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历史 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学设计课题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型 新授课1.教学内容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的重要章节,承接本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建国以来到5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介绍了20世纪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新发展。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辅相成。该内容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重要,对于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中美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及增强国家自豪感、使命感有重要价值。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和全方位外交。其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学习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大都是农村的孩子,由于大部分住校,连最起码的新闻都无从获知,所以获得历史知识只有通过课堂这一单一途径加之知识储备少,视野相对狭窄。这都给本课学习带来困难。但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对于外交知识及畏难情绪,故采用史料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研读丰富的史料,层层深入,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3.学习目标确定2022年课标: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原因;2、了解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3、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4.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时间轴,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学们根据时间提示,回顾新中国成立时和50年代的外交成就。(学生回答)进入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们又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时间轴回答。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充满对获取新知识的兴趣。环节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壹 恢复席位创新机1、出示图片乔的笑。老师介绍这幅照片,由此导入。出示材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联合国。2、出示问题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3、出示问题,思考:美国的阻挠下,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4、合作探究:重返联合国对中国、世界的意义?二、破冰之旅改格局师:进入7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1、介绍中美建交的背景,出示材料和图片。师讲解得出结论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2、中美两国坚冰融化的过程,师出示重要的时间及事件进行讲述。3、出示材料,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4、出示漫画图片,师解释一些图片的涵义。5、师讲述中日关系的变化。三、大国外交谋共赢师:70年代我们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呢?由此导入。1、全方位外交的表现。师出示文字和图片。2、师出示全方位外交下的成就才,相关的文字和图片。3、师出示文字和图片资料,概括全方位外交的影响。4、师播放视频《大国外交》师:同学位观看视频,看后要谈谈自己的观感。5、出示合作探究:对比几幅图,分析中国的外交形象有何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悟?学生活动 学生看教材回答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老师的解释,理解并归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文史资料展示,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独立思考,表达观点,认识到综合国力提高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根据出示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纳。小组合作,形成答案。学生不太了解当时世界的形势,所以理解困难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美建交的过程学生通过材料总结影响(让学生理解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日建交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全方位外交的表现。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外交成就。学生根据出示的材料和图片总结全方位外交的影响。学生观看视频,看后谈感受 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和老师的讲解,小组合作解决探究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视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环节三:课堂总结师出示时间轴师:中国在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指引下,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学生根据时间轴的时间对70年代外交事件进行梳理6.板书设计7.课堂作业设计1、2016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C:1955年万隆会议错误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这些都体现了( ) 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1972年, 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4、中国形成全方位、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5、1971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判断对错)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判断对错)7、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时间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1世纪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甲同学认为“中国是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的”;乙同学认为“中国是在1971年重返联合国的”。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的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不应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有的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斗争,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运用视频,视频内容是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大国特色外交的成就感、自豪感。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另外注重对外交往的现实意义。感悟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能够完成教师的设问和相关练习题,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1.实践活动的设计还不够丰富,还需创新。2.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背景,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需要教师反复讲解。3.在活动中存在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不主动现象。5.练习题中的主观发挥部分,很多学生出现了跑题还有无法学以致用的情况,以后还需多加练习。今后改进方向,在设计实践活动上要更加丰富,形式多样,每个实践活动的时间都要仔细规划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全方位外交创新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时代谋共赢外交事业的发展七十年代中美、中日建交改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