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鉴赏(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诗词鉴赏(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统编版)
诗词鉴赏
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2023秋 环翠区期末)古诗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半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2.(2023秋 石城县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一)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从格式可以看出,以上两则内容体裁不同,《宿建德江》是一首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
(2)两则内容都写到    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宿建德江》表达了    的情感,《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    的情感。
3.(2023秋 上犹县期末)阅读诗歌《春日》,完成问题。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下列对“胜日寻芳泗水滨”一句中“胜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天。
B.盛大的日子。
C.风和日丽的日子。
D.胜利的日子。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天气、事件和地点。
B.“无边光景”写春日风光无边无际,诗人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富有哲理,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万紫千红”,春风则比喻儒学的丰富多彩。
D.这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的哲理诗。形象鲜明,描写自然,读了只觉得春光满眼,完全把春日踏青和追慕孔道融合在一起,可见构思之巧妙。
4.(2023秋 芝罘区期末)阅读。
登乐游原①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②,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登上它可望长安城。②不适:不悦,不快。
(1)作者看夕阳的时间是    ,地点是    ,出游的原因是    。 (请用原诗中的词语回答)
(2)后两句的慨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无法挽留的    之情。
5.(2023秋 印江县期末)
送二兄入蜀
(唐)卢照邻
关山①客子②路,花柳③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④怜无声。
[注释]①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②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③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④相顾:相看。
(1)本诗诗题中的“   ”一词点明了二兄远行的目的地,第二句中“   ”则说明了出发的地点。“相顾怜无声”描绘了    的情景。
(2)下面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本诗相似的一项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请你用“/”划出诗句的停顿。(每句划1处)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6.(2023秋 垦利区期末)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2023秋 海曙区期末)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②曰:“撒盐空中差(chā chà)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因为 乘)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③女,左将军王凝之④妻也。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胡儿:谢朗,谢安的侄子。③无奕:谢安长兄谢奕。④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画上“√”。
(2)读一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俄/而雪骤。
C.撒盐空中/差可拟。
D.即/公大/兄无奕/女。
(3)根据小古文,用现代汉语把《咏雪》这出独幕剧补充完整。
咏春(独幕剧)
时间:东晋时期
地点:谢府花园
人物:谢安(东晋政治家) 谢朗(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谢安的侄女) 谢安的其他晚辈
背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
谢安:(兴致勃勃地)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呀?
谢朗:   
谢道韫:   
谢安:(哈哈大笑)
(4)“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安觉得这两个答案都很幼稚可笑。
B.谢安非常欣赏谢道韫的答案。
C.谢安嘲笑谢朗,欣赏谢道韫。
D.谢安为能欣赏到雪景而开心不已。
(5)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A:盐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雪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时往往上扬,无论是颜色还是姿态跟雪都不太一样,因此我觉得“撒盐空中”这个比喻好。
B:我觉得还是“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比较好。    
8.(2023秋 平原县期末)阅读与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xī):小路。③留连:舍不得离去。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1)结合题目和诗句看,诗人寻花的地点是    ,季节是    。
(2)“千朵万朵”形容    ,“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    的样子。
(3)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    的蝴蝶和    的黄莺,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9.(2023秋 岱岳区期末) 阅读。
城南
宋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B.“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量大、水势猛的特点。
C.“一番桃李花开尽”写出了桃花和李花竞相绽放,赞美了它们的美丽与生机
D.“惟有青青草色齐”写出了雨后的青草翠绿欲滴、茁壮生长的姿态
(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2023秋 岱岳区期末) 诗歌阅读。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以粗重浑厚的笔触,渲染了九曲黄河裹挟着浊浪黄沙奔腾而来的壮阔图画。
B.第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黄河来自天涯,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三句,“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D.第四句,诗人要迎风顶浪,逆流而上,直上九霄,直到牵牛织女家,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风格豪迈,整首诗押“:a“韵,节奏为“二二三”;朗读时,前两句高亢,后两句豪迈。
B.虚实结合,既有对黄河奔腾万里的实写,又有夸张想象的情怀。
C.想象丰富,以想象的笔法接通天人两界,表现出充满理想色彩、宁静祥和的浪漫情境。
D.妙用典故,思接千载,神通万里,巧妙表达了诗人向往安逸隐居生活的愿望。
11.(2023秋 大足区期末)诗词大会。
实验小学将在国庆节开展毛泽东诗词赏析会,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首诗词,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七律 长征    ,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    。 菩萨蛮 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任务一:会积累。请将《七律 长征》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任务二:会理解。
(1)诗句中“彩练”指    ,“斜阳”指    。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个事件?
事件一:   事件二: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七律 长征》是律诗,《菩萨蛮 大柏地》是词。    
②“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了红军很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③两首诗词都表达了革命者英勇顽强、乐观豪迈的情怀。    
④两首诗词都描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的艰难历程。    
任务三:会表达。从以上两首诗词中,任选一句用“ ”画出来,从文字内容想开去,把从这句诗中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从诗句    中我仿佛看到了    
12.(2023秋 增城区期末)文学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阅读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湖楼望的是杭州西湖。
B.本诗描绘了在望湖楼看到的夏季暴雨奇景。
C.“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暴雨时的美丽景色。
(2)第一行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13.(2023秋 南沙区期末)古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渔歌子》描写的季节是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季节是    。
(2)这两首词都采用了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的写法,其中《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14.(2023秋 东城区期末)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①性命微②,
一般③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注释:
①群生:指鸟。
②微:微不足道。
③一般:一样,指和人是一样的。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①家花满蹊②,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①黄四娘: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邻居。
②蹊(xī):小路
(1)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2)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3)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远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15.(2023秋 克东县期末)课内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词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要求:写正确、规范的字,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画“√”。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    (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    (词牌名 词题)。
(3)用“/”标出下面两句词的朗读节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词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作者由    联想到即将到来的    。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答案】“惊鹊”“鸣蝉”“蛙声”描绘出一幅幽静、欢快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平静、欢愉的心情。
2.【答案】(1)诗 词;
(2)月夜 孤寂 喜悦。
3.【答案】(1)C;
(2)C。
4.【答案】(1)向晚 古原(乐游原) 意不适;
(2)惋惜、遗憾。
5.【答案】(1)入蜀 帝王城 兄弟离别时依依不舍
(2)C
(3)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6.【答案】(1)地白;
(2)本诗表达了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情感。
7.【答案】(1)chā 乘;
(2)C;
(3)好像空中撒下洁白的盐。如同柳絮乘风飘起。
(4)C;
(5)我认为柳絮轻飘飘的,软绵绵的,颜色与雪一样洁白,在风的吹拂下,姿态轻盈而又美好,因此这个比喻好。
8.【答案】(1)江畔 春季;
(2)花很多 繁盛;
(3)翩翩飞舞 欢快啼叫 愉快轻松。
9.【答案】(1)C;
(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青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10.【答案】(1)B;
(2)D。
11.【答案】任务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任务二:(1)彩色绢带,喻虹 飞夺泸定桥;
(2)①√;
②×;
③√;
④×;
任务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翻越过皑皑白雪的岷山,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心情舒畅,人心振奋,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2.【答案】(1)B;
(2)写黑云翻滚大雨倾盆的景象。
13.【答案】(1)春季 夏季;
(2)B 对大自然喜爱。
14.【答案】(1)D;
(2)B;
(3)C。
15.【答案】(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词牌名√词题√;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稻花香 丰收;
(5)《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宿建德江》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忧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