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课后作业评价)2024-202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课后作业评价)2024-202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班级: 姓名:
1.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真正的鱼( )
A.鱿鱼 B.鲍鱼 C.泥鳅 D. 章鱼
2. 以下鱼的形态结构与减小阻力无关的是( )
A.流线型的身体 B.体表的黏液
C.体表的鳞片 D.鱼鳍
3.“鱼戏莲叶间”描写的是鱼在莲叶间自由游泳, 为小鱼游泳提供动力的是( )
A.尾鳍和臀鳍的摆动
B.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C.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D.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4. 下 列 关 于 鱼 与 人 类 关 系 的 叙 述 , 错 误 的 是 ( )
A.金鱼等具有观赏价值
B.人类可以无限制地捕捞海洋鱼类
C.某些鱼类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D.人类要对鱼类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 一,鱼类是典型的水生动物,具有高度适应水生 生活的特征。以鲫鱼为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鲫鱼体表覆盖着宛如盔甲的 和黏 液,起保护作用,还能够 。
(2)图中结构①是 。该结构是鲫鱼的 感觉器官, 具有测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温等 作用。
(3)鱼可以在水中自由运动,它的运动器官是 ,靠 的摆动产生前进 的动力。
(4)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鳃呼吸。鳃主 要由 组成,鳃丝细长且数量 , 其内密布 ,有利于气体交换。
6. 下列都属于鱼类适应水 中生活 的特 点 的是 ( )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用鳃呼吸
③体表有黏液
④鳍能够协助游泳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由于人类长期捕杀,鲨鱼生存岌岌可危,这对海 洋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下列描述错误 的是( )
A. 鲨鱼的体形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阻力
B. 鲨鱼是脊椎动物
C. 鲨鱼依靠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D. 鲨鱼是恒温动物
8.为探究鱼是怎样呼吸的,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 用滴管把菠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他们 会观察到菠菜汁( )
A.从鼻孔流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B.从口流入,再由口流出
C.从鼻孔流入,再由口流出
D.从口流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9.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鱼鳃的主要结构是鳃盖
B.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增多
C.鳃丝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鳃丝粘连在一起有利于气体交换
10. 小明随妈妈去市场买鱼,他发现人们在挑选 鱼的时候,总是翻开鱼的鳃盖,通过看鱼鳃的 颜色来判断鱼是否新鲜 。这样做的依据是 ( )
A.新鲜的鱼鳃是鲜红色的 B.新鲜的鱼鳃是暗红色的 C.新鲜的鱼鳃是发白的
D. 以上都不对
11. 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二氧化碳溶于水会 生成酸性物质,使蓝色BTB溶液变成黄色。短 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生物兴趣小 组的同学用滴管吸取BTB溶液,慢慢地滴在鱼 口的前方,观察经鳃流出的水的颜色 。 由口 流入鱼体的水与经鳃流出的水相比,颜色变 化是( )
A. 由黄变蓝 B. 由蓝变黄
C.颜色不变 D.变为淡蓝色
12.鱼已经深深融入人类的文化。下列关于鱼的 词句中,主要告诫人类不能只顾贪图眼前利 益,不顾长远发展的是( )
A.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C.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3.2021 年 1 月 1 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 始实行十年禁渔,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恢 复长江生态 。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面各 小题。
作为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 , 长江拥 有水生生物 4 300 多种 , 其中鱼类 400 多种 ,
170 多种为长江特有 , 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 48%。 长江里最常见的青、草、鲢、鳙“四大家 鱼 ”,是我国淡水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 。 由于 人们无节制地开发捕捞 , 目前“四大家鱼 ”的 鱼卵、鱼苗等资源量比 20世纪 80年代减少了 90% 以上 , 而处于长江生物链顶层的珍稀物 种——中华鲟、长江江豚等岌岌可危 。各种 现状和数据警醒人类:唯有十年禁捕 , 才能给 长江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 1)以下所列生物中,属于生活在淡水中的鱼 类的是 。
A.长江江豚 B. 甲鱼(鳖)
C. 黑鱼 D. 带鱼
(2)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产卵场所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华鲟依靠 进行 呼吸。
A.鳔 B.鳃
C.肺 D.体表
(3)“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被世界公认为生态 养鱼的杰作, 该养殖模式能提高产量的主要
原因是 。
A.相互提供饵料
B. 能够改善鱼的生活环境
C. 能增强鱼的繁殖能力
D.充分利用水域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
(4)长江实行十年禁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对长江的污染
B.促进水中生物大量繁殖 C.全面禁止利用自然资源 D.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14.鱼和螃蟹都是用鳃呼吸的,为什么鱼离开水 很快就会窒息而死,而螃蟹不会呢 某兴趣小
组对鱼的鳃和螃蟹的鳃进行了对比观察。
①将新鲜的鱼鳃和螃蟹鳃分别放入水中,观 察鳃丝的分散情况,结果如表 1。
表 1 放入水中后鳃丝的分散情况
鱼的鳃 鳃丝在水中较分散
螃蟹的鳃 外形蓬松
②将鳃从水中取出,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 察鳃的变化,结果如表 2。
表 2 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鳃的变化
鱼的鳃 鳃丝粘连,表面黏稠
螃蟹的鳃 鳃外形无变化
请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回答问题:
( 1)鱼和螃蟹都有鳃,鳃丝中含有丰富的 。鱼离开水后,鳃丝粘连,与空气的接触 面积 ,故会窒息而死;螃蟹离开水后, 鳃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变,可 以存活一段时间。
(2)螃蟹属于 动物,体表有 , 故体表较硬,推测螃蟹在生长过程中 (填“有”或“无”)蜕皮现象。与螃蟹相比,鱼 的 身 体 有 由 脊 椎 骨 构 成 的 脊 柱 的 支 撑 , 属 于 动物。
15. 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鳄雀鳝(如图1)是北美洲特有的淡水巨型 食肉鱼,在地球上已生存了 1亿多年 。它身体 呈长筒形,拥有跟鳄鱼一样的短吻,上下颚分 布着两排匕首般锋利的牙齿。
图 1
近几年 ,我国多地先后报告发现鳄雀鳝 。
只要是水里的活物,鳄雀鳝几乎都吃,给当地 的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 。 中国本土并 没有鳄雀鳝 , 它曾作为观赏鱼被引进 。 引进 者将其丢弃,使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鳄雀鳝的鱼鳔已经具备了呼吸能力,类似 于哺乳动物的肺 ,这使得它们不仅仅是靠鳃 呼吸 ,还能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鳄雀鳝 食量非常大 ,螺旋瓣状的消化系统(如图2)可 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 。它们身上 的鳞片属于硬鳞,外面覆盖着一层釉层(类似 于我们牙齿的釉质),相当于它们身披了一层 坚硬的铠甲。
图 2
每年一条成年的雌性鳄雀鳝能够产下多 达 20 万枚卵, 卵中含有“鱼鳞毒素 ”,这种毒素 可以抵御甲壳类捕食者 ,且毒素对人类同样 有效 ,误食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鳄雀鳝的 寿命长 26~50年 。强大的繁殖和生存能力,配 合上攻守兼备的身体 ,让鳄雀鳝在我国的水 体中没有对手 。鳄雀鳝不仅会对水生生物的 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和危 害 ,还会对居民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2023 年 , 鳄雀鳝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 名录》。
( 1)鳄雀鳝的呼吸器官为 。
(2)鳄雀鳝螺旋瓣状的消化系统可以更加充分 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的原因是 。
(3)鳄雀鳝在我国的水体中没有对手,其原因 是 (多选)。
A.上下颚分布着两排匕首般锋利的牙齿
B. 卵中含有“鱼鳞毒素 ”,可以抵御甲壳类捕 食者
C.鳞片外面覆盖着一层釉层
D.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进行游动
(4)鳄雀鳝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

(5)为了更好地维持物种的多样性,请给养殖 外来物种的人群提出一条建议:

16.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 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进行呼吸, 即发生浮头 现象 。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 因,该小组将 15 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 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 组号 溶氧量/ (mg·L-1)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min-1)
第1次 统计 第2次 统计 第3次 统计
1 4 隔夜自来水 111 112 113
2 6 隔夜自来水 74 78 76
3 8 隔夜自来水 61 57 59
( 1)根据实验原则,表中每组的金鱼数量是 条,该实验探究的引发金鱼发生浮头 现象的因素是 。
(2)将表中数据处理后可得到下图, 图中X 的 数值为 。
(3)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 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越 。
(4)若将隔夜自来水煮沸后冷却使用,实验中 金鱼的呼吸频率将会 。
(5)结合本实验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盖后 缘流出时,其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第二节 脊椎动物 答案与点拨
1.C [点拨:鱿鱼、章鱼、鲍鱼身体柔软,属于软体 动物;泥鳅用鳃呼吸,通过身体和躯干部的摆动 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属于鱼类 。]
2.D [点拨:鱼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 与减小阻 力无关 。]
3.C [点拨:鱼的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 尾 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为鱼的游动提供动力 。]
4.B [点拨:人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鱼类资源, 不 能无限制地捕捞海洋鱼类,要实现鱼类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
5.( 1)鳞片 减小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2)侧线
(2)鳍 尾部和躯干部
(3)鳃丝 多 毛细血管
[点拨:(1)鲫鱼体表覆盖着鳞片,鳞片的表面有 滑滑的黏液, 能保护身体和减小游动时遇到的 阻力 。(2)图中结构①是侧线, 它是鱼类的一种 特殊的感觉器官 。 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 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 和其他各种变化 。(3)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 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 官 ,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为鱼提供前进的动 力 。(4)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结构是鳃丝 。鳃 丝细长且数量多,其内密布着毛细血管,有利于 气体交换 。]
6.D [点拨:鱼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有黏液, 能够 减小鱼在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鱼通过鳃在水中 呼吸; 鱼用鳍协助游泳 。 因此,①②③④均属于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
7.D [ 点 拨 :鲨 鱼 体 温 不 恒 定 , 属 于 变 温 动 物 , D 错误 。]
8.D [点拨:鱼是用鳃呼吸的 。水从鱼口流进, 经 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进入鳃丝中的毛细 血管, 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排到水 中, 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 因此,把菠菜汁 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 可以观察到菠菜汁从 口流入,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 鱼的鼻孔是嗅觉 器官,不是呼吸器官 。]
9.C [点拨:鱼鳃的主要结构是鳃丝,不是鳃盖,A 错 误 。水流经鳃时, 与鳃丝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发 生气体交换,溶解在水中的氧进入鳃丝中的毛 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排到水 中, 因此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 碳增多,B 错误 。鳃丝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 于进行气体交换,C 正确 。鳃丝粘连在一起会 减 小 气 体 交 换 的 面 积 , 不 利 于 气 体 交 换 , D 错误 。]
10.A [点拨:水流经鳃时, 与鳃丝毛细血管中的血 液发生气体交换, 溶解在水中的氧进入鳃丝 中的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 管排到水中 。这样, 经过气体交换,鳃丝内毛 细血管中氧气增多,鳃丝颜色鲜红 。 因此, 新 鲜的鱼鳃是鲜红色的 。若鱼死去一段时间, 鳃丝无法进行气体交换,鳃会变成暗红色 。]
11.B
12.C [点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的含义是 任何美好的空想都不如动手实干。“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的含义是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 光去看待他人。“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比喻只 顾眼前利益, 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城 门失火 , 殃及池鱼 ”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 损失 。]
13.( 1)C (2)B (3)D (4)D
14.( 1)毛细血管 减小 外形无变化
(2)节肢 外骨骼 有 脊椎
[点拨:(1)鱼和螃蟹的呼吸器官都是鳃,鳃丝中 都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有利于气体交换,但 这两种动物鳃的形态差异很大 。 鱼离开水 后,鳃丝会粘连在一起,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 小, 导致不能从空气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而窒 息死亡 。螃蟹的鳃位于外骨骼内, 分成很多 像海绵一样松柔的羽状鳃片, 当螃蟹离开水 时,鳃的外形无明显变化,鳃内还残存很多水 分, 可以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能够存活更长的 时间 。(2)螃蟹属于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 外 骨骼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 因此螃蟹在 生长过程中具有蜕皮现象 。 鱼是脊椎动物, 身体中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脊柱能够 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因此鱼类比螃蟹要 高等 。]
15.( 1)鳃和鳔
(2)吸收面积增大
(3)ABC
(4)降低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5)对外来生物不要随意放生(合理即可)
[点拨:(1)文中提到鳄雀鳝属于鱼类,且其鳔已 经具有了呼吸能力, 所以鳄雀鳝的呼吸器官 为鳃和鳔 。 (2)鳄雀鳝的消化系统呈螺旋瓣 状,这可以扩大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因此能 够更加充分有效地吸收营养物质 。(3)强大的 繁殖和生存能力, 配合上攻守兼备的身体,让 鳄雀鳝在我国的水体中没有对手 。鳄雀鳝的 上下颚分布着两排匕首般锋利的牙齿,使其
具有强捕食能力;硬鳞外面覆盖着一层釉层、 卵中含有“ 鱼鳞毒素 ”,使其具有强自我保护 能力 。故 A、B、C 符合题意 。通过尾部和躯干 部的摆动进行游动是鱼类的特征, 不是鳄雀 鳝在水中没有对手的原因,D 不符合题意 。(4) 因为鳄雀鳝几乎通吃水里的活物, 所以会导 致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危害水体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 (5)为了更好地维持物种的多样 性 , 建 议 养 殖 外 来 物 种 的 人 群 不 要 随 意 放生 。]
16.( 1)5 溶氧量
(2)76 (3)多
(4)增加
(5)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点拨:(1)因为该小组使用 15 条大小相当的金 鱼做实验, 实验分为 3 组, 所以每组金鱼数量 为 5 条 。 由表可知,该实验除了溶氧量这一因 素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 因此该实验探究的 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溶氧量 。(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组实验进行 3 次呼吸频 率的统计, 实验结果取 3 次结果的平均值, 因 此 X=(74+78+76) ÷3=76。 (3)水体缺氧时 , 金 鱼会出现浮头现象, 所以在一定的溶氧量范 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越多。 (4)煮沸会使水中的溶氧量降低, 所以若将隔 夜自来水煮沸后冷却使用, 实验中金鱼的呼 吸频率将会升高 。 (5)当水从金鱼的鳃流过 时, 溶解在水中的氧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被排入水中, 所以水的 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