C 17.D
16.由图可知,该省区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整个区域年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增多,分布特点是西北多,东南少。C正确,故选C。
17.由图可知,图中显示福建省降水量分布特征: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形成原因:福建省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的,而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D符合题意。故选D。
18.A 19.D 20.C
18.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甲、乙两地都是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所以该岛位于南半球,A正确;甲地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降水干湿季分明,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B不正确;丙地海拔高于甲乙两地,所以气温最低,故C不正确;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故D不正确。故选:A。
19.根据古诗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需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到山区小溪边品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我国秦岭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主要是因为我国降水主要来自东南的夏季风,秦岭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而北坡位于背风坡,所以南坡的降水量比北坡大是因为地形的影响,C正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距较小,人类活动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21.C 22.A
21.读图文材料可知,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B错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C正确;降水集中在6-10月份,D错误。故选C。
22.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根据右图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图,可知3-5月份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山”景观,A正确。故选A。
23.D 24.D
23.该地夏季最高气温位于20℃左右,降水丰富,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冷月气温位于0℃以上,降水稀少,为冬季温和少雨,故D正确。“全年高温多雨”是指热带雨林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指地中海气候,“全年干旱少雨”是指热带沙漠气候,排除ABC。故选D。
24.该城市的气候特点,可描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亚热带地区,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中低纬度地区,排除ABC,故选D。
25.C 26.A
25.读图可知,赤道贯穿地区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故A错误;热带雨林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区,故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0°C以下地区,故C正确;针叶林“针形”树叶有利于减少叶面水分散失,适应当地寒冷干燥的气候,D错误;故选C。
26.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纬度低,水热较充足;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纬度高,光热相对较差,因此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与地形地势、海陆分布、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BCD错误;故选A。
27.B 28.C
27.读图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甲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从图中看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从图中可知这里盛行西北风,由于海域面积广大,缺乏地形阻挡,风力强劲,使树冠朝向东南方,故造成“醉汉树”独特冠型的原因是风向,C正确,气温、人口和降水量均不是导致“醉汉树”独特冠型的原因,ABD错误,故选C。
29.D 30.B
2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实现碳达峰,A错误;美国大概在2010年之前已经实现碳达峰,B错误;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与碳吸收相等,可以互相抵消,C错误;植树造林有利于增加碳吸收,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故选D。
30.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基础设施落后,应对灾害能力弱、资金短缺,受灾后重新建设困难、技术落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弱,①②④正确;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均碳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③错误。故选B。
31.(1) 亚热带季风 B
(2) 1000~1100米 困难 该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3) 气候 地形 乙处
(4)珍贵古迹设立保护区;合理限制游客数量;树立宣传标语。
(1)由图可知,天台山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由材料可知,初二日有雨,初三是晴天,因此,徐霞客游天台山,从“初二日”到“初三日”的天气状况是B。
(2)由天台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华顶峰的海拔高度为1000-1100米;徐霞客从天封寺经华顶庵至绝顶(华顶峰),与图中大部分地区相比,这段路行进比较困难,该路线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
(3)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反映的是气候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由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有河流发育,能形成飞瀑。
(4)天台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能看到飞瀑,选择在夏季去;天台山名胜古迹众多,天台县在旅游开发中,应保护好有价值的古迹,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古迹保护的关系。
32.(1) 气温 降水
(2) ①②③ ③②① 高 小
(3) 厚 自西向东,逐渐深入内陆,冬季气温逐渐降低
(4) 降水 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5)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1)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气候的两大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此组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2)图甲中①②③三城市,冬季气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①②③,其纬度越来越高。读三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可知年温差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③②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年平均气温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3)图2中,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自英国向东至俄罗斯逐渐变厚,主要原因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西向东,逐渐深入内陆,自英国向东至俄罗斯冬季气温越来越低。
(4)图3中,甲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其原因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所以甲乙两地在降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5)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因素。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空气质量也有影响,比如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导致臭氧层空洞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